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攻坚
3上一版  下一版4
 
吹响冲锋号 守护“泉城蓝”
杭州萧山着力打造一流水环境
开展“四非整顿”以及港口、船只污染整治
河北推动秋冬季大气污染防治攻坚
云南抓实长江经济带尾矿库污染防治
 
版面导航
 
返回电子报首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0年9月21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夺“鼎”三连冠,治水不停步
杭州萧山着力打造一流水环境

 

◆孙诗青 胡谌昊 方亮 周兆木

2019年度浙江省“五水共治”(河长制)工作优秀市、区(县、市)“大禹鼎”名单前不久揭晓,杭州市萧山区荣耀上榜,实现夺“鼎”三连冠。

萧山区是浙江治水任务最重的地区之一。作为河网水系大区、传统产业大区、流动人口大区,治水对于萧山区意义重大。近年来,萧山区将治水作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高质量均衡性发展的“助推器”,基本实现了“水清、景美、岸绿、流畅”的目标,让群众有了更多的获得感和亲近感。

源头治水:敢啃“硬骨头”

萧山区治水短板较为突出,劣Ⅴ类水体总量曾占全市的40%。但萧山区治水人坚持从围垦精神中汲取前进的力量,逆袭制胜。

转折发生在2017年。萧山区设置沿河15米红线,以沿线低端产业最多、沟通区内河道最广、省市领导最为关注、整治要求最为严苛的萧绍运河作为突破口,结合全区12项“散乱污”行业整治行动,通过组织开展“集中拆违日”、“互看互学”大比武、集中拆违攻坚月和对标销号等活动,强势推进“三清一配”,打响源头治水攻坚战。截至目前,萧山区累计清除河道两岸15米内违建近180万平方米,清淤389万立方米,清查整治污水排放口3万余个,引配水10亿立方米。

在擦亮“清水萧山区”底色的基础上,萧山区作为杭州市率先全域启动“污水零直排区”创建工作的区(县、市),又于2019年4月全面开展城镇生活小区、医院、学校、农贸市场、商用楼宇、机关事业单位、八小行业以及工业园区(工业集聚区)老旧管网修复、改造、雨污分流等工作。尤其是创新采用“投资、设计、采购、施工”一体化的EPC工程建设模式,有效解决建设工程审批周期长、排查设计施工三方衔接不畅、投资规模不可控等问题,打通治水由治标向治本转变的关键环节。

另外,萧山区以体制创新为契机,将农村污水处理设施提升改造与美丽乡村建设有机结合、协同推进,推广一批低成本、低能耗、高效率的农村污水处理技术,培育一批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示范点,打造一批集多功能于一体的清水打卡地。

据了解,今年全年,萧山区计划完成51个城镇生活小区、5个工业园区、10个乡镇(街道)污水零直排省市建设项目。截至8月,10个乡镇(街道)258个项目的完成率达66.3%。

智慧治水:水情掌控在手

智慧治水也是萧山区“数字赋能”的一大亮点。

依托城市大脑的迅速发展,萧山区“治水小脑”在水体信息采集、污水精准处置、河道智能排灌等领域大展拳脚。

在萧山区“智慧河道云平台”上,当出现水质变差、偷倒泥浆、偷排污水等情况,河长就能第一时间通过手机收到自动报警信息。同时,全区7000名网格员成为河长们的“手”和“眼”。目前,萧山区“智慧河道云平台”精准标注了全区285条主要河道,并不断细化完善河道、小微水体、管网等基础信息。

萧山区镇街平台也积极融入“智水”力量。

花木之乡新街试点安装智能沟渠排灌系统后,轻点手机便可自动测量河道水位,远程调控配水,实现花木种植水质、水位双重保障。党湾镇采用智能地图,查清全镇小微水体和农村污水治理设施,智慧疏通治水日常管护的“毛细血管”。临浦镇“平安钉”数字化治理平台新增治水场景,使人人成为治水员。钱江世纪城导入智慧水利平台,智能管控全域7条河道的防洪排涝及活水调度。

深入治水:全域推进水岸同治

随着治水向纵深推进,萧山区逐步将工作重心从“净水”转向“美景”,深入挖掘河道湖泊的文化内涵。

以如今的官河衙前段为例,其水质清澈,河中规整有序地“铺”着净化水质的水草,岸边木质栅栏古色古香,树木绿意盎然,白墙黛瓦的居民房错落有致,好一派江南水乡景致。

这样的美丽河湖,在萧山区数不胜数。仅在2019年,萧山区就完成美丽河道项目33个,累计长达58.3公里,形成靓丽的沿河两岸景观,打造了群众点赞的生态廊道。

今年,萧山区还将携手绍兴市柯桥区,将杭甬运河(西小江)打造成跨地市级的省级幸福河湖示范创建样板,力争实现水环境质量和人民群众幸福感双提升。

作为杭州亚运会筹备工作的核心区、主阵地、主战场,萧山区今年将创建7条市级以上美丽河湖、5个乐水小镇、42个水美乡村,逐步实现美丽河道镇街(平台)全覆盖,全力描绘美丽河湖新蓝图,为亚运会打造最优的水系生态。

在深入治水的基础上,萧山区还将打造两大治水亮点。

一是在全省率先创新开展“一镇一品”建设,围绕污水零直排示范样板创建、农村污水治理设施提标改造优化示范、科技治水等优势着力点,打造一批举措新、做法实、成效好的治水精品,培育谋划一批有竞争力、影响力的治水细分领域的“单打冠军”,逐步形成方向明确、差异定位、错位发展的特色治水集群。二是通过深度参与省市治水领域地方标准的制定,将治水的“软经验”转化成一条条“硬要求”,创新增加水环境治理的标准“新供给”。

 
3上一篇  下一篇4  
  


中国环境网 http://www.cenews.com.cn
中国环境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广渠门内大街16号环境大厦1202、1005房间 邮编:100062
订阅电话:010-67102729 | 67102729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