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
3上一版  下一版4
 
从“升与降”观绵阳绿色发展之变
坚决打好长江生态保护修复攻坚战
以高水平生态环境保障高质量发展
娄烦县、古交市、阳曲县位列前三
固原空气最佳 中卫水质最好
黑龙江多举措厚植绿色发展优势
图片新闻
图片新闻
 
版面导航
 
返回电子报首
下一篇4 2020年7月24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GDP增长8.1%,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同比下降3.7%
从“升与降”观绵阳绿色发展之变

 

◆本报记者 王小玲 通讯员 陈伟

清晨的绵阳,万物复苏。在涪江边上,中国科技城马拉松俱乐部的队员们,像以往每个清晨一样,奔跑在绿色环绕的三江湖湿地公园。6年间,他们在奔跑中见证了绵阳生态环境的变化。

去年,绵阳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856.2亿元、增长8.1%,这两项指标均居全省的第二位;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325天、增加25天,空气质量改善程度在全省排在第二位。与此同时,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下降到了3.85、同比下降3.7%。

值得高兴的是,其改善程度在全国168个重点城市中排在19位,是近年来绵阳市生态环境保护取得的最好成绩。

升的是发展质量,降的是污染指数。这“一升”“一降”间,折射出绵阳发展之变、治理之变。

设“卧薪尝胆柱”唤“变”之决心

“要实现这一变化并不容易。大家都知道,绵阳是一个因工业起家、因工业兴市的城市,制造业长期在全市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绵阳市市长元方说,绵阳是中国唯一的科技城、全省第二大经济体和第二大城市,近年来经济社会发展方方面面的变化都非常大。

这个“变”字,不仅需要加快新旧动能接续转换,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还需要加大生态系统保护的修复力度,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改变产业结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为此,绵阳市强力推进污染防治攻坚战,走上一条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有机统一的发展之路。然而,发展之路并不好走。在绵阳市生态环境局一楼大厅,一根写有“卧薪尝胆铸铁军 攻坚克难创佳绩”14个红色大字的柱子格外醒目,柱子上显示着水、大气、督察整改等目标任务完成情况。

另外,从去年开始,借助媒体,绵阳市每月都会发布环境保护重点任务推进战报,并推出了“红黑榜”,对生态环境保护好的做法公开表扬、不好的进行批评,倒逼生态环境保护各项要求落地落实、终端见效。

一份生态环境战报,不仅是对地方的督促,更是定期给老百姓交出的一份环保答卷。

施“硬软”之策,解突出问题之困

“生态文明建设,我们是答卷人,群众是阅卷人。”元方说,在具体措施上,概括起来就是“硬与软”相结合的策略。

梓潼县石牛镇的污水处理厂2016年开建,2017年厂房主体建成,由于没有管网,所以一直没有运行。

“整个石牛镇4000余名居民的生活污水都是直排河道,造成河道污水横流,臭气熏天,群众意见非常大。”绵阳市梓潼县石牛镇镇长赵雄说。

2019年9月,绵阳市出台《绵阳市决战决胜污染防治攻坚三十六条硬措施》,随后印发《生态环境突出问题“一对一”结对攻坚工作方案》。在绵阳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马骏负责对接后,石牛镇的污水处理厂开始改变。

2019年10月,梓潼县安排专业公司进驻污水处理厂开始整改,一个月内完成了站内增添生物转盘、一体化深度处理设备,站外新建主管网3公里、支管网2公里以及进厂道路建设。同年底,污水处理厂开始恢复运行,出水水质达到一级A标,目前日处理污水400多吨。

这只是整改问题中的一个缩影。

通过市领导牵头结对方式,对中央、省生态环保督察,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突出问题整改缓慢,以及大气、水、土壤环境等25类突出问题进行全面摸排。目前,全市1163个问题已经整改到位753个。

作“进与退”之择,走高质量发展之路

近年来,绵阳市坚定走以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之路,协同推进产业的高质量发展、环境的高质量保护,作出了绵阳“进和退”之间的选择。

“进”,就是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对标省上“5+1”的现代产业体系,大力发展市场前景好、成长潜力大、资源消耗少的新兴产业,加快构建具有绵阳特色的“686”现代产业体系。

比如,总投资465亿元的京东方第6代柔性面板项目从去年7月已经正式量产,今年有望实现产值超过100亿元;总投资240亿元的惠科8.6代液晶面板项目已经在今年4月29日正式投产。去年,全市净增高新技术企业68家,超过前年的两倍,总数达到340家。

特别是将节能环保作为全市重点产业大力推进,发展成效最为亮眼。去年,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了10%,节能环保产业的增长更快,有近3倍。增速在六大重点产业中排在第一位。 绵阳经开区也获得了国家级园区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试点。

5月5日,绵阳市有3项工作受到了表扬,其中一项就是把绵阳市列入全国10个2019年促进工业稳增长和转型升级、实施技术改造成效明显的地方,也是西部地区唯一入选的城市。

“退”,就是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淘汰落后产能企业101户,一共腾出土地资源209亩,实现了节能减排23万吨标准煤,有力推动了产业加快转型升级,有效提升了绿色发展水平。

在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同时,绵阳也在生态环境建设上交出了亮丽答卷。

 
下一篇4  
  


中国环境网 http://www.cenews.com.cn
中国环境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广渠门内大街16号环境大厦1202、1005房间 邮编:100062
订阅电话:010-67102729 | 67102729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