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观点
3上一版  下一版4
 
让生态涵养发展“有尺可量”
征文启事
生态环境大数据驱动管理转型
编制好用、管用、解决问题的规划
 
版面导航
 
返回电子报首
3上一篇 2020年9月15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编制好用、管用、解决问题的规划
——浙江省湖州市水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编制经验
 

◆高涵 叶维丽 张文静 王东 翟淑华 周娅 钦锋

浙江省湖州市作为10个率先开展规划编制的试点城市之一,围绕“有鱼有草、人水和谐”理念,制定亲民规划目标指标。相关经验做法可为其他地市编制“十四五”规划提供示范。

求是、创新、协力:

多措并举摸清问题症结

拓展渠道、贴近百姓、倾听声音,落实“开门编规划”。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编制的第一要务就是要确保规划管用、好用、解决问题。深入一线了解百姓所想、所盼、所急,汲取群众智慧,共同描绘规划蓝本,既能保证规划接地气,又能增加百姓对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获得感,营造全民参与的良好氛围。湖州市通过当面访谈、问卷调查、线上征集等方式,共收集到年龄不同、职业各异的257位群众的意见和建议。一些热心居民还反映了大家普遍关心的环境问题,表述了期望中的美丽河湖景象,为规划编制提供了宝贵资料。

有备而来、有条不紊、追根寻源,做好下沉调研。下沉调研是编好规划的重要基础。一要做到有备而来,提前开展案头分析,初步提炼问题清单,带着想法下现场,避免盲目调研。二要做到有条不紊,实地调研前明确现场调研方案、规范调研方法、做好行前培训,保证调研有序、成果规范。三要做到追根寻源,现场踏勘布点全面覆盖、探访切实到位、战术灵活多样,精准诊断问题痛点、难点。湖州市在调研前,通过资料分析锁定了沿太湖水体蓝藻水华等重点问题,明确污水处理厂、矿山等10类重点调研对象。针对点位特点和调研侧重点,分门别类制定12类调研表,规范调研日志模板,确保每日填报、每日总结。为做到乡镇、重点河湖、县控以上断面、污水处理厂、重点矿山码头、重点涉水企业“六个全覆盖”,湖州因地制宜选取调研方式:乘船巡航问题复杂河流,站在水里看岸上,一并掌握沿岸码头堆场、入河排污口、生态缓冲带等实际情况;无人机航拍人工踏勘难以触及的水库、矿山等,全面准确获取空间信息;通过快检方式现场检测问题排污口、污染水体,第一时间做到定性研判。调研形成的第一手丰富素材,有力地支撑了湖州市水生态环境问题、症结分析。

团队协作、专家会诊、多方研判,保障“三水”统筹。在查问题、找症结的过程中,需要组建特色专业队伍,充分发挥各领域专业优势,形成团队合力。为保障“三水”统筹,湖州市组建了包含污染治理、生态修复、水资源调配等多领域的专家团队,确保每个调研组针对同一问题能够从不同角度找到切入点,提出成因研判思路,通过观点碰撞形成“三水”统筹的结论。规避了以往仅重视污染源和水质分析的思维惯性。在分析沿太湖水体蓝藻问题过程中,专家团队在常规分析水体氮磷浓度及主要污染源排放情况外,对太湖倒灌的水资源问题和水华长期破坏内河水生态的问题进行了梳理,综合研判了问题的复合成因。

统筹、转变、提升:

精准定位制定目标指标

“十四五”规划目标要有序衔接2035年美丽中国和本世纪中叶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充分体现人民群众对美好水生态环境的需要,聚焦水生态环境突出问题,制定切实可行的目标。

湖州市水生态环境本底优良,亲水环境融入城市文化传统,“十三五”期间地表水达到或优于Ⅲ类的国控断面比例始终保持在100%,从水生态环境保护进程来看,处于从水污染防治向水生态保护修复转变的阶段。基于这一判断,湖州市在制定“十四五”规划目标时,在进一步提升水环境质量的基础上,侧重水体感观改善,以修复水生态、统筹水资源为重点,提出除航道外主要河湖“两绿、两活、一透”的目标指标,为“十四五”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提供引领。

