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2020环境日特刊-憧憬
3上一版  下一版4
 
山水谣
从“跨年霾”到 “家乡蓝”
听见青春的绿流声
 
版面导航
 
返回电子报首
3上一篇 2020年6月5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听见青春的绿流声

 

◆陈文森 (“绿色离校”发起人)

又到凤凰花开的时候,想起那年毕业离校的记忆。

“您好,请问今年因为疫情防控不返校,绿色离校活动怎么开展呀?”这是最近很多学生社团常向我咨询的一个问题。

很多朋友也替我担忧,担心开展了8年的活动就这样戛然而止了。

其实,恰恰相反。因为疫情,大家对生态环境保护的关注度提高了很多,再加上今年毕业季没有了仪式感满满的毕业典礼,没有了齐聚欢笑的毕业照,“绿色离校”活动引起了更广泛的关注,很多学校都在思考,希望让毕业生的离校告别更有纪念意义。

意义,正是我八年前发起“绿色离校”活动的初衷。

那年,我看见师兄们离开母校时充满着不舍与感伤,而很多带不走的日常生活用品和书籍,却被当做垃圾收走,就想着做点什么,让这些毕业生带不走的物品循环利用、变废为宝,让毕业季更加绿色、有序、温暖。

没想到,这个想法最终能够形成“绿色离校·绿色感恩”活动,并大获成功。全校20余个院系、12个公益社团、数百名志愿者在接到倡议后,欣然参加。那个毕业季,衣物书籍的回收站、搬运行李的志愿服务队、免费的爱心巴士……穿梭在校园的每个角落。

在我看来,毕业不是结束,而是另一段人生的开启。能够在青春的画布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不会是一趟奢侈的毕业游,也不会是一套精美的毕业照,而是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青春行动。

而环保正是当代青年人最美的青春选择。作为青年人,我们有“天翻地覆慨而慷”的豪迈感,也有“而今迈步从头越”的紧迫感,面对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前进号角,面对美丽中国建设的生态文明梦想,青年人应该担负起我们这代人的使命与担当,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人的绿色选择,将决定国家的绿色走向。

也正因为此,毕业工作后,我选择继续推广“绿色离校”项目。毕业不撕书、物品循环利用、成长中常怀感恩之心,我希望有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队伍中来,用行动作为美好青春的注脚。

5年前,一位母亲给我来电。她说她是西藏芒康县的一位支教老师,希望从社团回收的衣物中协调30件羽绒服给当地学生寒冬保暖。后来才得知她是从参与过“绿色离校”活动的女儿那里了解到这个项目的。

这个故事,让我感怀不已。它让我看到行动的力量——如果一个青年人能够以身作则,改变自己,就有可能影响家人,改善国家,甚至改造整个世界。

而聚沙成塔,集腋成裘,一个个数字也记录着让人惊叹的成果。迄今为止,“绿色离校”已成功开展八届,累计循环利用书籍116万余册、衣物87万余件,回收塑料瓶44万余个,其他物品10万余件,为毕业生免费搬运行李超过两万次,累计引导超过百万学子参与环保行动。

为了让环保理念从高校走入中小学、社区、农村,同时整合高校环境教育资源,2019年11月,我和我的伙伴还在“绿色离校”的基础上,发起了“绿色引航”环教活动。今年,我们还发起了“美丽校园”新媒体联盟行动,希望通过线上倡议,引导毕业生以云快闪、云歌唱等方式感恩母校,呼吁校方设置特色留念墙、协助处理毕业生闲置物品,传递不乱丢、不浪费的环保理念。

疫情隔离了彼此的距离,但不会阻挡绿色离校传播希望的脚步。

前两天忙里偷闲,在天津蓟州区老家周边爬山。感受到山里的空气清新,一如小时候的味道。从山上俯瞰,发现村庄周边的树木茂密,河水澄澈。在这优美的环境下,感觉舒适至极。

我真心希望,未来每个人生活工作的地方,每天都能看到蓝天白云,绿树成荫,这应该成为我们呼吸的空气,我们饮用的水源,成为我们生活的必需品。而我们每个人都是生态环境的保护者、建设者、受益者,没有哪个人是旁观者、局外人、批评家,谁也不能只说不做、置身事外。青年人更不例外。

就在昨天,第九届“绿色离校·绿色感恩”全国校园公益行动在中国环境报社线上直播启动。无论是对于“绿色离校”活动,还是对于我,都是一个新的节点,也是新的起点。时时刻刻思环保,时时处处行节能,真心希望越来越多的青年人都积极行动起来,做环保的先行者,做绿色的行动派,为建设天蓝水碧、山青地净的美丽中国献出自己的青春力量。

 
3上一篇  
  


中国环境网 http://www.cenews.com.cn
中国环境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广渠门内大街16号环境大厦1202、1005房间 邮编:100062
订阅电话:010-67102729 | 67102729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