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2020环境日特刊-样本
3上一版  下一版4
 
总结推广“两山”理论转化路径 着力打造生态文明建设安徽样板
 
版面导航
 
返回电子报首
2020年6月5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总结推广“两山”理论转化路径 着力打造生态文明建设安徽样板

 

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在安徽视察时的重要指示精神,安徽省近年来不断探索总结以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为载体全面推进“五位一体”的经验模式,总结推广“两山”理论的转化路径,发挥创建工作的引领示范作用,推动了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将自然资源禀赋转化为

经济民生发展的内在动力

——安徽省生态环境厅厅长徐恒秋谈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创建工作

推动生态文明示范创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建设活动,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提出的明确要求,也是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生态文明建设决策部署的重要举措和有力抓手。

近年来,安徽省生态环境厅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按照生态环境部和安徽省委省政府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工作部署,扎实开展生态文明示范创建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

近日,安徽省生态环境厅厅长徐恒秋就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创建工作接受了记者采访。

记者:安徽省近年来一直在组织开展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创建工作,并取得了积极成效。请您介绍下这方面工作的总体情况。

徐恒秋:截至目前,评选命名了19个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市、区);成功创建8个(1市7县)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宣城市、绩溪县、金寨县、芜湖县、岳西县、宣州区、当涂县、潜山县);两个国家“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旌德县、岳西县)。在2019年召开的全国自然生态保护工作会议上,生态环境部充分肯定了安徽省的生态文明示范创建工作。

记者:安徽省的创建工作,主要有哪些做法?

徐恒秋:总结起来,我认为有三个方面:一是夯实工作基础,构建有效的创建工作体系。2017年制定印发了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管理规程和建设指标,持续组织开展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评选。加强指导,突出规划引领作用,明确地方党委政府开展生态文明建设的工作方式和目标任务,完成了6市45县(市、区)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市、区)规划论证工作,跟踪推进创建规划的实施和评估。

二是坚持好中选优,根据试点示范的原则,积极推荐上报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按照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市县建设指标和管理规程要求,在获得省级命名的基础上,积极向国家推荐上报安徽省符合条件的地区。采取多种形式开展经验交流,充分发挥创建成功地区的示范带动作用。

三是建立表彰奖励机制,推动生态示范创建向纵深发展。建立正向激励机制,采取资金支持、政策倾斜等措施,持续推进创建工作,不断推动生态文明示范创建向纵深发展。安徽省对获得国家级称号的地区,省政府进行通报表扬,并给予相应资金奖励,同时对获得省级称号的也给予一定数额的资金奖励。

记者:在您看来,示范创建工作对安徽省有哪些积极作用?

徐恒秋:创建工作取得的成效概括起来说,我认为主要有以下两方面:

一方面,创建地区通过生态文明示范建设,自觉提高政治站位,加强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不断夯实绿水青山的生态本底,切实将自然资源禀赋转化为经济民生发展的内在动力。尤其是成功创建地区在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推动绿色发展转型以及落实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任务上走在了区域和全省的前列,为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成为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示范样板。

另一方面,加快形成了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生态文明理念日益深入人心,不断提升市县生态文明建设水平。通过示范创建,显著提升了生态文明参与程度、人民群众获得感以及建设美丽安徽的信心,人民群众对生态环境质量改善满意度显著提高;党政领导干部绿色政绩观、绿色执政观、绿色发展观更是得到了显著提升;企业依法治污排污、保护生态环境的法治意识、主体意识正在加速形成。同时,创建成功地区也提供了一批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协同推进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保护的鲜活实证。

比如岳西县曾经是国家级贫困县,多年来坚持不懈开展示范创建,坚持绿色富民、惠民,成功创建为安徽省首个同时获得“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和国家“两山”实践创新基地荣誉称号的县,坚持提升生态资产,发展生态产业,通过生态资产的不断累积变现,实现了脱贫致富,深刻诠释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生态兴则文明兴”的深邃历史观。

记者:对于下一步的工作,安徽省有何考虑?

徐恒秋:生态文明示范创建实践永无止境。今后我们将围绕“着力打造生态文明建设的安徽样板,建设绿色江淮美好家园”的目标,继续探索总结以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为载体,全面推进“五位一体”的经验模式,总结推广“两山”的转化路径,持续发挥创建工作的引领示范作用。

同时,全省各级生态环境部门要借助生态文明示范创建这个平台,提高推动引领生态文明建设的能力,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健康发展。

