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观点
3上一版  下一版4
 
实事求是开展考核自评
加强行政处罚信息公开闭环管理
生态新基建新在何处?
从服务企业入手抓好电镀废水治理
保护生态 拒食江鱼
废包装桶VOCs排放不可忽视
妥善预防汛期突发环境污染事件
 
版面导航
 
返回电子报首
下一篇4 2020年8月3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实事求是开展考核自评

 

宋杨

根据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的《省(自治区、直辖市)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考核措施》规定,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工作领导小组将牵头组织对各地2019年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进行考核。在当前经济下行和疫情防控常态化的双重压力之下,这一举措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决心不变、力度不减。

作为考核工作的第一个环节,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需要对照考核指标,就污染防治攻坚战进展情况和取得成效进行自评总结,形成报告后报送。这既是各地对开展治污攻坚、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历程的一次回顾和梳理,也是对地方污染治理实效的一次全面检验,更是总结得失、进一步做好工作的必要之举。

自评总结必须实事求是,有一说一,既不能回避问题、追求数据“好看”,也无需过分谨慎、埋没治污成绩。各地要以自评总结为契机,看看污染防治攻坚方案、重点任务清单等,有没有按照序时进度推进,公众的满意度如何,还存在哪些问题需要改进。在认真梳理、调查研究的过程中,找到亮点,可以总结经验,继承发扬;发现问题,则可以有的放矢,精准施策,补齐短板。北京2019年PM2.5年均浓度创下2013年以来的监测最低值,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取得大气污染量普遍减少30%-60%的成效,都是建立在基本摸清大气重污染成因的基础上,实施深度减排、精细化管控换来的。直面问题,找准治污方向,才能事半功倍。

自评工作只有坚持实事求是,在污染防治攻坚战中才能掌握主动权,做到有备无患,成竹在胸,面对督察、考核,才能避免临时抱佛脚、急时“一刀切”。避重就轻、避实就虚甚至弄虚作假,或许瞒得了一时,却瞒不了一世。历次中央生态环保督察中,不乏弄虚作假被抓现行的案例。比如贵州有企业在渣场问题整改工作中弄虚作假,故意隐瞒渣场未按标准建设防渗设施的事实。为了水质临时达标,广东某地水务部门稀释污水,在上报材料中称河流“清澈见底、鱼类成群”。当督察组到现场后,附近小区居民纷纷诉说:“一督察,整治工程立马动起来了。功夫下在平时该有多好。”诸如此类明目张胆弄虚作假的行为,迟早会暴露,被追责问责。到那时,不仅砸了自己的“饭碗”,也削弱了政府的公信力。因此,实事求是开展考核自评,既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公众有所交代。

自评过程坚持实事求是、一丝不苟,也是为了保证自评结果公正客观,充分发挥考核的激励和倒逼的双重作用。要用好考核结果,发挥“指挥棒”的作用,形成比学赶超的氛围。拿到成绩单,跟省内的兄弟城市比比赛,评出的是治污攻坚的成效,考出的是干事创业的激情。排名靠前的,予以奖励,继续发挥治污攻坚“领头羊”“排头兵”的作用,相关经验也可推广到其他地市。排名垫底的,要深入分析原因,找到差距和不足,制定工作方案,向先进看齐;同时,对履职不力的,要进行约谈问责。各地要将正向激励与反向倒逼相结合,推动以考核促进生态环境质量改善和相关工作落实,压实生态环境保护责任。

距离年底仅剩短短5个月,各地各部门在对2019年工作开展情况对标对表、实事求是自评打分的基础上,更要认真梳理当前工作的短板弱项。必须直面问题,列出清单,明晰责任,完善措施,倒排工期,找准下一步收官冲刺的工作思路,以自评为契机,推动污染防治攻坚战沿着正确的方向走,朝着打赢的目标迈进。

 
下一篇4  
  


中国环境网 http://www.cenews.com.cn
中国环境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广渠门内大街16号环境大厦1202、1005房间 邮编:100062
订阅电话:010-67102729 | 67102729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