“两绿”是指岸绿、水草绿。根据人民群众亲水需求,对滨水植被及水生植物提出恢复要求,提升水生植物多样性及缓冲带植被覆盖度,打造水下森林立体范本,重现湖州“百里溪流见底清,苕花苹叶雨新晴”的美丽风光。

“两活”是指水活、鱼虾活。结合湖州市传统“鱼米之乡”的生产生活定位,通过向社会发放“记忆中的美丽河湖”问卷,确定老百姓期望重现的鰟魮鱼、塘鳢等土著鱼类;结合当地水产养殖传统特色,让鳜鱼、黄颡鱼、青虾等特种水产的野生种群得以繁育,重现“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的盛景。

“一透”是提升水体透明度。针对人民群众对水体浑浊感观不佳的情况,分析原因,确定“十四五”期间通过措施能够改善的程度,提出将水体平均透明度提升至30厘米,恢复湖州“溪从城里过,人在镜中居”的江南水乡宜居记忆。

整合、聚焦、择优:

因地制宜设计特色任务

为保障规划好用管用、目标切实可达,必须充分考虑流域水系特征,统筹上下游、左右岸,以河湖为统领,针对水体目标梳理规划任务和治理项目。湖州市东部水网缓滞、西部苕溪奔流、沿太湖水体交换频繁,水系特征明显。“十四五”期间,应聚焦本地重点河湖,针对不同水域特点和目标,梳理五年内可重点解决的问题,提出针对性差异化举措。

东部河网逐步重现土著水生动植物,恢复“有鱼有草”的生态系统。针对河湖岸线地表裸露、生物多样性不足的问题,以下渚湖、和孚漾等11个水体为突破口,以实现“有鱼有草”、扩充生态容量为目标,围绕生态缓冲带建设、水体富营养化治理、水生动植物恢复等任务,设计了荷叶蒲漾湖滨带修复、新安镇农田氮磷生态拦截沟建设、京杭运河生态缓冲带建设等项目。

苕溪水系在“有河有水”基础上,进一步提升水体透明度,呈现流动清澈的美丽河湖。针对上游河道生态基流少、区域用水集中、水体浑浊等问题,以东西苕溪等4条上游河道为中心,以提升水体流动性和增加透明度为目标,全面梳理生态用水底线,设计再生水利用、尾水湿地净化提升、节水改造提升等任务。规划赋石水库风险防控能力提升、涵养区水土流失治理、苕溪生态流量保障等项目,确保饮用水水源地供水及下游生境用水,在实现“有河有水”基础上进一步改善水体感官。

市县建成区内河深入挖掘亲水潜力,打造城市水体“人水和谐”治理蓝本。针对市区及部分县城内河水质不稳定、蓝藻水华时有暴发等问题,以小梅港、长兜港、大钱港、长兴港等城市河道为工作重心,以污染治理与生态修复为着力点和突破口,通过实施水系连通工程、推进治藻措施、强化截污纳管,恢复水体澄澈。通过建设生态护坡、实施河滨带修复,解决河道“三面光”问题,恢复河岸美景,综合打造水清岸绿的城市内河体系。

此外,为说清“落实在哪里”,充分借鉴优秀示范工程经验,提炼筛选工程项目,确保发挥实效。湖州市针对城市内河生态修复难题,梳理德清县余英溪余英坊至云轴北路河段治理模式,力争做好控源截污、缓冲带建设和系统维护文章。针对河网区域河湖水系连通难的问题,提炼南浔区“百漾千河”治理特点,形成湖漾清淤、浅滩湿地建设和岸地农业开发相结合的水岸统治模式。针对养殖尾水治理难题,结合德清县和睦村水产养殖尾水治理、长兴县大闸蟹钱金元水产养殖尾水治理经验,提炼循环治理、连片整治、经济高效的治理模式,以这些措施的推广应用,确保规划有成效、接地气、可操作。

作者单位: 高涵、叶维丽、张文静、王东,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翟淑华、周娅,生态环境部太湖流域东海海域生态环境监督管理局; 钦锋,浙江省湖州市生态环境局

 
3上一篇  
  


中国环境网 http://www.cenews.com.cn
中国环境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广渠门内大街16号环境大厦1202、1005房间 邮编:100062
订阅电话:010-67102729 | 67102729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