生态文明示范创建工作离不开广大群众的支持和参与,我们将广泛开展生态文明创建宣传教育活动,积极培育绿色文化,进一步激发全省建设生态文明的蓬勃生机和活力。

此外,注重激励与约束并举,加强示范创建的制度化建设,不断扩大示范创建工作的影响力,推进安徽省生态文明示范创建工作再上新台阶。

童克难 潘骞

宣州区杨柳镇科创园构建“五位一体”合作机制

走进宣城市宣州区杨柳镇科创园,奇花异草随处可见,农业农村部的一家研究所入驻园区,实验苗种基地里的中药草救心菜、断续、金线莲长势良好;特色农业大棚里工人正在收获生态黄瓜、西红柿;田野里开满绿色的菊苣、枝头挂满白色栀子花。

据科创园主任吴训照介绍,杨柳镇科创园核心区面积两万亩,规划控制区面积7.2万亩,按照“一心、两轴、双廊、四板块”的空间结构进行规划。园区生态环境良好,农业生产条件优越,拥有完备的农田水利道路网络,属于青弋江东干渠灌区,周寒河、高桥河贯穿南北。

园区按照“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科技主力、共建共享”的思路,构建政企研学农“五位一体”合作机制,积极与中国农科院、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安徽省农科院、中国农业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中烟等多家高校科研院所及企业开展合作,目前已有长三角功能产品研究院、沪皖现代烟草农业高科技示范园、黄山焦甜香功能性原料科研中心等多个项目入驻园区。

园区依托科研孵化平台,以“功能农业、生产示范”为核心,规划以优质粮油、特种烟草为基础产业,以特色林果、精品蔬菜为特色产业,以研发孵化、休闲旅游为新兴产业,以山林苗木和加工物流为辅助产业。目前,园区长期流转土地1万余亩,已有精品蓝莓种植示范区、烟稻轮作种植示范区、优质蔬菜示范基地、优质经果林示范基地等多个种植推广项目。通过“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大力发展功能农业。园区内现有凯兴食品、木子禽业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两家,家庭农场25个(其中省级家庭农场1个),农业专业合作社5个,带动广大种植大户进行科学种植,带领农民增收致富。

宣州区生态环境分局局长金嵩介绍,宣城市宣州区获得第三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称号,杨柳镇是全区生态文明示范的典型。

5月26日,宣城市政府与上海市农业农村委员会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在宣城市签约。宣城市委书记陶方启在签约仪式上说,宣城市是农业大市,拥有丰富的优质特色农产品,上海市作为国际化大都市,拥有广阔的农产品需求市场和先进的农产品加工研发优势。随着多条高铁建设通车,两市距离进一步拉近,双方合作前景更加广阔。在共建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扩大产销、推动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对接、加强农业科技交流合作等方面再深化合作,为助力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贡献更多力量。

上海市农业农村委员会主任张国坤在签约致辞中说,宣城是人杰地灵、物产丰富的好地方,一直是上海市优质农产品重要供应基地,两地有着良好的合作基础,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为两地合作带来了新的机遇。 胡李

岳西县生态立县绿色发展不动摇

好山好水出好茶,镇长卖茶助脱贫。今年4月25日下午,岳西县来榜镇女镇长王晓燕在抖音直播“带货”茶叶,当天就销售5万多元,第二天仍然有回头客下单购买当地的茶叶、白芨石斛等中药材及其他特色农产品。

据王晓燕介绍,镇里建成了污水处理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达标排放,生活垃圾实行户收集、村转运,镇集中处理,加大综合执法与天然林保护力度。近年来,由于生态环境向好,增加了地理标识农产品数量,村民发展林下经济、养蚕、黑毛猪养殖、茶叶种植积极性增强,来榜镇2019年人均收入近两万元,高于全县平均值。

由于生态环境好水质优良,吸引了辽宁省一家养殖企业到来榜镇投资鲟鱼养殖,并把养殖地点选择在花墩村。每年产值达到400多万元,同时带动村民合作养殖、就业。

据花墩村党支部书记刘玉龙介绍,花墩村是2018年省级美丽乡村示范点。启动美丽乡村建设以来,花墩村邀请专业设计院规划设计,由村民组长、群众代表组成理事会,征求群众意见,将人居环境整治作为重点,并借鉴其他地方先进经验,建设茶文化馆、横排休闲养老中心、毛栗山森林公园,发展特色鲟鱼产业,天然浴场、猫形瀑布等旅游项目,不断巩固美丽乡村建设成果。

来榜镇的“生态经济”样板,仅仅是岳西县近年来践行“两山”理论、推进绿色发展的一个缩影。岳西县还获得生态环境部命名的“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称号。

近年来,岳西县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生态立县,科学审视自身发展路径,先后成功创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等。

就如何巩固实践创新基地成果,岳西县生态环境分局局长程卫华介绍:一是指导扶植一批村级“两山”实践基地,做到可复制、可推广;二是推进以乡镇为单位的生态补偿机制,压实乡镇生态环保责任;三是以“两山”实践为抓手,实现生态文明建设与脱贫攻坚共赢;四是立足优良的生态环境资源,进一步加强与科研院所合作,以增强“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的后劲。 江小平

