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观点
3上一版  下一版4
 
持续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十四五”规划应做好水文章
加强水环境建设防患于未然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难题怎么解?
应在工业园区设立环保分中心
祁连山生态法庭近日挂牌成立
汛期需加强上下游联防联控
 
版面导航
 
返回电子报首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0年6月16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十四五”规划应做好水文章

 

在“十四五”规划中,应开启建设跨行政区域协调平台的相关工作,打造流域综合治理议事平台。

◆刘瀚斌

水环境、水资源、水生态已经成为水治理的三要素,如何将水的问题处理好,事关生态文明建设全局。

当前,各地相继进入“十四五”规划前期研究阶段。笔者认为,强化水资源保护、优化水资源配置、修复水生态环境,是“十四五”规划中亟须研究的课题。

首先,把握好延续性和长远性。“十四五”规划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既要承接“十三五”时期没有完成的工作,又要面向未来提出前瞻性的工作内容。对以往未完成的目标任务或指标,不能弃之不管而应分析未完成的原因,解决好延续性的问题。在着眼长远方面,应面向2035年这一现代化阶段目标,与长三角一体化、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京津冀协同、长江大保护等国家战略有机结合。

具体而言,水流域牵涉上下游、左右岸等多种问题,重要干流兼具航运功能和保障饮用水水源的功能,上下游可能由于行政区域划分,导致管理权限、功能区定位不同。在“十四五”规划中,应开启建设跨行政区域协调平台的相关工作,打造流域综合治理议事平台。

此外,应综合地区的人口、产业、科创等开展专项规划,如在供水方面,考虑新引入企业、新导入人群、人口密度上升等因素,对新增人群活跃区域提前留有备用水源、污水处理能力空间等;在排水方面,综合海绵城市建设、消黑除劣行动等项目统筹河湖管理、地下管网建设等。还要考虑水系之间的互联互通问题,形成足够强的水动力,这还会涉及水权分配、生态补偿等问题。这些应进行储备研究,指导后续规划编制。

其次,统筹差异性和均等化。由于各地水系走向、地形地貌不同,区域发展程度、人口聚集情况等不同,土地红线、水系蓝线等存在交错重叠的情况。因此,在水务规划中,应充分考虑城乡不同地域间供水、排水、水利设施的规模、走向、选址等存在的差异性,将集中化处理和分散式处理相结合。农村地区的供水、污水处理、河道生态建设等需要考虑其财力支持情况。在城市水务规划中,资金支持、技术指导、日常管养等应有意识向薄弱地区倾斜,避免资源过度集中的情况。

第三,重视经济性和市场化。水务规划会涉及一系列大大小小的工程建设,俗话说“三分建七分养”,许多工程的管养费用较高。在“十四五”时期,应该考虑每项工程的经济性是否合理。比如,建设江堤海塘的标准,各地是否需要统一;市政道路地下管网与小区内地下管网是否需要采用同样的材质等。尤其是在财政收入趋紧的时候,更需要精打细算。基于此,需要有意识地引入市场化手段,让能够提升效率、降低成本的企业介入水务工程中。在涉及水务工程的前期规划中,需要更多领域专家参与,可将涉及社区治理、地区发展、乡村振兴、金融创新等领域的学者观点引入,真正形成“跳出水务看水务”的综合性规划。

第四,寻求主动性和智慧性。水本身具有网络性,因此水务管理更需利用网络化思维进行精细化管理。面对洪水内涝、水体黑臭等情况,水务工作不应停留在被动建设和防堵工作上,而应该主动出击,变水害为水利。这需要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搭建现代智慧水务平台,整合河道蓝线、道路红线、农田红线等内容,将已建成水闸泵站、水库管道的运行情况等进行可视化及时感应,对地下管网破损、内涝洪水等进行预警管理。

通过构建智慧河网、智慧湖网、智慧管网等,提升政府管理效率,也有助于提高设施的日常管养水平。比如,在水量调度方面,更应加快提升智能化水平,借助信息化手段提升水治理的智慧化水平。

 
3上一篇  下一篇4  
  


中国环境网 http://www.cenews.com.cn
中国环境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广渠门内大街16号环境大厦1202、1005房间 邮编:100062
订阅电话:010-67102729 | 67102729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