第07版:产业经济
3上一版  下一版4
 
医废应急处置热启动下需有冷思考
环境修复系列云课程正式上线
秸秆就地还田 播地春耕不耽误
中国海油发布2019年可持续发展报告
 
版面导航
 
返回电子报首
下一篇4 2020年3月31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医废应急处置热启动下需有冷思考
中小企业转型进入需谨慎,存在准入、技术规范等不确定因素
我国第一个医院医废就地化处置项目-四川省大英县人民医院投资110万元建设的日处理能力为1吨的处置项目。 资料图片
 

◆本报记者童克难

湖南万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湖南万容”)营销总监田芳芳最近特别忙。因为公司专门成立了5个人的团队并配套专项资金,准备“进军”医疗废物处置市场,她已经开始着手在一年前前期市场调研的基础上加速落地进程。

湖南万容成立于2006年,以城市垃圾资源化分布式处理“起家”,2014年开始涉足危废处置设备制造领域。对于医疗废物处置市场,田芳芳保持着乐观的谨慎态度。“我们的产品与二三线城市的需求很匹配,前期也做了调研、论证等准备,但医疗废物处置设备还不是我们的主打产品,还存在政策、技术规范、业绩、准入等不确定因素。”

最近,像湖南万容这种持观望态度的企业并不在少数,疫情期间医疗废物猛增,诸多应急处置设备驰援武汉,近期医疗废物、危险废物处置相关股票的强势表现,都从侧面证明了市场的热度。

医疗废物处置领域是否值得关注,前景如何,是大家关注的焦点。

对此,曾任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UNIDO)——环境保护部“中国医疗废物可持续环境管理项目”国际协调专家(2006-2018)的蒋峰表示乐观:“如果政策进一步明确,保守估计,未来医疗废物处置设备制造、运营以及带动的相关产业,还有数十亿元的增长空间。”

移动式应急装置迎井喷式增长?

新建或改扩建“高、中、低”配置综合焚烧处置设施可能更有效

从50吨/天提高到265.6吨/天,武汉市的医废处置能力是疫情期前的5倍,湖北省的处置能力也从疫情前的180吨/天提高到667.4吨/天。这期间,除了部分新建项目,各地驰援的应急处置装置发挥了重要作用。

这是否意味着今后医疗废物应急处置的装备以及运营市场将会迎来井喷式增长?

对此,中关村绿创环境治理联盟战略委主任曲睿晶表示中小企业在转型时还需要慎重。“这个问题讨论很多,也有一些企业咨询。从环境应急管理的需要来说,至少我个人不赞成各地新上太多专业医废应急处置装置。”

曲睿晶解释,中小企业在转型过程中可能面临三方面问题,风险较大。首先专业医废应急处置装置在平时没有大规模应用场景,装置单纯用于应急存在浪费问题;第二,相比其他废物,医疗废物具有高传染性特点,对安全处置的要求更高;第三,即便是移动式撬装专业医废应急处置装置也有安全性差、能耗高、排放不易控制等劣势,这势必对企业的技术水平要求更高,投入的研发成本也更高。

对于下一步医疗废物应急处置体系的建立,曲睿晶提出了新建或改扩建“高、中、低”配置的综合焚烧处置设施概念:就“高”可以处理医疗废物,就“中”可以处理危险废物,就“低”可以处理一般固体废物。

事实上,这种做法也在实践中得到了验证。2019年12月,湖北中油优艺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襄阳余家湖危险废物处置厂就完成了医疗废物处置改造,并通过了验收。

“改造的初衷,是处理公司旗下襄阳另一家采用高温蒸汽技术处理不了的医废。”公司生产副总李杰告诉记者,高温蒸汽只能处理感染性废物和损伤性废物,其他医疗废物则按照求交由焚烧装置处理。

改造焚烧设备,中油优艺的总投资约80万元。李杰说,作为一个危险废物处置企业,这个费用并不算高,改造的技术难度也不大。

但这并不意味着所有危废处置单位都可以进行类似的改造。从管理规范上来说,平时“高、中、低”的配置也有难度。因为除了在改造中要满足相应的技术规范,企业必须同时具有处理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的资质。

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全国各省(区、市)共颁发407份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用于处置医疗废物,其中383份为单独处置医疗废物的许可证,只有24份为同时处置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的许可证。

相比医废产生量,危废处理厂或垃圾焚烧厂的处置能力要大得多。“所以如果有更多的企业拥有‘两证’或者固废、危废和医废的‘三证’,那么应急期间的医废处置能力将大大提高。”曲睿晶说,除了技术上需要创新,政策准入上也要有所支持,未来在改扩建项目中可以试点类似模式。

医院可以自建设施处置医废吗?