当涂县乌溪镇特色生态养殖致富一方

走进乌溪镇,远远就能看见路灯杆上爬满可爱的小毛蟹。走进一看,原来是画上去的,小蟹苗把良好生态环境与村民幸福生活紧紧连接在一起。

马鞍山市当涂县乌溪镇地处两省(安徽省、江苏省)四县区(当涂县、芜湖县、宣州区、高淳县)交汇处,水陆交通便捷,生态环境优越,被誉为“中华蟹苗第一镇”。蟹苗培育是这个镇七房村的主导产业,“门前一口小蟹塘,三年盖栋小楼房”是蟹苗产业效益的典型写照。全村七个标准化蟹苗养殖基地可以概括为三个95%:全村从事蟹苗培育及相关产业农户占总农户数的95%;全村蟹苗培育面积占全村农地面积的95%;2019年全村蟹苗销售收入达2800余万元,占全村农业总收入95%。

坚持党建引领,增强发展动力。在村头新建成的七房中心村“党群微家”阵地,融合了村情村史、蟹文化展示、乡村振兴学堂和蟹苗产业党支部委员会四大元素,全面介绍党建工作。

坚持生态发展,增强综合实力。七房村以美丽乡村建设和乡村振兴为契机,全面开展以“五清一改”“三大革命”“六化行动”为主要内容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农村生活垃圾实行市场化处理,做到日产日清,实现了从整洁乡村到美丽休闲乡村的转变。

近年来,七房村共硬化道路18.5公里,栽植绿化苗木40多万株,铺设草坪7000平方米,统一示范点建筑风格,改善村民住房条件,使村容村貌得到了美化,塑造了全新的人居风貌。

七房村充分发挥优美的自然生态环境、丰富的优质果品产业、浓郁的人文民俗风情等优势,聘请市规划设计院规划了“七房长沟垂钓中心”旅游区,打造集文化旅游、山水休闲、农事体验、养老养生等功能于一体的乡村旅游目的地。

加强乡村道德建设,七房村以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为平台,创建七房村“七彩”志愿服务队,由村党总支书记任组长,招募志愿者70余名,组织开展普法宣传、环境整治、关怀慰问等活动,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徐丹丹

潜山市官庄镇生态环保建设提速发力

潜山市官庄镇党委、镇政府始终坚持生态保护优先,贯彻生态文明理念,大力实施“生态立镇、产业强镇、旅游活镇、文化兴镇”战略,彰显生态优势,实施保护与治理同步推进。

一是做好生态保护的“增量”文章。积极开展“增绿、植绿、护绿”工作,完成植树造林3156.8亩,公益林1.6万亩,组织全镇干部职工及林农义务植树约30万株,大大提高了全镇的森林覆盖率。做好森林防火工作,实行森林防火网格化管理,与周边相邻的县、镇实行森林防火联防、联控。全面推行“河长制”“林长制”,现河流、山场专员专管全覆盖。官庄镇获得省级森林城镇和生态乡镇、官庄村获省级生态村称号,9个村荣获安徽省森林村庄称号。

二是做好环境整治的“减量”文章。官庄镇投入治理资金近1100万元,关停非煤矿3家,石材加工企业26家,关停水源保护区内养殖场5家,全面开展加油站点整改,消除了一大批生态安全隐患,解决了一批长期悬而未决的生态保护难题。

三是做活产业发展的“质量”文章。截至2019年底,官庄镇共有畜禽规模养殖户42家,已建成市级标准化养殖场10家,县级标准化养殖场6家。对禁养区内的5家养殖企业依法进行拆除,共拆除畜禽养殖圈舍1934.3平方米,拆除后的场地进行了复耕复种。官庄镇共投入资金150多万元实施畜禽养殖粪污资源化利用改造工程,已有11家养殖场完成粪污资源化利用设施设备改造建设,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90%以上。

四是做强乡村建设的“变量”文章。官庄镇基本完成全镇规划建设任务,“一核三星”得到加强,美丽乡村建设实现了由点到面。建成美丽乡村省级中心村10个,市级中心村1个,县级自然村4个,拆除改造农村危旧房屋822户,改造农村旱厕1250座,公路沿线亮化、绿化,垃圾收集转运市场化,各村均建有农民文化广场,丰富群众文化生活。集中建设污水处理设施10处,涉及农户1200户,积极落实镇区生活污水处理项目,乡村面貌发生了显著变化。 江方

 
 
  


中国环境网 http://www.cenews.com.cn
中国环境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广渠门内大街16号环境大厦1202、1005房间 邮编:100062
订阅电话:010-67102729 | 67102729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