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特别报道
3上一版
 
让清流潺潺映博罗
 
版面导航
 
返回电子报首
2020年7月24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一条河亟须治理 一座城等待换新
让清流潺潺映博罗

东江-沙河水系连通工程鸟瞰图
华南所水生态研究中心驻点团队现场巡查采样。
广东省副省长许瑞生带队调研沙河水环境整治工作。
华南所水生态研究中心驻点团队现场调研。
整治后的石湾中心排渠里波水段
 

“我们湖头村几十年来,到处都是猪屎的味道,从来没想过有一天这个味道会消失。”广东省惠州市博罗县湖头村70多岁的老支书面对这片苍茫的土地、这汪清澈的河水,紧紧握住博罗县委书记陈国煌的手,表达着难以言喻的深情。

臭水沟变成风光带,博罗的母亲河——沙河正在经历嬗变。数据显示,2019年1月~12月,沙河河口国考断面水质均值为Ⅲ类,今年前6个月,沙河河口水质继续保持优良。

涧水潺潺百鸟鸣,万绿丛中藏画廊。越来越多的百姓开始用脚步细细丈量自己生活的这片土地。

精准施治三类病 水质改善三级跳

沙河是广东东江中下游右岸的一级支流,发源于增城、博罗、龙门三地交界的独山。沙河干流由北向西南流入东江北干流,全长89公里,集水面积1235平方公里。流域范围内包括横河、湖镇、龙华、长宁、福田、园洲、石湾等7个镇和罗浮山管委会。流域内人口约60万。

几十年来,随着居住人口的聚集、工业农业的发展,工业污水、农业污水及生活污水开始增多,让原本清澈的沙河“不堪重负”。

数据显示,2015年中,沙河水质出现断崖式下降;2017年底,沙河河口断面水质已经恶化为劣Ⅴ类,氨氮、总磷超标。

“前些年,河又黑又臭,住在附近夏天都不敢开窗户。”家住在博罗县石湾镇的村民赖大叔回忆说。

如何还老百姓清水绿岸、鱼翔浅底,成了近年来博罗县委、县政府关注的首要问题。

2019年3月,惠州市印发并实施了《2019年博罗县沙河水质达标攻坚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方案》明确,博罗县政府是沙河河口国考断面水质达标攻坚的责任主体。通过实施沙河水质达标攻坚挂图作战,2019年沙河河口断面水质须达到地表水Ⅲ类。

污染在水里,根子在岸上。“污染大约从2000年博罗县工业和农业加速发展开始。”博罗县副县长李平介绍,当时发展粗放,流域内存在大量低端、落后的重污染行业企业,同时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滞后,再加之畜禽养殖总量大、污水直排入河,到2015年中,沙河水质出现断崖式下降。生态环境部华南环科所研究员曾凡棠团队受邀驻点博罗县治理沙河。“一到沙河马上做细致调研,找到污染源头‘三座大山’,流域内工业、生活、畜禽养殖污染贡献比例约各占三成。”

要想沙河变清,必须跨过工业、生活、畜禽养殖污染这三座大山。

沙河原本通过小海河道与东江连通,历史原因导致河道被填堵,随后建起印染企业。其中规模最大的企业排水量达每天8000吨,粗放式发展下,小海河道周边也聚集低端产业,致使污染愈加严重。

明晰利弊后,博罗县决定拆除污染企业,打通河道。“以前粗放的发展方式和产业结构不能再要了!”陈国煌说。随后,东江-沙河水系连通工程启动,横亘在水系连通要塞地的博罗最大印染企业也随之关停清拆。

在博罗县东江-沙河水系连通工程建设现场可以看到,截污、清拆、清障、清淤、古河道恢复等工程正在有序推进,长约4.56千米的河道原貌及生态正逐步恢复。据了解,连通后,在枯水期东江还能利用潮汐向沙河补水至少45万立方米,增强沙河水体流动性,提升水体自净能力。

在工业污染治理方面,淘汰落后产能,倒逼产业升级。“给企业做选择,而不是‘一刀切’堵死。”惠州市生态环境局博罗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治水以来,一方面严查、关停“散乱污”无证企业,另一方面则对108家涉水重污染企业实施转型和提升策略,即要求企业对排污设施提标改造,出水必须达到Ⅳ类标准,以此倒逼企业转型升级。

一是要求进入桦阳园区进行集中生产、统一治污;二是对一些位于城镇及居住区的企业鼓励转型为其他无污染产业,对主动申请注销排污许可证的企业给予奖励,对一些规模较大、生产工艺和治理设施较先进的企业允许其原地提标改造。

