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环球
3上一版  下一版4
 
阿拉米达走廊如何打通绿色航运“中间一公里”?
第七届中法环境月十月开幕
寰宇声音:畅谈碳中和目标
为世界能源绿色转型提供中国方案
呼吁各方参与海洋保护教育推广
 
版面导航
 
返回电子报首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0年10月9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寰宇声音:畅谈碳中和目标

 

在近日召开的第75届联合国大会期间,中国提出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在《巴黎协定》框架下,所有国家都应在格拉斯哥气候大会(COP26)提出更高的自主国家贡献(NDC)目标。但由于新冠肺炎疫情影响,COP26已延期至2021年举办。欧盟委员会主席乌尔苏拉·冯德莱恩也在近日欧盟年度国情咨文中提出要进一步提升欧盟的2030年气候目标。随着中国和欧盟两大经济体分别提出最新目标,超过三分之一的全球碳排放将受到更严格的气候承诺约束。那么,各界专家如何解读中国最新的气候承诺?本版特刊发各界观点看法,以飨读者。

生态环境部气候变化事务特别顾问、清华大学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院长 解振华

目前中国提出的2060年之前碳中和的目标,远远超出了《巴黎协定》下2℃温升控制目标下全球2065-2070年左右实现碳中和的要求,这将可能使全球实现碳中和的时间提前5-10年,此外也对全球气候治理起到关键性的推动作用。

在当前的国际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和政治格局背景下,中国主动顺应全球绿色低碳发展潮流,提出有力度、有显示度的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向国际和国内社会释放了清晰、明确的政策信号,对外树立了负责任大国形象,彰显了大国责任和担当。

牛津能源研究所(OIES)中国能源项目主任 米哈尔·梅丹

中国的碳中和承诺可谓意义重大。对于这样一个在燃煤发电装机不断扩大的背景下做出的承诺,我们有理由保持谨慎乐观。当然,细节决定成败,但要实现这一目标,中国必须从根本上改变其发展经济和消费能源的方式,而这反过来又需要对现有的工业联合体和相关部门进行重组。

因此,要兑现这一承诺必然会有输家。化石燃料行业目前在中国是一个强大的利益相关者,随着其在能源结构中的份额将不得不缩减,这一行业将需要适应现实的变化,并开辟新的增长领域。中国即将到来的“十四五”规划是否会启动这一进程仍有待观察。然而,作为促进经济“双循环战略”的一部分,中国对创新的关注,毫无疑问为加速支撑全球能源转型的关键技术创新奠定了基础。这无疑有助于全球能源转型。但双循环战略的产生,是为了让中国在日益去全球化的世界中不受外界力量的影响,而且执行过程中可能会伴随着大量行政措施。世界各地的企业和政府也必须确保自身能在中国的转型中发挥作用。

能源基金会首席执行官兼中国区总裁 邹骥

习近平主席提出的愿景,深刻体现了中国将应对气候变化的目标与自身现代化的目标高度融合。2020年,中国正式踏上现代化建设新征程,增加向包括气候安全在内的自然资本的投资、用低碳转型打造经济增长新动能,是加快可持续发展、让中国和世界人民享受中国现代化红利的必然选择,也是中国作为负责任的大国,在实现巴黎协定目标和建设全球治理中做出的卓越贡献。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为实现2030年前达峰、2060年碳中和,当下最紧迫的是要在“十四五”规划中设立更有雄心的气候目标,加速能源结构转型;应尽快制定全国和地方的达峰行动方案,以及经济、技术可行的中长期低碳发展路线图。

乔治城大学科学技术与国际事务副教授兼主任 乔安娜·刘易斯

近年来,中国几乎实现甚至超额完成了所有的国内气候和能源目标,因此习近平主席在这样一个国际场合宣布的任何事情都不只是象征性的。中国的碳中和目标意义非同小可,哪怕仅仅只是提出这个概念就已不同寻常。宣布这一消息的时机可能是一个信号。

亚洲协会政策研究所主席多边事务高级顾问,前气候外交官

汤姆·伍德鲁夫

这一宣示是巨大的突破。中国首次明确了一条长期的脱碳道路,而宣布加强《巴黎协定》下的2030年减排承诺,也将给其他主要排放国带来压力,推动它们采取同样措施。

 
3上一篇  下一篇4  
  


中国环境网 http://www.cenews.com.cn
中国环境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广渠门内大街16号环境大厦1202、1005房间 邮编:100062
订阅电话:010-67102729 | 67102729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