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文化
3上一版  下一版4
 
面对气候危机,人类何去何从?
三官庙的哨兵犬一家
《致命复活》让我成为终生环保志愿者
图片新闻
第九届内燃机可靠性技术国际研讨会即将召开
 
版面导航
 
返回电子报首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0年8月5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对话电影导演杨乐:
《致命复活》让我成为终生环保志愿者

 

◆本报记者王琳琳

中国环境报:《致命复活》是您的院线处女作?请问您是怎么加入这个团队的?

杨乐:与其说我选择了这部电影,不如说是电影的出品团队选择了我。我出生在一个物理世家,本科学习生物专业。因为对电影有着浓厚的兴趣,考研时便跨学科选择了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平时,我也很喜欢科幻题材的小说和电影,比如科幻作家刘宇昆的作品,电影《骇客帝国》《星际穿越》等,这些电影和小说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科学原理特别扎实。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与《致命复活》的创作目标和要求不谋而合。

中国环境报:电影拍摄过程中最大的困难和挑战是什么?

杨乐:最大的困难还是剧本的创作与打磨。因为这部电影在大方向上的指导方针,以及具体环节上的工作重点都非常明确——我们要创作的,是一部以气候危机为大背景的科幻电影,与市场上常见的侧重“幻”的科幻片相比,我们的电影要更严谨更专注于“科”。因为只有保证了科学性和严谨性,电影呈现出来的故事才是可信的,我们所传递出来的,关于气候危机的警示,才更有意义。

在几个月的时间里,我们召开了若干次剧本论证会,剧本经历了百余次的颠覆、修正和推敲,并且在科学家团队的帮助下,最终确定了讲述气候危机的切入点,“疫情”和“洪水”为背景,进行艺术化的情节设计。

在此阶段,我个人在生物学和电影剧作两方面的教育背景也产生了有益效果,让我以最快速度把科学知识转化成艺术文字成为可能。

中国环境报:从电影创作的角度来说,突出科学性,会不会对电影的艺术表现力有所损伤?

杨乐:从电影效果或电影艺术表现力出发,很多商业大片用夸张的特效,讲述整个城市甚至整个星球被洪水淹没,动植物瞬间灭绝等场面,给观众带来感官上的极致感受和视觉上的强烈冲击。

但有时候,我觉得这些特效和灾难场景会给人一种微妙的“享受”大片的感觉。我希望我们的电影,让观众在观看的时候,更多地进行反思。

所以,我们在影片的严谨性上下足了功夫,充满了代入感、现实感。也就是说,《致命复活》希望提供让当下的人可以感受、触摸到的未来——如果我们不采取行动,在电影设定的2027年背景下,电影中出现的那些危机,是极有可能出现的。

中国环境报:影片拍摄对您的创作和个人都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

杨乐:纵观《致命复活》的创作,从2016年到2020年,这期间我个人最大的收获,是在创作的同时,连贯地接受了环境教育。这些知识让我以全新的、更真实的维度观察着我们共有的唯一的世界,感受着历史和未来,对我的创作思想乃至世界观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比如,在世界范围内,尤其在一些影视工业更发达的国家,曾经诞生了许多以气候危机为题材的优秀影视作品,这些作品无疑为环境保护理念的宣传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但在深入学习了环境知识之后,我产生了质疑:气候危机仅仅是突如其来的一座巨浪吗?当灾难降临的时候,会有一位超级英雄降临拯救全人类吗?

尤其是,现在新冠疫情让所有人亲眼见证,在覆盖全球的巨大危机面前,拯救人类的并不是哪一位“超级英雄”,而是千千万万个平凡的逆行者。同样,决定地球未来环境的,则是我们每个人身体力行的行动。

《致命复活》这部作品的创作经历,让我从一名普通的青年电影人,更成为了一名终生的中国环境保护宣传志愿者,我会以环境保护作为艺术创作的支点,不断提升自己的知识和技能,在日后的创作中,通过影视作品这种宣传方式,传递中国人自己的环保声音,讲述中国人自己的环保故事。

 
3上一篇  下一篇4  
  


中国环境网 http://www.cenews.com.cn
中国环境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广渠门内大街16号环境大厦1202、1005房间 邮编:100062
订阅电话:010-67102729 | 67102729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