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观点
3上一版  下一版4
 
用好无形之手,落实精准治污理念
守护长江生态需要“舌尖自律”
消除物种入侵应注重综合施策
从参观走向参访参与,路有多远?
救助野生动物别帮倒忙
乡镇环保机构怎样提高服务能力?
 
版面导航
 
返回电子报首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0年7月14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从参观走向参访参与,路有多远?

 

◆吴静

环保设施在群众监督之下运行,设施开放成为常态,能够体现信息公开、鼓励公众参与环境治理的法律要求,有利于公众行使环境知情权、参与权与监督权。

但据笔者观察,目前大部分设施开放工作还停留在相对简单的层面。如何从简单的设施开放发展到公众深度参与?如何让环保设施开放在公众参与环境治理中发挥更大作用?笔者认为可以采取“两步走”。

第一步,从参观到参访,强化设施开放的公众体验效果。

与移步换景式的参观有所区别,参访强调探访寻求。一方面,设施开放工作应注重培养公众参观的目的性。组织者或企业做好活动前期的策划和预热方案,引导公众带着问题有针对性地走进企业。比如,大连市在最初开展设施开放时,就提出要开放公众最关心的内容,并对开放区域、路线、内容、步骤等活动方案进行规范化操作;遴选参观人员名单,并通过预热式宣传,营造浓厚的社会氛围。

另一方面,注重参观后的效果评估。通过电话、问卷、座谈等形式开展回访,不仅可以强化参观人员的活动体验效果,还有利于组织者或企业进行效果评估,提升活动质量。比如,重庆市在今年六五环境日设施开放工作中,就通过召开座谈会、互动采访等形式收集参与者的感受体会和意见建议,进而不断完善活动的内容与形式。

第二步,从参访到参与,建立设施开放的常态化参与机制。

环境治理社会行动体系是系统性工程,公众与环保企业的沟通和互相理解仅靠一次参访无法实现,需要企业与公众共同努力,将设施开放纳入企业社会责任管理中。

一方面,以设施开放为契机,把公众请进来。企业主动邀请公众积极表达对建设项目的环保建议和诉求,参与企业社会责任发布会,对于有意愿有能力的人员,可以邀请其担任企业环境观察员或监督员。

另一方面,探索走出去。企业和社区开展共建,让企业为社区可持续发展提供环保技术支持,为公众提供福利,提升其获得感。福利既包括物质获益,比如为所在社区提供太阳能发电路灯、支持社区开展污染治理、奖励污染举报等,也包括精神获益,比如建设面向社区的环境学习空间,引导公众学习监测知识,组织环境监测志愿者社团,开展社区环境污染监测,推动公民科学和生态学实践等。

企业通过积极回应公众关切,做好信息公开,履行社会责任,才能真正赢得公众对污染治理工作的认可与信任,消除疑虑和误解,从根本上防范和化解“邻避”风险。

 
3上一篇  下一篇4  
  


中国环境网 http://www.cenews.com.cn
中国环境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广渠门内大街16号环境大厦1202、1005房间 邮编:100062
订阅电话:010-67102729 | 67102729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