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美丽中国
3上一版
 
守住稻香 拥抱希望
上海增设两个全域禁猎区
图片新闻
渠楠人的“绿色生计”
 
版面导航
 
返回电子报首
下一篇4 2020年7月22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守住稻香 拥抱希望
富阳渔山乡坚持发挥生态优势,用“稻香节”带火农家乐和生态游
 

◆周兆木 王小奇 胡筱璐

清晨,一阵摩托车的马达声传来,早起觅食的白鹭被惊飞,村庄的宁静就此打破。骑摩托的这个人是周午福,渔山的种粮大户。他脚下的这片土地,就是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渔山乡的千亩粮食生产功能区。

为了守住这片肥沃的耕地,2012年起,渔山乡党委政府开始探索现代生态农业发展道路,把粮食增效和粮食安全放在首位,举办“渔山稻香节”,打造生态品牌,为传统产业发展造势。

如今,每年金秋时节,“渔山稻香节”都会如期举办,“富春卷首,稻乡渔镇”的名头也日渐响亮。渔山人的生活发生了改变,对未来也有了更多期许。

坚守:“苗木与稻田之间的争夺”

10多年前,一场“苗木与稻田之间的争夺战”在渔山的田间地头展开。

当时在市场上,如果种植苗木,土地流转价为每亩1000元,而种植水稻,则是每亩500元。在水稻产量不高的情况下,农民自然看中更实惠的前者。因此,周边地区苗木业的迅猛发展,给传统的水稻种植带来极大“威胁”。

渔山乡不得不探索现代生态农业发展道路,也因此催生了“渔山稻香节”,带动了以周午福为主的渔山农民,重新开始种粮。

芒种节气是一年中最忙碌的时刻,周午福骑着摩托车在田埂上来回“巡视”着,一刻都不敢松懈。“秧苗刚下地,现在正是补苗、施肥最佳时节,如果现在做不好,会影响一年的收成。”59岁的他,依旧干劲十足。

年轻时,周午福是一名泥水匠,他背着批灰刀,辗转各村,为村民建起漂亮的“小洋楼”。直到2005年秋,周午福决定放下批灰刀,重归稻田,接下父辈们的重担。

后来,他当上了富阳互利粮油专业合作社社长,成为远近闻名的种粮大户。“我承包的地,一年比一年多,这两年渐渐稳定下来,总共530亩。”周午福满意地笑着说。

530亩水稻田从插秧、施肥到田间管理,工作量可不小。对此,周午福颇有心得,“插秧迟早影响并不大,关键是田间管理,比如生根发棵、施肥、除虫、灌溉等。我们这些稻田,‘喝’的都是渔山溪里的水,无污染、水质好,有利于提高水稻品质。”他还介绍,合作社每年有30万公斤稻谷卖给国家,自己留5万公斤,销路不愁,很好卖,因为我们种出的是生态型水稻。

“全是托了稻香节的福,农民的日子越过越好。”周午福从未像现在这样对种地充满信心。

改变:下山为脱贫,上山能致富

因为稻香节,山下人的日子越过越好,山上人的生活也同样滋润。

2013年开始,傅国年就没机会留在村里欣赏稻香节,因为他要忙着照看在林峰山上的农家乐。稻香节期间,他家每天都有二三十桌客人。即使是在平时,每逢周末,只要天气不错,也有七八桌客人要招待。

墅溪村林峰自然村,海拔530米,人口近300人。十几年前,山上条件异常艰苦,是富阳唯一没有开通公路的高山村。为了让林峰村民脱贫、过上好日子,2004年起,渔山乡启动林峰村整体搬迁工程,在山下原三元村毛山湾的20亩土地上,建起林峰新村,就在千亩粮食生产功能区附近。

2006年,傅国年带着老婆和孩子搬到林峰新村,开始新的生活。他干过很多行当,但因文化水平不高,只能干些苦活,工资并不高,勉强维持着一家人的生计。

这样的日子,持续了六七年。

2012年,渔山乡开始建设百里生态休闲文化长廊,修通了到林峰山上的路。当年,稻香节的举办,为林峰山带来了人气。

有些生意头脑的傅国年,看到了商机。2013年,他搬回林峰山上老房子里,一番装修后,开起农家乐,名叫“醉意林峰”。这几年,他家的生意一直很好,年收入二三十万元不成问题,日子比在外打工好多了。如今,除了农家乐,他还有七八亩竹林、15亩茶叶地等,“靠山吃山”形容他最合适了。

傅国年说,稻香节让林峰山的名气大了很多,现在来登山的游客特别多,可以到山上呼吸清新空气,观赏林峰山美丽的风光,还可以品新茶,挖春笋,吃蒸菜、土鸡、高山蔬菜等。如今,像傅国年一样,已有不少村民返回林峰山上做起农家乐生意。

要上林峰山,必须经过山下的墅溪村,而离村口不远处有一大片新整治出来的荷塘,约有20亩,亭台水榭、水上汀步、景观木栈道等已基本修建完成,整个荷花塘区块景观工程预计7月完工。

荷花塘边核心位置,有一栋三层“小洋楼”,名叫“瑶湾农家”,店主周献兴。他说:“荷花塘的‘前身’是一片杂草地,因地势低洼,只要一下雨,四处的水都会灌到这里,农作物根本无法生长,而且环境很差,夏天蚊虫很多。现在花这么大力气整治,对我们办农家乐非常有好处。”

返乡前,周献兴一直在外奔波。为何要返乡创业?除了叶落归根的想法外,周献兴非常看好渔山的生态环境优势和稻香节的品牌效益。“现在大家都知道渔山依仗优越的生态环境,守住粮田,举办稻香节,名气很大。如今,春永线正在修建,一旦通车,萧山、滨江、杭州等地的客人,来渔山游玩、就餐非常方便,以后我们这里肯定会更好的。”

热爱:小小米制品,做成大文章

稻香节的连续举办,不仅打响了稻米品牌,使米价从每斤两元涨至5元,渔山乡还通过举办米制品擂台赛,进一步提升了大米附加值。周琴芳就是尝到甜头的村民之一。

今年的考试季,周琴芳很忙,因为很多学校都会预订她做的米制品“定胜糕”。

一直以来,酷爱制作各类小吃、米制品的周琴芳,今年推出了新产品“定胜糕”,上面有“定胜”二字,讨个好彩头。在6月初举行的渔山芒种节气活动上,“定胜糕”一亮相,就受到杭州学军中学师生的热烈关注,周琴芳立刻就收到了几十箱的订单。

周琴芳说,“定胜糕”形态小巧好看,有紫色、白色、绿色、红色等多种颜色,最主要的原材料就是在渔山良好的生态环境中生长起来的无污染优质大米,纯天然、口感好,非常受欢迎。

“我做这些不是为了赚钱,而是喜爱。现在打电话来预订的很多,有时要的量太大,我只能推掉,实在来不及做。前段时间,我已注册了‘稻香情米制品工坊’,以后就可以批量生产了。”周琴芳怎么也没想到,小小米制品竟会做成大文章。

“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在任何时候都是真理。渔山乡依托优良的生态环境,守住了优质土地资源,让“稻香”飘得更远,让农田产出了更大效益,村民演绎出一个个奔向小康的美好故事。

 
下一篇4  
  


中国环境网 http://www.cenews.com.cn
中国环境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广渠门内大街16号环境大厦1202、1005房间 邮编:100062
订阅电话:010-67102729 | 67102729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