目前,博罗县沙河流域已有50家企业主动申请注销排污许可证,已注销9家,县财政将发出奖励金4500万元。而拟提升保留的企业,10家已通过专家现场核查。另外还有339间“厂中厂”车间正在整治。

在畜禽养殖污染治理方面,针对规模养殖,博罗县在沙河全流域实行禁养。2018年11月~2019年3月底,沙河流域共清理清退畜禽养殖场751家,清理存栏家禽1062万只,而且保持“零上访”。

“污染治理的问题,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和解决。”陈国煌介绍说,清理清退畜禽养殖场过程中,针对不同的养殖类型和养殖历史,实行“一场一策”的差异化退出机制,让每一个人都成为沙河治理的“同盟军”。

目前,博罗全县原有或新划定的畜禽禁养区均已按时限要求持续保持或按期实现规模养殖场“零养殖”目标。

“这里以前是个臭水塘,漂浮很多垃圾。”园洲镇寮仔村村民李先生所说的是园洲科普生态公园前身。而眼下,走入园内,绿植茂盛,流水潺潺,漫步其中倍感惬意。这个用于周边村庄污水治理的项目,如今已成村民们休闲散步的好去处。

“农村生活污水量不大,而且离污水处理厂远,就建设了一体化污水处理设施,收集周边村庄的污水。”曾凡棠向记者介绍说,处理后的水流入公园内的湿地,出水可达Ⅳ类,最后再向茶亭排渠生态补水。

除农村生活污水外,随着降雨沖刷,雨水径流等面源污染进入农田沟渠、河流的问题也十分突出。

由此,博罗县专门在茶亭排渠周边租下鱼塘,改建成生态调蓄回用塘。利用提升泵将农业面源污水抽到塘里,通过复合生态塘等做净化处理。既减少流入排渠的有机物和氮、磷等污染物,且处理后的水可回补茶亭排渠,或作灌溉水源,达到“节水、节肥和减排”的目的。

“说实在的,建这些塘经济效益不高,但治污效果很好,生态效益高,也只能‘逼着做’。”曾凡棠表示,今年这种“一体化处理+生态塘深度净化补水+农业面源调蓄回用”的治理模式将在博罗县其他地方继续推广。

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博罗县已累计投入10亿元开展河涌整治,对列入2019年市水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沙河流域的13条劣Ⅴ类河涌,压实河长制,相关镇街逐一制定整治方案,综合采取控源截污、河道疏浚、底泥清淤、生态修复等措施系统整治,累计整治河长92.52公里。同时,全力补齐基础设施建设短板,新建成通水试运行的污水处理厂3座;累计建成截污管网166.42公里。还大力整治排污口和“散乱污”企业,目前已整治排污口268个、“散乱污”企业495家。

“实招”管水 “巧招”活水 科技护航

沙河水如何从劣Ⅴ类跃升至Ⅲ类?如今的沙河已经褪去黑臭的外表,焕发出新的生机。在这种改变背后,既有流域内政府部门的努力,还有一支专业团队驻点提供技术支持服务,充当着治水的“侦察兵”“参谋部”“督导队”。他们就是生态环境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水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的团队。

摸清家底的“侦察兵”!

“8月6 日现场排查发现里波水上游段约800米河段水体呈黑褐色,水面漂浮大片油状物。”

“现场排查发现大牛垒排渠冯屋工业区支渠水体黑臭,现场快检结果显示氨氮浓度超过10mg/L。”

……

这是华南所水生态环境研究中心驻点团队在沙河流域石湾镇巡查时的一个统计情况。类似的精细数据记录,几乎每天都在各个驻点的河段上演,这也直观反映了他们驻点服务的工作情形。

“以前做治水方面的技术服务,就是接一个项目回来,最后提交一个治理方案或者一本书,由于缺乏后续的跟踪、指导、监管,方案实行的效果难以评估,治水实际效果并不是特别好。”曾凡棠介绍说,为了改变这种状况,为治水工作提供更加科学详细的指导,从2018年开始,华南所水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在沙河流域开始实施驻点技术服务,为水污染防治工作提供全过程的指导与帮助。

“治水就像治病,首先要进行深入体检,搞清楚病灶在哪里,才可能对症下药。”曾凡棠告诉记者,以往很多地方在治水的过程中,在没有搞清楚水污染现状和规律的情况下,一上来就上工程,往往事倍功半。鉴于此,驻点技术团队的第一项工作,就是当好“侦察兵”,做好“情报”收集工作。曾凡棠表示,要摸清流域的污染情况,需要做大量详细的调查工作,“没有一年半载,是不容易把情况调查清楚的。”

用一年半载来摸清楚污染家底?技术团队要摸查流域的各个排污口,分析污染规律,特别是在不同水期呈现怎样的变化。相当于有了一份详细的体检报告,流域存在什么样的病因一清二楚。这支具有三四十年治水经验、具有较深“内功”的科研团队,治理时做到了对症下药。

提供咨询的“参谋部”!