小型分布式处置设施可在一定程度上化解集中处置压力

曲睿晶认为移动式应急处置装备不应该大量囤积,并希望企业慎重转型的主要原因是可能造成重复建设和浪费。但他同时表示,如果移动式装置对部分特殊地区平时医疗处置能力是一个有利的补充,同样具有因地制宜的推广价值。

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环境工程部主任孙宁建议,在坚持以地级市为单位建设集中式处理设施的基础上,应该结合现实需求合理开展一批就地就近小型处置设施的建设,作为集中设施的合理补充。

这个问题,在近日十部委印发的《医疗机构废弃物综合治理工作方案》中也有提及。在强调加强集中处置设施建设的基础上,《工作方案》鼓励发展医疗废物移动处置设施和预处理设施,为偏远基层提供就地处置服务。

“偏远山区鼓励就地处置,那么其他地区是否也可以就地处置,以及技术规范相关政策还需要明确。”蒋峰说。

对于分布式处置设施,蒋峰认为直接由医院自建设施或委托第三方运营,可以解决在集中处置中暴露的一些问题。

2014年,蒋峰参与了《中国医疗废物环境可持续管理项目示范省建设项目》。对某省的研究测算显示,当医疗机构病床数超过330张时,采用就地处置比集中处置能够节约60%的成本。事实上,这个省份全省超过100家医疗机构能够满足就地处置条件,产生的医疗废物初步估算占全部医疗废物总量的60%以上。

对于测算结果,我国第一个医院医废就地化处置项目是一个实践案例。2015年7月,四川省大英县人民医院投资110万元建设了日处理能力为1吨的处置项目。项目采用高温蒸汽技术,一直由医院负责运营,目前医院约有床位400张,每天产生医废0.2吨,同时接受本县其他医院转运医疗废物约0.13吨/天。项目建成至今已近5年,在实现收支平衡的基础上保持盈利。

“多地经验也显示,当医疗机构位于医疗废物处置厂60km以外,或其医疗废物产生数量小于50kg/天时,集中处置企业往往会放弃收集。因为设备运行成本和医疗废物处置的费用都是固定的,运费增加,就意味着企业减少收益。”蒋峰说。

除了经济效益,重庆智得热工工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龚伟也从安全角度向记者解释了单纯发展集中处置面临的问题。“大量医疗废物的储存与转运,即使在大城市里,也面临转运途中的泄漏隐患。而且一旦集中式设备出现故障,或者是在传染病暴发时集中处置厂厂区有人感染,那城市医疗废物的处置将面临更大压力。”

重庆智得是国内医疗废物处理成套设备制造行业中的龙头企业之一,也是全球性的医疗废物处理成套设备专业供应商,产品出口全球五大洲近20个国家,并为全国超过100家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工厂采用。

“我国医疗废物集中处理厂的规划及建设前瞻性不够,难以有效应对医疗废物量稳步增长的需要,在留出应对突发性疫情的多余处理能力方面存在短板。”结合使用公司的医疗废物处置工厂情况,龚伟分析说目前有一半长期处于满负荷甚至个别处于超负荷运行状态,无法满足疫情暴发后医疗废物大幅增加的需求。

“《2018年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我国医疗机构中床位在500以上的有3732家。按照一套处理设置100万元计算,就是数十亿元的市场。”蒋峰说,他希望政策可以进一步放开,并制定相应的技术标准和行业规范,以“集中+分散”的模式增加医疗废物处置能力。

 
下一篇4  
  


中国环境网 http://www.cenews.com.cn
中国环境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广渠门内大街16号环境大厦1202、1005房间 邮编:100062
订阅电话:010-67102729 | 67102729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