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观点
3上一版  下一版4
 
滥用“生态建设”之名可休矣
生态价值的实现和转化有路可循
落实区位精准要求 谋求治污效能最大化
移动污染源监管能力建设短板亟待补齐
用好用足民间资源
交通局被罚百万说明啥?
 
版面导航
 
返回电子报首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0年6月12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用好用足民间资源

 

◆睢晓康

嘉兴市推出民间河长、民间闻臭师,在环境日当天持证上岗。他们兼具着社会的公益性、民间的参与性、群众的监督性。这些方式得到执法部门的鼓励和支持,这些群体也能够在环境执法部门的监督管理下独立开展工作。

此次嘉兴推出民间河长与民间闻臭师,与环境治理群众参与的“嘉兴模式”一脉相承。就是要走群众路线,推动社会公众积极参与,促进污染治理深入推进。

环境管理创新是不断变革的过程。以往每当谈及环境管理创新,人们往往很容易想到生态环境体制改革和技术革新等宏观层面。这些顶层设计当然不可或缺,不过,在原则范围内赋予环境生态部门和群众更多自主权,激发一线环境管理工作者走出既定框架,联合热心群众一起去做些小微创新,也是自下而上自主探索环境科学管理模式的一种新尝试。

尝试用群众参与方式接通地气,让群众支持和自觉参与生态环境保护,可以改变过去环境管理仅仅是环境执法部门职责的思想倾向,为全民尤其是负责任有担当、热爱环境公益的群众提供了解、参与环境治理的平台和机会,让群众摸得着、看得见,可观可感环境治理过程和取得成效的艰辛,也使群众更加了解支持配合环境治理工作。

要创新环境管理模式,就得勇于突破一些藩篱。在传承的基础上不断更新,不仅能够带动群众参与的积极性,更可以在实践中培养群众的生态文明理念。环境执法部门与民间河长、民间闻臭师目标一致,他们的身体力行更能带来潜移默化的影响,让更多群众意识到参与环境治理是一件光荣的事,一件体现责任担当的事,也是一件受尊重的事。引导民众参与合理确定各相关方权利和责任,充分发挥各方的积极性,真正使各相关方参与和融入到环境保护决策及进程中。

推出民间河长制、民间闻臭师可以实现环境治理与群众利益的双赢。我们有理由相信,用好民间河长制、民间闻臭师,将形成全民参与环境管理的风向标、生态文明理念融入实践的新平台,不仅显示了环境执法部门的自信,也向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更促进了民众生态文明素质的提高。

 
3上一篇  下一篇4  
  


中国环境网 http://www.cenews.com.cn
中国环境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广渠门内大街16号环境大厦1202、1005房间 邮编:100062
订阅电话:010-67102729 | 67102729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