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文化
3上一版  下一版4
 
读书,仍是我们随身携带的避难所
“不为良相,即为良医”
背靠自然 面向城市
图片新闻
 
版面导航
 
返回电子报首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0年4月22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背靠自然 面向城市
疫情下,一家自然博物书店老板的应对之路
 

◆王琳琳

自在博物书店是一家自然博物主题的特色书店,作为国内为数不多的几家博物主题特色书店之一,自在博物书店秉承“博在知识、物在体验、学在自然”的理念,开展了多种自然教育活动及课程,还有以自然绘画展、讲座及培训等形式开展的各类艺术活动,在圈内取得了一定的影响力。

受疫情影响,自在博物书店与其他书店一样,正遭受着艰难的困境。尤其是博物这样一个小众话题,自在博物书店能否渡过疫情难关?书店的理念又该如何传递?

不妨听听自在博物书店联合创始人之一、lian博物绘画发展中心联合创始人、英国皇家建造师宋宝茹的讲述。

疫情对所有书店的影响都是巨大的,既然已经这样了,我觉得还是要积极应对。就像那句话说的,“打不死的,只会让你更优秀”。

作为国内第一家定位“自然&博物”主题的预约制书店,我们早在创办之初就确定了自己的发展路线,那就是集健康空间、博物阅读、自然艺术、活动简餐、自然培训等多种自然主题学习与生活方式为一体的体验中心。

我们最大的特色是三个维度,一是空间+教具+课程三位一体的发展模式,这是我们独特的教育价值发展模式和面向大众博物学的市场化道路,为此我们开发了大量原创的独有知识产权IP产品以及博物教育课程体系。二是创立了基于本土自然教育的核心理论——想象力+社会力+自然力,提倡从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再到博物教育的人生拓展之路。三是公益特性是我们博物教育的核心属性。目前,我们开展的公益活动有博物绘画的全国巡展、科学植物版画的版权投资和衍生品开发等,也承办了生态环境部全国自然笔记大赛、全国自然笔记中小学老师培训等活动。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书店就是我们开展活动的一个空间,它帮我们把博物的概念具象化,以显性的方式呈现给人们,让人们通过眼观、耳听、鼻闻、触摸等方式感知它的存在。我们有供博物达人和自然主题作品交流的博物市集,有为孩子专门设计的深度体验游玩的博物教育,有精心挑选的全球博物书籍,更有倡导博物生活方式、教授博物技巧的博物绘画、插花等。

我们所做的和所要表达的远远超过了空间的局限。因为我们思考的是,在服务好一定社区范围的基础上,更好地服务“自然爱好者”这个社群。

这个认识也是我们在发展中逐渐完善的。我们的书店,发端于2014年的一个博物书单。我和一批对自然充满热爱且热爱读书的北大人,做了一个中国博物学书单项目。一开始,每周推出一篇书评,介绍一本书。后来越做越顺手,有时候一周也推出两三期。

没想到,这件事情就这样一直坚持了下来,经过3年时间,我们最终产生了一份300本的博物好书推荐,汇集了近30名中国研究博物学的学者、出版人和爱好者的力量。

随着书单的不断推出,我们自然而然就有了很多与图书分享、讲座开展有关的机会,也更深地进入博物领域,组织博物展览、进行线下讲座、开展科学绘画培训……我们也开始相信,博物是一种世界观,它应该是一种浸润式的存在,从时间到空间,我们都应该被它包围。

我坚信,不管外界环境如何变化、压力多么巨大,我们可以用自然博物这个特别有代表性的领域以及我们多样性的举措,抵挡住这些变化与压力,赢得生路和发展。

因此,在我看来,疫情虽然是危机,但有“危”也有“机”。

今年,将是自在博物书店的线上转型年。我们致力于提供“基于未来的学习方式”,这也是一家书店的真正价值。

目前,我们已经采取了一些举措,比如开发了自在花园年度线上课程,在抖音、快手等平台进行图书分享和直播活动,开设了微店,开发了微信小程序以及开通了美团外卖等线上售卖渠道等。

其中,自在花园年度课程主题是一年12个月,每月一种主题花,从多维视角了解花卉植物。这是我们打通线下和线上的一个尝试。线下,我们有实体花园,但因为疫情,很多人无法来到现场,我们便在网上开设课程,组建社群,并邀请园艺达人教授园丁技能、图书大咖领读博物书籍、插画师教授植物绘画技巧以及植物学大咖讲授植物学知识,期待复工后,大家知行合一,来到现场全天候体验。

再比如,之前我们有图书借阅服务,但主要在线下提供。此次疫情期间,我们开发了微信小程序,将线下借阅服务转移到线上。

此外,政府也给予了我们实体书店很大支持。3月初,北京启动“北京实体书店进驻美团计划”,人们可以像点餐一样,享受最快30分钟的图书送达服务。我们也加入其中,美团提供了降低服务费率、流量补贴、共创奖励计划等扶持方案。

虽然新模式转化为实际购买的依然有限,但我们希望能够根据自己的特色和服务半径,给读者提供精准化的服务。

5月中旬,我们将在武汉植物园进行一场植物绘画武汉特展,画作的对象是湖北及武汉地区特有的植物,这些植物很多是中国特有的。尽管活动筹备时间紧张,但倡议一经发出就得到了很多国内外自然爱好者、植物艺术家和画家的支持、参与。展览结束后,这些画作将会捐赠给武汉的医疗机构,希望能够起到植物疗愈的作用。

 
3上一篇  下一篇4  
  


中国环境网 http://www.cenews.com.cn
中国环境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广渠门内大街16号环境大厦1202、1005房间 邮编:100062
订阅电话:010-67102729 | 67102729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