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美丽中国
3上一版
 
“绿”水“金”山尽笑颜
祁门山村美 引来白鹇居
“里子”做实了 “面子”才好看
吴风水韵涤心魂
 
版面导航
 
返回电子报首
3上一篇 2020年5月6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吴风水韵涤心魂

 

◆王欣

这些年,每次造访苏州,我常常会不由自主地羡慕那些临河栖居的平常人家。一天夜里,春雨淅沥,在品尝了苏州特色奥灶面后,我去了沾满了吴风古韵的平江路,恰巧遇到一个临河的家庭旅馆,一时兴起,便住了进去。

我的房间紧邻平江河,透过花格木窗,河面与河对岸的景致一览无余。河水在窗下平静地流淌,左侧不远处的河面上,一座石桥憨实地横卧两岸,线条式的霓虹灯将桥体勾勒得立体而分明。河对岸一条青石板路上,穿梭不息的游人撑着伞,款步细雨中。临河的路边高悬着一排红灯笼,在灯光的照映下,河面顿时笑红了脸,泛起片片红晕。路的另一边,是茶肆、咖啡馆和售卖丝绸旗袍的小店,灯火通明,生意兴隆。夜色与雾气中,远处的瓦房高低错落、隐约难辨,给人留下无限遐想。

不知从何时起,屋外传来轻柔的评弹声。循声推门,屋檐下,一位苍发老人正闲坐在石质茶几旁,独自细品着飘香的碧螺春新茶,而那评弹声就是从他手机里播放出来的。他热情地相邀同饮,我欣然落座。与他边饮边叙,得知他是这个民居的主人,姓陆,退休前是小学语文老师,已在此安居数十年了。

陆老伯很健谈,无意间聊起苏州的水、苏州的河。他不紧不慢地说:“苏州自古重视水环境治理,曾任苏州刺史的白居易主持修建了七里山塘,还有苏州知府范仲淹提出修围、浚河、置闸三者并举,解决了苏州水患,成为苏州人世代盛赞的治水佳话……到了清朝乾隆年间,为保护水环境,苏州还曾专门颁布禁令‘勒石永禁虎丘开设染坊’,那块石碑而今还竖立在虎丘景区南门呢,这是我国最早的水环境保护法令,比英国的环保法令早将近一百年呢……如果有时间,我可以陪你去瞧瞧。”

聊到上世纪80年代苏州的水环境时,陆老伯突然皱起了眉头:“那个时候,城里到处都是工厂,污水直排到河里,河水恶化很严重。我记得,当时市里曾组织过一次环保主题学生作文比赛,我教的一位学生获得了特等奖,获奖作文的题目是《我家门前的七彩河》,为什么河是七彩的呢?因为上游有多家纺织印染企业,排放的废水昨天是红色的,今天是绿色的,明天又是紫色的……”

雨下得紧了些,雨落声也更响了些,但丝毫没有影响陆老伯高涨的畅谈情绪。再提到当前水环境时,陆老伯呷了一口茶,立刻来了精神:“今非昔比啊,现在河水很不错啦,水下的小鱼和水草,都能看清楚呢。明天一早,你到岸边瞧瞧就知道了。上周我还在河里钓到一斤多的花白鲢呢!”陆老伯一脸自豪,他清了清嗓子,接着说,“在水环境治理上,苏州用了不少真功夫。就拿近几年说吧,政府加快提升古城区河道水环境,实施了一个古城区河道水质提升行动三年计划,又是截污治污又是清淤疏浚、生态修复等等,还建了几个溢流堰,那个护城河娄门堰就在东面不远呢,走过去也就十来分钟。”陆老伯用手指了指。

我俩聊得投机,不知不觉,夜已渐深,可陆老伯依然聊兴不减。后来,他又从屋里翻出一张旧报纸递给我,是2020年4月16日的《苏州日报》。他带上老花镜,读起来:“按照‘一河一策’行动计划,有序落实2020年度‘一事一办’工作清单任务……”他摘下老花镜,看看我,认真地说:“你瞧瞧,新闻上说了呀,河道里将由‘水好’向‘水清、水美’再提升……”陆老伯说完,爽朗地笑起来。

在老伴反复催促下,聊得意犹未尽的陆老伯感慨着,丢下一句“河水越好啊,咱老百姓住得越舒心哟”,便进屋休息了。而我,对陆老伯谈论的内容兴致未消,尚无倦意,于是慵懒地依着窗,静静地看着灯光投在河面的闪闪碎波,遐想着如若投胎在这样的临河人家,人生该是何等幸运与幸福。好在今晚,我终于可以如愿以偿地临河而居了。

那一夜,我睡得很晚,因为这短暂的经历让我倍加珍惜。那一夜,我也睡得很甜,因为河水让我的心境愈发安静,也品觉到了因水而绵绵不息的吴文化,是那样的质朴、淳古、雅韵、清致与悠远。那一夜,虽然已过去了多日,可我仍旧怀念。

我常想,如果有机缘再去苏州,定然还要住在那个家庭旅馆里,再次感受临河而眠的无限美好,再次细听陆老伯讲述苏州水环境的新变化……

 
3上一篇  
  


中国环境网 http://www.cenews.com.cn
中国环境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广渠门内大街16号环境大厦1202、1005房间 邮编:100062
订阅电话:010-67102729 | 67102729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