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特别关注
3上一版
 
守护一江清水永续北送
共建洞庭湖“新江湖关系”
 
版面导航
 
返回电子报首
下一篇4 2020年6月30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守护一江清水永续北送
——长江生态环境保护修复十堰市驻点跟踪研究工作纪实
2019年12月,驻点工作组赴污水处理厂调研。
2019年1月15日至17日,十堰市长江生态环境保护修复驻点跟踪研究工作组赴十堰市开展调研,为地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问诊把脉、出谋划策。
 

关注1

特殊的地理位置,重要的政治使命

湖北省十堰市地处中国版图几何中心,位于湖北省西北部,鄂、豫、陕交界地带,居汉江中上游,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丹江口水库的核心水源区、国家级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区和国家限制开发功能区,是上接长江经济带、下接汉江经济带和向北京供水的特殊区域。

为支持修建丹江口水库和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十堰市经历两次淹没、两次搬迁、三次移城。艰苦的条件、巨大的牺牲、资源的限制以及肩负“一库净水永续北送”的政治责任,让十堰人深刻认识到走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是十堰的唯一出路。在这场宏大的战略布局中,十堰环保勇于担当,迎难而上,做出了突出贡献。

十堰市先后被国家相关部委确定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城市、全国重点生态功能区示范城市、全国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全国最佳生态保护城市、湖北省环保模范城市、全国首批“美丽山水城市”之一、全国第二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之一,并于2019年成功举办全国生态文明论坛年会。

作为长江经济带沿线的重点生态型城市,十堰市再接再厉,以“开展长江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向生态环境要效益、落实‘两山’理论实践”为工作主线,全面开展长江生态环境保护修复工作。

关注2

联合优势团队,围绕“两河、一库、保障区”开展驻点工作

由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和生态环境部长江流域生态环境监督管理局生态环境监测与科学研究中心联合牵头的十堰市驻点工作组,组建了以长江水资源保护研究所、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为主的专业科研团队,以华中科技大学和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主的人才培养团队,以十堰市环境科学研究所为主的当地特色团队,以及两家具有丰富工程经验的工程公司,形成了强强联合的科技支撑团队,指导十堰市全面开展长江生态环境保护修复驻点跟踪研究工作。

按照《长江保护修复攻坚战行动计划》“1+8”方案要求,结合十堰市水污染治理现状,驻点工作组制定了以“两河(神定河、泗河)、一库(丹江口水库)、保障区(水质安全保障区)”为重点研究对象的实施方案,确定驻点研究工作主要任务为开展“五河”治理经验评估和总结,控制农业农村污染,编制丹江口水源地氮磷营养盐解析与风险防控方案;开展生态农业系统构建和农业面源污染控制研究;开展小流域面源生态阻控、消落地综合管理等技术研究。同时建立以十堰市生态环境局监督、专家团队指导、驻点组长负责的工作机制,为长江生态环境保护修复十堰市驻点跟踪研究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科学指导。

关注3

开展水体不达标原因分析和“五河”治理经验总结

2013年起,为保证丹江口水库“一库净水永续北送”,十堰市实施了“五河”治理工程,取得了可喜的阶段性成果,堪称治水标杆,“五河”治理被列为黑臭水体治理典型在全国推广。

十堰市驻点工作组先后多次组织专家团队赴十堰和丹江口与市局领导对接,现场考察泗河、神定河和丹江口水库,在十堰市生态环境局的指导下,系统梳理了十堰市神定河、泗河两条劣Ⅴ类断面的整治背景、水质历史变化情况、污染负荷与结构、水质不达标原因分析以及劣Ⅴ类水体治理攻坚的主要举措,提出了两河治理工程方案建议,并将继续加大对两河污染源的追踪研究,制定污染物排放清单。

同时,驻点工作组开展十堰市“五河治理”经验总结,对110余座污水处理厂、26种工艺开展了调研总结分析,对同类型工艺的污水处理厂的处理量、处理效果和运行效果等进行归纳总结;根据每种工艺类别,针对工艺控制、设备运行、化验分析、人员配备等情况对污水处理厂开展现场调研,分析发现内在规律和存在问题。这些宝贵的经验总结将为长江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提供重要技术支持。

关注4

提出由“综合治理”向“生态调控”转变的面源污染控制模式

针对十堰市农业面源污染控制和丹江口库区部分库湾富营养化风险防控现状,驻点工作组提出由“综合治理”向“生态调控”转变的面源污染控制模式。

一是要注重源头防控,深入推进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将原本需在末端治理过程去除的氮磷营养物质用于前端农业生产,实施“一建三改”(建沼气池、改厕、改栏圈、改厨)工程,采用“养-沼-果(草)”循环种养模式。

二是“以种定养”,提高农业生产的环境效益。从宏观层面加强畜禽养殖发展规划与种植业规划的协调,以种植业发展特点及耕地粪肥承载力为依据,综合考虑畜禽养殖发展的种类、规模,使耕地能够充分消纳畜禽粪便。

三是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引进国内成功的生态农业产业园发展模式。由社会资本通过土地流转,统一规划、统一设计、集约化生态化多样化利用农业用地,农民作为产业工人参与经营并获得额外收益红利,政府部门严格污染排放标准、强化环保管控,达到土地斑块尺度内氮磷养分减排目的,实现水源区农民增收不增污。

四是在小流域推广沟塘水系生态化改造工程,对沟塘水系物理空间构型、基质结构及景观廊道生态系统的格局进行优化,强化其“汇”景观功能。恢复库滨生态屏障带,增加水库周边氮磷养分吸收缓冲能力,实现景观层面盈亏平衡调控。

驻点工作组以保护对象丹江口水库为重点,开展了郧阳区农业面源污染控制以及小流域生态修复治理示范等工作,建立了郧阳区农业农村环境大数据监控预警平台,研发了基于养分平衡和资源循环的生态农业系统构建技术。

下一步,驻点工作组计划以丹江口水源地为重点研究对象,开展库湾营养盐模拟预测和生态调控技术研究示范,进行库周小流域面源污染生态阻控技术研究示范,提出富营养化风险防控方案和库周消落地综合管理方法和管理机制,以及水源区生态补偿框架和机制。

刘晓星

 
下一篇4  
  


中国环境网 http://www.cenews.com.cn
中国环境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广渠门内大街16号环境大厦1202、1005房间 邮编:100062
订阅电话:010-67102729 | 67102729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