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文化
3上一版  下一版4
 
他的写作拥有一座大山
长白山是胡冬林的文学领地
品读胡冬林
 
版面导航
 
返回电子报首
下一篇4 2020年9月23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他的写作拥有一座大山

 

■对话胡夏林 (胡冬林之妹)

中国环境报:首先祝贺胡冬林老师的生态文学巨著《山林笔记》出版。在胡冬林老师离开我们3年后的今天,看到这样一部充满了胡老师个人色彩的作品,非常惊喜。请您介绍一下《山林笔记》这本书中文字的背景和来源?

胡夏林:实际上,《山林笔记》本是他在长白山区所记的日记,从个人角度讲,应该是秘不示人的私藏。因为其中记下的内容除了与山间动植物的“交往”,还有他个人的内心活动——快乐、难过、愤怒、忧郁,甚至有对一些人和事发泄内心不满时写下的文字。正如哥哥在二道白河的朋友宗玉柱所说——《山林笔记》的出版是一个意外。如果老哥活着,这些呕心沥血得来的,用风险甚至生命换取的财富,他理应一个人受用。

哥哥去世后,我把他2007年5月至2012年10月在长白山期间记下的山林笔记输入电脑,经过删改和整理,交给《作家》杂志社进行了为期两年的连载,之后由时代文艺出版社结集出版。这套100万字左右的山林笔记,从哥哥的视角呈现长白山区动植物的生态活动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记述了他在长白山林区生活、写作、上山踏查体验的心路历程。每一个段落与叙述都十分生动,让读者不知不觉间随他进入林间荒野,身临其境地与他一起享受其中,也让人明显感觉出在城市与在山里生活的他有多么不同。偶尔从小镇回到城里办事,他的日记基本不记,或只是记些让他心烦的琐事和流水账,毫无生气;而回到山里,他就像立刻变了个人,兴冲冲乐此不疲,每一篇山林笔记都长篇大论,充满激情。山林就像是他的家,那里的一切都像是他的亲人,只有在山林里他才感到自由和自在。

中国环境报:如果可能,这些文字本来可以成为什么样的作品?

胡夏林:山林笔记中所记下的文字,如果按照他自己的设想,将会产生一系列自然生态作品——小说和散文随笔,这些作品将是一部部图文并茂的长白山动植物、菌类与四季风景的生动记录。他已经为将来的一些作品起好了名字:《熊冬眠树》《乌苏里黑闪电》《野菜课》《秋天的橡树》《春夜湖上》《野鸭低语》《黑啄木鸟》《花朵与种子》《枯树自述》《素花尾扇》《野猪传说》等等。其中《熊冬眠树》在长白山期间便开始动笔,几年间一直断断续续反复创作修改,离世前已经完成两万余字。这是他积累素材时间最长,资料搜集最多,也是他下功夫最深的一部重要作品。这部作品如果完成,将会是轰动文坛的一枚重磅炸弹。但是天不遂人愿,最终《熊冬眠树》成了一部未完成稿……

中国环境报:从创作者的角度来看,胡老师在《山林笔记》中记录的文字,和他创作的作品之间,是一个什么样的关系?

胡夏林:《山林笔记》是哥哥的素材库。他那些完成的作品几乎都可以从《山林笔记》中找寻到它们原始素材的踪迹。这些作品都是从上山所记的点滴片段中筛选过滤,加工打磨,刻画雕琢而成。每一篇都有各自独特的风格,也有着相似的柔美与温情。这温情是以对大自然中万事万物的尊重热爱、尊重崇拜等无数因素构成的,他认为原始森林是陆地上动植物物种最丰富的地方,是自然万物演示进化奇迹的大舞台,是物种间共生互动生命之网的完美典范。

中国环境报:一直以来,您都是胡老师作品的第一读者和文字整理者。在您看来,胡老师的生态文学写作如此特别,最重要的原因是什么?

胡夏林:哥哥的生态文学写作,完全出于他对大自然万事万物纯净的爱,这种爱是无代价不求回报,毫无功利而言的。他认为自己的作品贯穿始终的主题,应该是歌颂野生生命,反对或反思人类破坏自然的行为。他的自然生态写作,依大自然而生,与大自然共生共荣。

哥哥在《山林笔记》中曾这样描述自己在山野背景下的写作情境:我,一个自然写作者,没有资格说“创作”二字,我做的只是描摹和叙述,这种描摹能反映大自然伟大杰作的一角已让我感到欣慰。

中国环境报:想请您对热爱或从事生态文学写作的创作者说几点建议,怎样才能创作出生动的、为人称赞的乃至流传后世的生态文学作品?

胡夏林:近几年自然生态写作似乎形成了一个潮流,一些真正关心生态、关注环境保护的作家,加入到了自然生态写作的队伍中。原有的大家们新作迭出,后起之秀的作品也异彩纷呈,带动和影响了各年龄段以及各领域的人对自然生态文学作品产生浓厚兴趣,也出现了一大批喜欢阅读和欣赏生态文学作品的读者。而最为明显与可喜的是,这个读者群中低年龄段的人数呈上升趋势,充分表明了我们在生态环境保护宣传和倡导方面的成功。

但同时也出现了一些并不是真正热爱自然,更不想花费时间和体力深入自然去探寻,只想为自己披上一件生态写作外衣的混迹者。

请允许我用哥哥的切身体验作为对从事自然生态写作朋友们的建议与交流:生态散文要吸引读者,必须广交山野中的朋友,千方百计去搜集、积累和讲述引人入胜的山林与野外故事;真实的自然生态写作会令人信服并极具现场感,读者自然而然被吸引,并且喜欢你讲述的那些发生在身边的遭遇、故事以及自然界展示的大大小小的进化奇迹;只有深入进去你才会发现,大自然每天都会带给你形形色色的惊喜和难忘的奇迹;她的珍贵礼物只送给那些勤勉学习、好奇求真、不怕苦和累的人,她让人明白一个道理,付出辛劳的人必将得到回报。

本文采写王琳琳

 
下一篇4  
  


中国环境网 http://www.cenews.com.cn
中国环境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广渠门内大街16号环境大厦1202、1005房间 邮编:100062
订阅电话:010-67102729 | 67102729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