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知行
3上一版  下一版4
 
守护大自然 青年有担当
甘肃公众开放长效化
2020青年生物多样性夏令营举办
图片新闻
延吉推进绿色校园创建
看见山水花鸟的自然家园
 
版面导航
 
返回电子报首
下一篇4 2020年8月26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守护大自然 青年有担当

 

◆本报记者陈妍凌

“保护生物多样性,需要一代接着一代持续不断坚持。青年是世界的未来,我们今天能吸引和调动这么多的青年朋友关注,也昭示着未来的希望。”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驻华代表涂瑞和在第五届联合国中国青少年环境论坛暨2020中国青年生物多样性夏令营上说。

一批青年人在浙江金华,展示了他们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热情与行动力。

1 不肯睡的放榜夜

2020中国青年生物多样性夏令营,一席难求。

夏令营招募令发出后短短9天,主办方就收到400多人的报名申请。由于本次夏令营只接受团队报名,最终成功组队并提交课题研究计划和申请书的有56支团队,每队1名指导老师、4名队员。专家组将根据他们的课题方案,筛选8支入围团队。

报名者中,人才济济。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刘雪华,曾作为中国国家代表团成员参加COP14会议;西交利物浦大学副教授吴乃成,主持参与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资助的20余个项目;复旦大学教师裴鹏,是上海植物园讲解志愿者培训讲师;北京师范大学生态学博士生田丽,曾作为筹备负责人创立广东“湛江市爱鸟协会”,是“广东最美环保志愿者”……

强将手下无弱兵。这些指导老师所带领的队员,或有扎实的环境科学、生物学相关学科科研功底,或是担任学校环保社团会长,有丰富的环保实践经验,他们都对生物多样性保护这一议题,有着别样的视角。

浙江大学临床医学专业学生胡潇逸,就是其中之一。“今年的新冠肺炎疫情揭示出,人类的健康和动物、自然界之间存在关联。我们需要学科交叉,来探索人与自然更广义的生命科学。”他认为,关注包括野生动物在内的生物,有助保护它们的健康,也有助于人类疾病的预警和防治。

对评审专家而言,56选8,很难。联合国环境署驻华代表处项目助理刘思佳透露,专家组在做决定前反复研究,每一份申请都被认真对待。

放榜夜,专家们讨论太过热烈,超了时。一大批报名学员怀揣忐忑和期待,在线蹲守到零点之后,才盼来了入围名单。入围的团队,兴奋到“又不困了”,落选的,则在群里大方相约明年再战。

夏令营承办方(中国)青年生物多样性行动网络指导老师虞伟表示,生物多样性保护需要跨学科的专业知识,而青年是新生力量,希望创造条件,让更多来自不同专业的青年人参与其中。

2 不一样的八月天

这将是营员们别样的夏天。

顶着三十七八度的高温,他们用分秒来掐算3天的实地调研。

“保护地球免疫力”团队,从管护和监测体系角度,研究婺城南山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可持续发展潜力。团队实地考察当地水源保护区,对水库管理处人员和周边村民进行访谈,跟随护林员体验巡护线路。

复旦联队研究外来物种入侵对自然资源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的影响,每天都在户外和村落调研,用镜头捕捉到美国白蛾、三叶斑潜叶蝇、藿香蓟等57种入侵物种。

“爱国青年下乡队”研究人类活动对溪流水生态系统的影响,重点采集安地镇和安地水库这两个点位的底栖生物,测量水质流速等指标……

营员们在实践中求解心中所惑。

“多样年华”团队在调研中了解到一棵百年古树的故事。由于对古树的感情非常深,村民以前常在树旁搭灶做饭,有一次为表达感情,想在古树中空的树干进行烹饪,却不小心烧伤了古树,导致古树失去了生命力。这引发了团队思考:如何以知识为基础,引导公众在与自然的亲密关系中保护自然?

研究南山自然保护区附近传统村落文化中野生植物资源利用情况的“博塔尼”团队,也有他们的困惑:保护与利用如何平衡?考察中,他们结识了村医郑大夫。郑大夫行医开方,常用村边山上的植物入药。但他也格外关注这些植物的保护,定期要去山上转转,确保每一种可入药的宝贝都能可持续地生长。

几天下来,各团队结合调研成果,给当地生物多样性保护提出了不少宝贵建议。

比如,复旦联队发现,当地村民对家庭园艺颇为上心,但无意中引入的外来入侵物种,有潜在的逃逸风险,其种子可能通过风和小动物传播,也可能导致人体花粉过敏。尽管居民对动植物保护比较重视,但还需要更多专业知识的普及。毕竟,应对外来物种入侵,“防”要走在“治”之前。

“野猪你好”团队关注到婺城区山村中的人兽冲突问题,并就此提出4套解决方案。研究民俗文化对鸟类多样性保护影响的“青鸟传信”团队,建议当地吸纳老人等群体,加入到本地环境教育队伍中,传承鸟类传统文化。

“几位老人对山中草药、果源植物如数家珍,但村里的年轻人大多不具备这种鉴别能力。”“博塔尼”团队的胡潇逸说。因此,团队加紧制作了《浙江省金华市婺城区传统村落中资源植物图册(部分)》,分享给当地人,希望增强当地年轻人对野生植物的认知。

3 不散场的同路人

营期虽短,营员们却收获满满。

“不折花木”昆虫调查团虽重点研究昆虫,但同时也学到了植物学、生态学等多学科的新知识。“我们认识到,只有学科间的融汇交叉,才能让研究达到新的高度。”

受“青鸟传信”团队的影响,随行的志愿者和医护人员也喜欢上了观鸟。他们坦言,过去没有专业设备,窗外飞过的鸟不过是一团黑乎乎的影子,可当借助营员们的设备看清了细节,看鸟在树枝间灵动的身姿,便被其魅力吸引。“从来没这么认真观察过鸟,原来它们长得这么好看。”

湛江市爱鸟协会的田丽也在夏令营中找到了未来合作的新路。在夏令营最后一日举办的圆桌对话中,中华环保基金会副秘书长房志提到了基金会正在开展的众多青年环保项目。田丽立刻现场提问,“如何加入其中?”

“夏令营让我感受到,来自国际组织、我国政府等多方面的强大力量,支撑我们继续走下去。”田丽说,她将努力把更多外部资源引入湛江,推动当地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

夏令营结束了,但营员们的线上群里却热度不减。你甩几张野生动植物照片,求教其名称;我解你所惑,顺道分享野外考察经验,丝毫没有半点盛会散场的味道。

裴鹏就是群里活跃人士,植物学、动物学知识虽是自学,却对鉴别物种信手拈来。他在群里一面积极回答同学们的问题,一面请教各校的鉴别口诀。“他们有专业教授、前辈指导,我想了解一下相关经验。”裴鹏说,夏令营为大家搭建起了相互学习的平台。

“我希望本次活动只是同学们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实践的一个开始,在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大家能更深入地参与到保护中来,并带动周围人一起,做好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贡献一份力量。”生态环境部自然生态保护司相关负责人说。

 
下一篇4  
  


中国环境网 http://www.cenews.com.cn
中国环境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广渠门内大街16号环境大厦1202、1005房间 邮编:100062
订阅电话:010-67102729 | 67102729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