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地方读本
3上一版  下一版4
 
弘扬五四精神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
提升政务公开服务能力和水平
奉贤区启动智慧环保二期建设
“锦旗都被我们挡了回去”
细致入微,当好抗“疫”守门人
松江区开展危废备案线上课堂
“五字诀”提升执法效能
 
版面导航
 
返回电子报首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0年5月19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海市生态环境局深入推进政务公开建设
提升政务公开服务能力和水平

 

◆丁波

“上海市生态环境局将进一步推进政务公开建设,全面提升政务公开工作质量和实效,不断提升政务公开服务能力和水平,为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强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提供保证”。这是记者从日前公布的《2020年上海市生态环境局政务公开工作要点》(以下简称《工作要点》)中获得的信息。

生态环境重点领域实现“5公开”

“2019年,上海市生态环境局极做好政府信息主动公开工作,新增主动公开政府信息2278条,持续加强政务公开规范化建设,政务公开工作迈上了一个新台阶。”上海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指出,2020年,上海市生态环境局将进一步加大生态环境重点领域公开力度,做到“5个公开”。

一是质量信息公开。实时发布环境空气质量数据,及时公布空气质量预报信息。做好空气重污染预警、启动和解除信息发布工作。及时发布空气质量月报信息,公开各区环境空气质量状况排名。及时发布地表水环境质量月报、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状况、主要流域水质监测信息。公布辐射环境监测信息。定期发布《上海市生态环境状况公报》。

二是管理信息公开。加强污染源监测信息公开,公开全市主要污染物年度排放情况、重点排污单位名录。公开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进展情况信息。

三是监管执法信息公开。按月度公开全市生态环境违法企业名单;及时公开行政处罚信息和重大专项执法检查情况,定期公开重点案件督办、挂牌督办案件信息。

四是督察信息公开。做好第二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信息公开,主动公开市级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的相关信息,督促被督察地方政府公开整改方案及整改落实情况信息。

五是深化“一网通办”“互联网+监管”的全过程公开。完成市生态环境局权责清单和公共服务事项清单的动态调整和公开,结合“放管服”进一步优化和简化办理规则和流程。深入推进审批事项电子证照应用、“两个免提交”工作落地,推进“一网通办”公共数据归集和共享,实现生态环境领域服务事项办理更高效、更便捷。抓好政务服务“好差评”评估结果的整改,提升满意度。

在推进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方面,《工作要点》提出,要完成生态环境全领域政务公开事项梳理和标准目录编制工作,梳理公开事项、明确公开内容和形式,落实公开的主体责任。在“上海环境”网站开设政务公开标准化专栏,主动公开市生态环境局政务公开事项标准目录,并归集公开各项具体信息。指导金山区、黄浦区生态环境局等区级试点单位做好政务公开标准化工作。

建立健全重大行政决策公众参与制度

“对照政务公开的新要求,上海市生态环境局政务公开工作还存在公开力度不够、服务质量有待提升等问题。2020年,将持续加强政策解读扩大公众参与。”相关负责人表示。

一要多举措提升政策解读实效。按照“谁起草、谁解读”原则,切实做到政策文件与解读材料同步组织、同步审签、同步发布。采取新闻发布、座谈会、访谈、多媒体解读等多种形式,对污染防治攻坚战、生态环境重点工作等社会关注的热点进行及时、详细解读,确保企业群众看得懂、好理解。

二要及时回应社会关切。完善政务舆情监测机制,对涉及生态环境的重要政务舆情、媒体关切的重污染天气、臭氧污染防治和水环境治理等热点问题,要加强监测研判,及时精准回应。发生重大生态环境突发事件时,要及时发出权威声音,正确引导舆论,维护政府形象和公信力。

三要建立健全重大行政决策公众参与制度。制定并发布重大行政决策事项目录,列入目录的政策性决策事项,应在决策前,将决策草案、决策依据上网公开,广泛听取公众意见。公众意见的收集、采纳情况,在决策出台后10个工作日内向社会公布。

四是深化会议公开工作。要从重大行政决策事项目录中选择重要改革方案、重大政策措施及重大民生事项等决策事项,邀请利益相关方、企业代表、市民代表等列席局长办公会议、专题会议等有关会议。对需要社会广泛知晓的电视电话会议,要采取广播电视、政府网站、政务新媒体直播等形式向社会公开。

五是组织开展环保设施和城市污水处理设施等向公众开放。实现全市有条件的环保设施定期向公众开放。充分利用各类媒体资源扩大公众开放活动的社会影响力。

同时,《工作要点》明确,要进一步提升政务公开服务水平。提升政务信息资源的质量,市生态环境局制定的政策和文件,除依法需要保密的外,应及时公布。未向社会公开的规范性文件,不得作为实施行政管理的依据。对已失效的规范性文件及时标注失效或者废止;加强网站建设管理。规范网站栏目设置,实现栏目图标化、数据可视化、用户便利化;增强“两微”传播服务能力。增强信息编发、政策解读、回应关切能力,提升生态环境信息发布传播力。

 
3上一篇  下一篇4  
  


中国环境网 http://www.cenews.com.cn
中国环境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广渠门内大街16号环境大厦1202、1005房间 邮编:100062
订阅电话:010-67102729 | 67102729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