技术团队在对沙河流域各污染源进行详细调查基础上,就各镇、各支流实际情况形成了专题报告,对沙河流域水环境治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 “一河一策”“一口一策”等针对性建议,切实做到“问题精准、区位精准、对象精准、时间精准、措施精准”。

驻点工作组发挥的就是“参谋部”的作用。在治污过程中,各项重点工程设计、建设、管理要怎样科学规划,华南所水生态环境研究中心都全程参与其中。曾凡棠表示,由于治理任务比较重,部分地方在制定目标和方案的时候,往往没有考虑现实情况,一味求快,导致目标和方案难以落地,最后逼着施工方偷工减料、想歪招。驻点团队以大量实测数据为基础,科学研判现实情况,分解任务目标,为驻点地方政府制定科学的治理方案,提出意见建议,让治污少走弯路,提高成效。

推动工作的“督导队”!

“里波水上游段曝气设备安装,累计完成50台,占总工程量79%。部分曝气设备未及时通电运行。”

……

这是华南所水生态环境研究中心驻点人员对沙河流域内的石湾镇治水工程进行巡查时将发现的问题反馈给当地政府,督促落实相应的治污措施。

曾凡棠提到,驻点团队经常要评估治理工程、管理措施的效果。对工程现场进行滚动监理,“要看看施工方有没有按照设计方案施工,工程完成后如果没有达到治理效果的,要分析问题出在哪里。进度慢的,及时通报给当地政府,督促施工单位加快进程。”

而这样在驻点过程中发现的各种问题,都会通过开发的手机APP及时反馈给各级领导。这个信息传达机制让问题一目了然,谁的责任谁领走,治水的效率也提高了。

由“脏”到“净” 由“清”到“美”

“惠州博罗沙河治理能在一年多的时间内实现水质从劣Ⅴ类到Ⅲ类的跳跃式升级,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科学精准治水治污。”对此,陈国煌感触颇深。

如何针对流域内大大小小十多条河涌的不同污染特点实施精准治污?

石湾中心排渠针对截污管网不完善、溢流较严重的半城半乡区域采用了“控源截污+河道强化处理与生态修复”的综合治理模式;园洲茶亭排渠针对面源污染突出的农村农业区域采用了“一体化处理+生态塘深度净化补水+农业面源调蓄回用”的净化治理模式;小海河水系连通工程针对“散乱污”和违法占用河道较严重区域采取了“恢复天然河道+促进区域高质量发展”的综合治理模式,均取得了很好的治污效果。

博罗紧紧依靠科技,跳出传统治水理念,将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治理相结合,统筹推进引水、蓄水、治水工作,有序推进生态水系及连通工程,进一步提升河道防洪除涝能力,改善区域水生态环境,着力打造“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水生态环境。

博罗治水,沙河由“脏”到“净”,由“净”到“清”,由“清”到“美”,治出哪些新变化?对此,陈国煌给出的答案是:博罗县治水让水生态环境质量全面改善、产业转型升级加速推进、城乡面貌大幅提升、“两山”转化通道不断畅通,激发了群众保护生态环境、坚持绿色发展的信心和热情。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博罗的山清水秀就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价值。

博罗治水,通过盘活“水动能”、提升“水标准”、激发“水优势”、开发“水文化”,推动水资源生态价值转化取得较好成效。在中共博罗县第十三届委员会第九次全体会议上,陈国煌提出,要将博罗打造成粤港澳大湾区现代魅力强县。为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优美生态环境的新期待,高标准规划建设沿东江经济带和环罗浮山“三生”融合产业经济圈,打造一个经济发达、社会和谐、宜居宜业、活力迸发的崭新城区。

如今的沙河,水变清了、岸变绿了,河道干净整洁,已成为名副其实的生态河、景观河、记忆河。

本版撰稿刘晓星

 
 
  


中国环境网 http://www.cenews.com.cn
中国环境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广渠门内大街16号环境大厦1202、1005房间 邮编:100062
订阅电话:010-67102729 | 67102729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