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观点
3上一版  下一版4
 
利用双循环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
如何以响水事故为戒做好风险防范?
善于运用绿色设计的源头效应
移石造景
省级生态环保督察应保持常态化
有“蓝本”也要有“剧本”
着力提高可降解塑料的经济可行性
 
版面导航
 
返回电子报首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0年8月18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善于运用绿色设计的源头效应

 

◆刘瀚斌

近日,国家八部委联合印发《关于加强快递包装标准化工作的指导意见》,提出至2022年底前,制定实施快递包装材料无害化强制性国家标准。

据估算,我国快递业每年消耗的各类纸类废弃物超过900万吨、塑料废弃物约180万吨,且有逐年增长的趋势,特别是类似“双十一”等消费日,废弃的快递包装更是遍地开花,给城镇环境带来了巨大压力。本次指导意见中值得关注的是,重点提到“不断完善设计、材料、生产、使用、评价、回收利用、处置等全生命周期的快递绿色包装标准体系”。其中设计环节作为源头,对其进行绿色改造在现实生活中显得尤为关键。

绿色设计早在上世纪80年代末就在国际设计潮流中兴起,是以环境友好为核心的设计过程,即在产品的全生命周期中,优先考虑产品的环境属性,在材料选择、回收便利、循环使用、产品成本等方面综合考虑,将绿色作为产品设计的目标。可以说,绿色设计是产品环保使用的源头。

现实中,环保实践较注重末端治理,习惯将环保工作都累积至最后环节。这一方面造成污染效应逐级累积,另一方面造成末端处置能力捉襟见肘。有些产品明明在设计阶段就可以预先注入后续循环利用的元素,但现实中却被忽略,导致产品延迟至末端处理,失去了其可循环使用的窗口。

本次指导意见,重点在“标准化工作”方面着力,意在快递包装领域的设计环节标准化。内容包括选择合适的生态材料、设计可回收利用体系。如可针对包装商品的特点,在进行快递前根据其形态、体量、品类、属性和运输范围,选择适当的包装材质,尽量在同一包装品中减少材料种类,分析是否还可以节省材料、减少体积、重量;针对发货小店,可配发统一环保材质的包装袋,便于统一回收等,这些都可以作为绿色包装设计阶段标准化的工作。

不仅快递包装领域,生活中其他产品也可在绿色设计领域大展身手。如国内大力推广的新能源汽车,在2020年即将迎来第一批“退役潮”,约有20万吨电池面临回收处置。据统计,我国动力电池回收量仅占报废量的7.4%,大部分都当垃圾焚烧了,这对土壤、大气造成了严重污染。而回收企业却反映废弃电池拆解繁琐、电池标准不统一而致梯级利用效益低等困境。如果在电池包的设计阶段,就充分考虑未来拆解、粉碎、分选等环节的操作,预计能大幅度提高动力电池的回收利用率。

绿色设计在建筑领域同样大有可为。设计师可在设计阶段,将改善室内空气质量、调节大楼温度、住户居住舒适度、节能节电等要素作为工作要素,在一些滨江临山的建筑中融入自然地理特征,使得自然植物和建材有机融合,既能提升居住品质,又能节省建筑耗能。

随着新时代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群体的需求日趋个性化,绿色设计更为重要。企业在研发、制作、生产等环节,就应考虑产品的环境属性,如是否易降解、可拆卸、可回收、可维护、可重复利用等。在产品的销售卖场、使用说明书等应用场景中便利地告知消费者、使用者如何循环利用,就能在每一个单元避免浪费,最大限度发挥产品的价值。

 
3上一篇  下一篇4  
  


中国环境网 http://www.cenews.com.cn
中国环境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广渠门内大街16号环境大厦1202、1005房间 邮编:100062
订阅电话:010-67102729 | 67102729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