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法治
3上一版
 
既是“黑包公” 又有“菩萨心”
美丽杭州建设跨入新时代
严格寄递企业收寄验视制度
加强生态环境公益诉讼协调联动
高额利润诱惑 非法拆炼电池
 
版面导航
 
返回电子报首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0年6月8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一张蓝图绘到底 一任接着一任干
美丽杭州建设跨入新时代

杭州西溪湿地优美风景
 

回顾过往 无限感慨

6月5日下午,浙江省杭州市隆重召开新时代“美丽杭州”建设推进会。在总结过去七年“美丽杭州”建设基础上,扬帆起航,跨入“美丽杭州”建设新时代。

日历翻回到七年前。 2013年,杭州市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杭州要努力成为美丽中国建设的样本”重要指示,踏上“美丽杭州”建设的征程。七年来,杭州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美丽杭州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的战略思路,厚植“美丽杭州”建设政治优势,取得了显著成效。

● “美丽”成果显著

通过“美丽杭州”建设,杭州市在区域城乡空间布局方面,聚焦拥江发展战略,充分融入长三角一体化、浙江省大通道大花园大湾区大都市区、杭州都市圈发展战略,推动实现城乡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高水平治理。

在自然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方面,不断夯实绿色生态本底,提升绿色生态品质,打造绿色城市韵味。建成全国森林城市,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66.84%,指标居全国省会城市、副省级城市前列。 全市8 公顷以上的湿地面积共114921公顷,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6.9%,西溪国家湿地公园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全市划定生态保护红线5594.63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33.20%,生态空间总面积11061.38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65.63%,为维护区域生态系统完整性、稳定性及安全性打下坚实基础。

在突出环境问题治理方面,杭州市持续推进污染防治攻坚战,以“三五共治”为载体,扎实推进大气清洁排放区和污水零直排区建设,持续实施水、气、土治理修复工程,强化环境执法监管,全市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向好。杭州市成为全国为数不多的无钢铁生产基地、无燃煤火电机组、无黄标车的“三无城市”,PM2.5浓度从2013年的70微克/立方米,下降到2019年的37.7微克/立方米,下降46%。市控及以上断面中,达到Ⅳ类水质的断面比例由2011年的低于40%上升到目前的100%,劣Ⅴ类水质断面全面消除。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多年保持100%,连续4年获全省治水最高荣誉“大禹鼎”。2013年以来,完成56个污染地块治理修复,面积3500亩,安全利用率达到100%,“江南净土”持续保持。一大批环境基础设施建成和完成提标改造,新增污水管网1459.5公里,新增污水处理能力118.2万吨/日,现有总处理能力320万吨/日的50座污水处理厂全部达到一级A排放标准。建成危险废物处置利用企业38家、污泥处置设施9座、工业固废处置中心两个,飞灰处置项目4个,建成九峰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

在绿色经济发展方面,杭州市大力实施“腾笼换鸟”和“凤凰涅槃”,2015年以来,已累计淘汰重污染高能耗企业1500余家,合计削减各类废气污染物排放达16.12 万吨。历时9年的杭州半山和北大桥地区环境综合整治,累计腾出土地4000多亩。富阳区实施造纸行业腾退转型,已累计削减造纸产能492万吨,江南区块整体转型。同时,全面实施“新制造业计划”,建设数字经济第一城。2019年,杭州市以占全省10.7%的大气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和12.6%的水主要污染物排放量,贡献了全省26%的GDP和27.9%的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 样本意义突出

“美丽杭州”建设在制度上,改革创新、树立标杆。率先制定乡镇生态环境质量目标责任制度,解决监管“最后一公里”难打通问题。完善县市区和部门生态文明考核机制,根据各地实际,增加个性化考核指标,淳安县在综合考评中单列考核,取消GDP等多项经济指标,建设淳安特别生态功能区。推进以保护生态环境、推动绿色发展、增进民生福祉为重点的40项改革任务,进一步打通“两山”转化通道。率先探索流域生态补偿公共财政制度、环境资源市场化配置制度等,为全国完善生态补偿机制、资源市场机制提供示范。率先探索“河(湖)长制”等系列制度,为杭州市率先剿劣、建设美丽河湖提供制度路径。

在模式上,协同突破、特色引领。持续创新“五水共治”“五气共治”“五废共治”模式,提升生态环境系统治理水平。挖掘特色小镇发展培育创新动能,率先开展智慧生活垃圾分类,建立垃圾分类杭州模式。

在行动上,以人为本、智慧高效。借助城市大脑,构建智慧城市,为城市现代化治理提供经验。以G20、亚运会大事件为大工笔,以年度“十件实事”工程为精雕画,由城到人,全域全方位推进“美丽杭州”建设。

