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观点
3上一版  下一版4
 
“生态环保铁军之歌”应征作品展播(三十)
移动源排放标准实施效果及趋势
从督查到督察这十六年
乐山构建环境宣传“三个一”体系
 
版面导航
 
返回电子报首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0年5月21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从督查到督察这十六年

 

◆杜学毅

2002年6月,当时的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为增强“华东、华南地区跨省界区域和流域重大环境问题的监督管理能力”,印发了《关于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华东环境保护督查中心和华南环境保护督查中心挂牌有关事项的通知》。当时这两个中心是分别依托原环境保护总局的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和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的人员和场所成立的,要管辖全国污染物产生量差不多一半的区域,可以用“七八个人、两三台车、一穷二白”来形容。

那几年,中国的环境保护也到了一个关口。

那时改革开放已经走过了二十多年的历程,伴随着工业化进程和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污染问题日益凸显。据不完全统计,从1998年到2006年,中国共发生环境污染和破坏事件14742起,平均每年发生1600多起。

刚刚试点不久的督查中心没有现成经验可循,只能“摸着石头过河”。

面对层出不穷的污染事件和跨界纠纷,两个督查中心都忙于奔波。据老同志回忆,当时人少事多,一年要出差两百天以上,至少跑几十个城市,行程十几万公里。督查工作要经常扮演“黑脸”,难免会惹人不乐意,常常伴随冷眼和质疑。地方上常常有人揶揄:“你们的工作没什么实权,待遇一般,还要到处乱跑,图什么啊?”一位老处长曾这样回答:“心在人民,利归天下”。

在环境意识普遍淡漠的当时,唯GDP的观念催生了“环境地方保护主义”:有事捂在辖区内,不想“麻烦”中央。由于资讯尚不发达,大量环境破坏问题被掩盖在经济发展背后。

直到2006年,原环保总局正式组建了华东、华南、西北、西南、东北5个区域督查中心。2008年,又成立华北督查中心。六大区域督查中心终于实现了环境督查对国土的全覆盖。

2008年,金融危机暴发,大批劳动密集型工厂倒闭, 与产业结构的阵痛转型相伴随的,是环境保护工作的逆势而上。这一年,环境保护总局刚升格为环境保护部,各督查中心也开始了成长期的磨砺。

督查人成了多面手,从查办重大环境案件,到环境应急响应;从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到生态创模;从协调跨界污染纠纷,到各类环保专项行动;从“三同时”验收,到行政执法后督查,各种任务都要完成。督查中心的职能,也从刚试点时的6项,到正式组建时的9项,一直增加到了后来的18项之多。

督查中心被有些人称为环保系统的“特种部队”。客观上,督查中心只有督查权,没有处罚权,可以不受各种利益纠葛羁绊,独立开展调查,保证调查结果的客观性。主观上,同事们职业素养过硬,心里都藏着一团正义的火。靠着大家的一拳一脚,督查中心站稳了脚跟,树立了督查人低调务实、作风过硬的标签。

督查中心在不断成长,新的时代也疾驰而来。

2012年,生态文明建设被写入了十八大报告的“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

2013年,对株洲市的综合督查试水标志着“环保督政”时代的到来。

2015年初,我和同事在鲁东南的夜幕里摸黑暗访。一个月后,根据我们的调查结果对市长约谈的新闻在央视新闻频道连续播出了十几遍,打破了环保正面舆论播放强度的记录。

也是从那时候,身为督查人,经历的历史时刻越来越多。

2016年起,督查中心作为主力军参加了第一轮全部四批中央环境保护督察,两年时间实现了对全国31个省份的全覆盖。中央环保督察被评为“十八大以来最有成效的改革之一”,成了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拳头产品”。

2017年9月,6个区域督查中心由事业单位转为行政单位,更名为督察局。在新的三定方案里,督察局的职能又从18项缩减为9项,其中第二项明确:“承担中央环境保护督察相关工作。”重新确立了督察局在整个环境治理体系中的位置。

到2018年2月,6个督察局全部完成换牌,整装踏上新的征程。

从督查到督察,我们走了十六年,更明白了身上的重任。

作者单位:生态环境部华东督察局

 
3上一篇  下一篇4  
  


中国环境网 http://www.cenews.com.cn
中国环境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广渠门内大街16号环境大厦1202、1005房间 邮编:100062
订阅电话:010-67102729 | 67102729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