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2020环境日特刊-记忆
3上一版  下一版4
 
见证:“一湖酱油”实现碧水清波的重生
感慨:一点一点“抠”出承德蓝
难忘:人生最好时光与土的不期而遇
自豪:扶贫让村民把我当成亲人
 
版面导航
 
返回电子报首
3上一篇 2020年6月5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自豪:扶贫让村民把我当成亲人

康利丽(中)
 

◆本报记者蒋朝晖

在云南省丽江市永胜县程海镇吉福村,驻村扶贫工作队员康利丽正和村民围坐在一起,聊聊家常,唠唠收成。回忆起扶贫路上的点点滴滴,这位90后姑娘的目光里总是透着柔和而又坚定的光。

能被村民当成亲人是最自豪的事

走进陡坎村小组81岁独居老人张荣珍的家,暖暖的阳光洒在院子里,厨房中大水缸里盛满了水,静静地诉说着生活的安详。

这里有着和村里其他农户相似的情景,而特别之处在于,水缸里的水是由村书记和驻村工作队一桶一桶装满的。

云南的6月少雨炎热。“张荣珍家停水好几天了。”得知情况的康利丽坐不住了,立刻联系陡坎村书记和驻村工作队队长。“老人不能没有水喝。”康利丽一行连夜准备了3个水桶,从村委会接水送到张荣珍家,直至装满水缸。“要是没有他们,我不知道能不能活下去。”

被像张荣珍这样的当地村民当做亲人,是她参加扶贫工作以来最自豪的事。

康利丽从小在县城长大,没有农村生活经历。刚驻村时,她不仅毫无基层工作经验,连方言也听不懂。幸运的是,村委会的大哥大姐耐心传授给她与村民打交道的方法,她自己也在工作中慢慢摸索。

“老乡们喜欢喝酒,那就入乡随俗,现在我也能喝上几杯了。”言语间,记者感受到一种青春的热情和活力。

踏踏实实做好每一件事

张荣珍老人的饮水问题并不是特例,吉福村委会常年面临农户饮用水短缺的问题。村民往往需要几家合力,去山里寻找水源。

水不仅是生命之源,还是“贫困户脱贫的5条标准”之一。康利丽心里很清楚,这些生活在高寒山区贫困村的村民,急需解决饮用水问题。

一年多前,初来乍到的康利丽正赶上永胜县“户户达标、村村合格”遍访行动。她白天跋山入户走访,晚上挑灯鏖战整理资料。熟悉村情民情后,她感到踏实了许多。

从入户排查到制定扶贫方案,从协调资金到配套资源,康利丽踏踏实实地做着每一件事。

工作队在实地调查制定应急供水方案后,协调100万元资金对吉福村内供水设施进行了全面维护修缮及家庭蓄水缸的购置,并委托省生态环境厅驻丽江市生态环境监测站对全部4个村小组的主要水源地进行水质检测,使全村所有农户饮水安全有保障。

解决了饮用水问题,康利丽打心眼里高兴,但这远远不够。

为提升村居环境,康利丽所在的扶贫工作队请求丽江市生态环境局,帮助吉福村委会协调100万元省级环保资金专项用于处理生活垃圾。

截至今年4月,吉福村全村顺利实现脱贫摘帽。谈起工作队的业绩,康利丽颇有成就感,而自己尝到的酸甜苦辣似乎都不值一提。

目前已是程海镇挂职副镇长的康利丽感慨地说,过去一年是她人生中成长最快的一年。新的一年里,她将带领吉福村村民一起为美好生活而奋斗。

 
3上一篇  
  


中国环境网 http://www.cenews.com.cn
中国环境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广渠门内大街16号环境大厦1202、1005房间 邮编:100062
订阅电话:010-67102729 | 67102729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