展望未来 豪情满怀

6月5日,新时代“美丽杭州”建设推进大会的召开,规划了新时代“美丽杭州”建设近期、中期、远期3个五年计划。

近期(2020年~2025年):到2022年,补齐短板,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到2025年,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好转,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优美生态环境的需求。中期(2026年~2030年):“美丽”建设成效持续提升,绿色生产和绿色生活方式总体形成,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大幅增强,PM2.5浓度年均值低于25微克/立方米,地表水水质优良比例达到97%。远期(2031年~2035年):经济发展质量、生态环境质量、人民生活品质达到发达国家水平,全面实现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美丽杭州。

为实现这些目标,杭州将肩负起新时代“美丽”建设的重任。

● 优化“三生”空间格局

立足于“生产、生活、生态”三生空间融合,进一步完善绿

色生产空间,推动钱塘新区、城西科创大走廊、滨江富阳特别合作区等重大产业平台高质量发展,集中连片发展绿色生态农业,梯度发展科创和先进制造业,集聚发展现代服务业。打造宜居生活空间,优化提升“多中心、组团式、网络化、生态型、一体化”功能结构,全面形成拥江发展格局。

构建“三圈三带一湖”全域生态空间,完善东部市辖区城市水网-西部淳安水源涵养-中部综合生态功能圈生态安全架构;筑牢钱塘江水环境-天目山生物多样性-千里岗水土保持生态带生态安全骨架;加强千岛湖保护,建成淳安特别生态功能区。

● 提升自然生态品质

系统实施生态保护与修复。实施重点生态敏感地区生态系统保护修复重大工程。以千岛湖、西湖、西溪、湘湖、南湖、大江东江海湿地为重点,统筹湿地群建设,创建国际湿地城市,打造“万顷湿地、万里碧水”的“湿地水城”。强化“三江两湖”水源涵养和水质保护,加强西部山区水土流失重点区和废弃矿山生态修复。

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以天目山、清凉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重点,建立杭州特色自然保护地体系。建立生物多样性保护调查、监测、评估、宣传等机制,对珍稀动植物实现应保尽保。严控外来物种,完善生物安全应急管理体系。

● 持续改善环境质量

深化大气环境系统治理。深化“五气共治”,持续开展VOCs和氮氧化物区域协同减排。严控煤炭消费总量,提高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使用率。加强“车、油、路”统筹,打造“绿色物流区”,实现全市车辆和非道路移动机械清洁化。加强城市扬尘精细化管控。深化餐饮油烟、露天焚烧等废气治理。

统筹流域水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持续深化“五水共治”,推进“污水零直排”建设。统筹陆海、城乡、地上地下协同治理,高标准推进河湖生态缓冲带试点建设,实施重要河湖污染总量控制。加强饮用水水源地保护,防范环境风险,完善千岛湖配水供水配套工程,建成钱塘江流域工业用水厂。深化河(湖)长制,构建全域幸福河,打造现代版“清明上河图”。

推进土壤环境全生命周期管理。建立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名录制度,完成耕地土壤质量类别划定,治理修复农用地和建设用地,保障粮食与食用农产品安全。持续推进固废源头减量和资源化利用,全面实施生活垃圾高质量分类。完善固废处置基础设施,确保固废处置环境安全。建成全域“无废城市”。

● 创新推动绿色发展

构建智慧产业体系。接轨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建设,加快形成高质量发展的区域增长极。深化创新驱动,做强数字经济与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双引擎”。加快形成新一代信息技术及应用万亿级产业集群、高端装备等千亿级主导产业集群、人工智能等百亿级产业集群。

进一步促进“两山”转化。依托良好生态环境优势,大力招引高端人才和高新产业,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发展“生态+”和“互联网+”产业,做精大旅游、大健康等深绿产业。拓展生态经济化路径,探索建立“两山”银行,深化生态产品转换机制,提升生态产品价值。

加速传统产业转型提升。淘汰低端产能,改造提升化工、橡胶、建材等传统制造业。推进清洁化生产,鼓励企业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主线实施重大技术改造。加快开发区和特色产业园区生态化改造,打造“美丽园区”。

新时代美丽杭州建设,将围绕建设“现代化强市、国际一流名城、创新活力之城、历史文化名城、生态文明之都”等城市发展战略定位,承前启后,努力把杭州建成新时代美丽中国建设先行示范区。 钟兆盈

 
3上一篇  下一篇4  
  


中国环境网 http://www.cenews.com.cn
中国环境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广渠门内大街16号环境大厦1202、1005房间 邮编:100062
订阅电话:010-67102729 | 67102729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