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观点
3上一版  下一版4
 
滥用“生态建设”之名可休矣
生态价值的实现和转化有路可循
落实区位精准要求 谋求治污效能最大化
移动污染源监管能力建设短板亟待补齐
用好用足民间资源
交通局被罚百万说明啥?
 
版面导航
 
返回电子报首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0年6月12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落实区位精准要求 谋求治污效能最大化

 

◆李春元

生态环境部近日召开部务会议提出以“五个精准”提高治污成效,做到问题精准、时间精准、区位精准、对象精准、措施精准。回顾近年来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取得的成果,无不饱含着“五个精准”的实战成效。作为基层环保人,笔者在落实其中的区位精准方面感触颇深。

以大气污染治理为例,近年来,生态环境部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统一部署,聚焦重点地区、重点行业、重点问题,从京津冀、长三角、汾渭平原等重点地区突破,紧盯细颗粒物(PM2.5)污染严重问题,先后组织打响了“2+26”通道城市协同治霾的清洁能源替代攻坚战、落后产能转型攻坚战、“散乱污”整治攻坚战,以及337个重点城市的秋冬季重污染天气应对联合阻击战。针对近两年华北地区、长三角地区、苏皖鲁豫交界地区和珠三角地区的大中城市臭氧污染不降反升问题,开展了20个城市的调研摸底和协同防控行动,初步成效开始显现。事实表明,持续打赢打好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不仅需要坚定树立方向不变、力度不减的决心和信心,而且要突出重点区位、重点区域,着眼重点污染问题,精准谋划战役行动、精准攻坚。

从重点区位突破,从重点污染行业突破,从重点短板突破,实施区位、区域精准治污,是一项系统工程,是打硬仗的科学战法。治污实践证明,一地的环境质量往往受到上下游和四邻的影响。一个区域的污染治理要想取得稳固、长久成效,仅靠某一城市的单打独斗不行;没有区位、区域的精准协同和实实在在的治标治本也不行。坚持区位精准,就是运用联系的思维方法,找准污染问题突出的共性和个性症结,从区域层面统筹安排、共同治理入手,精准实施联合攻坚、联合作战、联合治理、联合防控、联合求效。区位准则战法准,战法准则事半功倍。

实施区位精准治污,无论是国家层面的大区域还是地方层面的小区域,都需要站在讲政治、讲大局的高度看待和处理问题。一些城市虽然被国家和地方政府确认为重点污染区域,但在实施治污行动上仍然存在大局意识不够强、协同意识不够好、地方保护主义意识比较严重等问题。一些高耗能、高污染行业由于能够给地方带来高创收,便出现长期转型慢、污染治理不达标,导致一些区域污染问题长期得不到有效解决。也有一些地方对污染治理缺乏统一安排、统一部署,管理宽松软,治理拖差假;还有一些城市和高污染园区秋冬季重污染天气下启动应急响应滞后,落实政策要求不坚决,给周边地区造成污染影响;更有一些企业管理能力十分薄弱,不能依法安装、使用污染治理设施,导致无组织排放十分严重。

如何贯彻落实区位精准要求,谋求治污效能最大化?笔者认为,以下问题要加以重视。

注重理论引导、理念强化。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完成污染防治攻坚战阶段性目标任务的“交账”之年。全国各地,特别是区域污染依然严重的地区,要时刻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武装头脑,不断强化保持治污方向不变、力度不减的决心和动力,切实树立政治意识、大局观念,在区域污染治理上用实劲,在区域污染治理协同上做实功。

注重精准合力、导向支撑。“五个精准”构成了打赢打好污染治理攻坚战役的全要素,区域精准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气、水、土污染治理重点区位精准确定之后,各地要迅速围绕三大保卫战的战役作战任务要求,精心从问题精准、时间精准、对象精准、措施精准上谋篇布局,要精准摸清各种污染问题,找准污染对象,研究具体可行、周密细致的作战计划,服务和服从于国家制定的区域联防、联控、联治战略布局。要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克服地方保护主义行为,实事求是地揭出区位污染老底,曝光存在的问题,为精准实施区域协同治理提供真实、有力支撑,防止“打乱仗、打假仗、打埋伏仗”问题发生。

注重政策导向、顶层设计。区位精准需要有良好的顶层设计做保障。无论是国家层面,还是县级以上政府层面,都要着眼把政策导向支撑挺在前面,抓好区域顶层和区位基层面。以资金保障、政策保障、措施保障、标准保障、成果保障、考核机制保障的整体安排,建立起气、水、土污染补偿机制。让治污行动快、改善效果好、服从大局贡献大的区位和区域真正得到国家优惠政策的奖励。让治污行动慢、改善效果差、总算地方利益小账的区位、区域受到政策鞭策,从而全方位调动区域治污积极性,谋求区域污染治理成效最大化。

注重守正创新、与时俱进。近年,全国各地在气、水、土污染治理实践中,结合区位不同气象、水质、污染特点的实际情况,都积极探索总结出了一些成功经验和成熟做法。在今后实施区位、区域精准治污的过程中,各地一方面要紧紧围绕国家制定的区域联防、联控、联治“大盘子”,搞好整体谋划;另一方面,也要发扬守正创新的精神,延用好、接力传用好一些成功做法,让一些“土办法”发酵添金,生成谋求区位精准、事半功倍新效的不竭动力。

注重现实挑战、务实安排。当前我国生态环境保护结构性、根源性、趋势性压力总体上尚未根本缓解,以重化工为主的产业结构、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以公路货运为主的运输结构没有根本改变,生态环境保护的严峻形势没有根本改变,生态环境事件多发频发的高风险态势没有根本改变。尤其是当前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不确定性因素明显增多,部分地区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减弱、保护意愿下降、行动要求放松的风险有所增加。

因此,各地在落实区位精准污染治理过程中,既要防止现实问题挑战在客观上给生态环境带来更大反弹,也要从主观上防止出现厌战退缩思想,减弱区位精准治理力度,影响区域精准攻坚成效。既不能好高骛远、急功近利,出现“一刀切”现象,也不能遇难而退、放纵污染问题长期存在。要科学安排、务实安排,精准发力、科学施治、依法推动,有力有序有效推进污染防治攻坚战各项任务。要把挥发性有机物治理摆在更加重要位置,加大夏秋季臭氧污染防治力度,努力推动轻度污染天转换成优良天。要时刻保持迎难而上的治污斗志,决胜打赢打好“十三五”污染防治攻坚战,为“十四五”持续精准、科学、依法打赢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奠定坚实基础。

 
3上一篇  下一篇4  
  


中国环境网 http://www.cenews.com.cn
中国环境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广渠门内大街16号环境大厦1202、1005房间 邮编:100062
订阅电话:010-67102729 | 67102729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