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攻坚
3上一版  下一版4
 
新标准填补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防治空白
淳安与歙县探索跨省护水新机制
图片新闻
四措并举解决“最后一公里”难题
阳谷县实现臭氧浓度聊城最低
 
版面导航
 
返回电子报首
下一篇4 2020年11月13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广州发布《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防治》标准部分内容和《城市建成区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
新标准填补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防治空白

 

◆郑秀亮 闫怀强

为保障人居环境安全,提高建设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监测与防治水平,加快地块流转和再开发利用,广东省广州市近年来着力推动相关标准的制定,并于近日正式发布广州市《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防治》系列标准的第1、3、4部分(即污染状况调查技术规范、土壤重金属监测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技术规范、土壤挥发性有机物监测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技术规范)和《城市建成区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其中多项内容填补了行业空白,为规范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和监测作出有益探索,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

因地制宜定标准,在实际工作中进一步细化、补充和优化

广州市是历史悠久的特大型城市,工业化时间跨度长、工业门类众多,工业企业地块具有污染情况复杂、污染程度不一、污染追溯困难等特点。伴随城市转型升级的步伐,关停搬迁工业企业的遗留地块将转变为住宅、学校、公共服务等建设用地,进行再开发利用。如果不对地块进行有效的环境调查,查明其土壤污染状况,并据此采取相应防治措施,将给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人居环境安全带来不可预计的环境风险。

“当前,广州市正处于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城市建设开发的需求非常旺盛,地块再开发工作时间紧迫。”广州市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防治标准主要制定人之一、广州市环境技术中心高级工程师谭海剑提到,如何在确保人居环境安全的前提下,实现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相统一,是广州市实施土壤环境管理急需解决的一道难题。

“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和监测属于技术性较强的工作,比较复杂,而现有标准在有些技术要求方面只有原则性的规定,未根据地方特点做出具体、细致的规定,因此我们在实际工作中需要进一步地细化、补充和优化。”谭海剑表示。

此外,国内外土壤环境监测对象主要是农用地和污染地块等,针对城市建成区的相对较少,已有的研究较为零散,暂未形成系统的技术规范,相应的技术体系基本处于空白状态,难以满足我国城市建成区土壤环境监测工作的需要。广州市建成区面积位居我国各个城市建成区面积前列,建成区土壤环境安全与风险管控显得尤为重要。

今年年底前后,出台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防治系列标准的第2部分

“别看标准就这么薄薄的一本,其凝聚的是土壤污染防治领域无数专业技术人员的智慧,是可以填满几个房间的海量资料和研究成果浓缩成的精华。” 标准主要制定人之一、广州市环境监测中心站高级工程师胡丹心说。

2017年-2018年,广州市作为全国首批开展城市建成区土壤监测试点的3个城市(北京市、南京市和广州市)之一,摸索、研究出适合广州市的监测技术体系,并深入开展广州市城市建成区土壤环境基础技术研究与生态健康风险评价。研究成果填补了我国城市建成区土壤监测领域的空白,为全国开展相关工作提供了理论基础与应用示范。

为将研究成果更好地应用于城市建成区土壤环境质量监测实际工作中,项目组结合广州土地利用的现实需求,提出编制广州市地方标准《城市建成区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的想法。

2019年7月,广州市环境监测中心站、广州市环境技术中心在总结前期试点工作及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分别成立编制组,对项目进行申报,获得广州市市场监管监督管理局广州市公共服务类地方标准地方立项。

2019年7月-2020年9月,经过一年多的攻关,编制组完成标准初稿撰写,并向生态环境部土壤与农业农村生态环境监管技术中心、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国家环境分析测试中心、广东省环境监测中心等50多个单位(部门)征求意见;同时,在广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政务网站上公开征求意见。此外,编制组通过向国内土壤污染防治领域先进单位和专家征求意见、多次组织业内知名土壤监测专家开展研讨和咨询等方式,极大地提升了标准制定的水平。

今年10月10日,这一标准由广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和广州市生态环境局正式批准发布;11月15日,标准正式实施。

广州市生态环境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防治是一项系统工程。下一步,广州市将在此前工作基础上,结合实际情况继续制定相关配套技术标准,最终形成一套完善的土壤污染防治技术体系。预计今年年底前后,将出台《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防治第2部分:污染修复方案编制技术规范》。

多项创新填补国内相关技术领域空白

记者翻阅这次出台的系列标准发现,其中有不少创新之处,多项内容填补了国内相关技术领域的空白。

《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防治第1部分:污染状况调查技术规范》(以下简称《调查标准》)增加了调查启动条件。“有些建设单位为了使土地尽快得到利用,急急忙忙就启动调查,结果不符合要求,白白浪费大量资金,还影响开发进度。”谭海剑告诉记者,有了调查启动条件后,可以有效避免因不具备调查条件仓促开展工作而导致重新调查和经费浪费的问题。

在多年实际工作的基础上,《调查标准》根据土壤污染风险情况将工业企业地块分为重点行业企业用地和其他用地,将地块内部分为重点调查区域和其他区域,并按照宽严相济的原则分别提出具体技术要求。

“就是要抓住重点,在充分管控风险的同时,提高工作效率。”谭海剑表示,重点行业企业对土壤造成污染的风险大,必须重点管控;对于影响较小的其他用地,标准可以相对宽松,以降低社会成本,提高工作效率。标准同时补充了具有广州特色的旧村城市更新改造地块的技术规定。

结合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编制组参考国内外相关技术规范,提出异常点位排查技术方法。其目的是在确保建设用地人居环境安全和土壤污染人体健康风险可控的前提下,避免过度修复和行政资源的浪费。这在我国国家及地方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标准体系中尚属首创。

胡丹心告诉记者,这些标准还创新性地提出土壤样品制备过程中样品损耗率检查及过筛率检查,防止制样过程中随意弃样;提出土壤重金属监测精密度数据及准确度数据合格率应达到100%,使每一批、每一个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得以保障。

《城市建成区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则填补了我国城市建成区土壤环境监测技术体系的空白,为全国开展各城市建成区土壤环境监测工作提供了工作基础和技术支撑,具有重要意义。

这一规范细化和量化了居住用地、公园绿地、城市道路用地的监测对象筛选原则和条件,建立了一种新型实用、操作性较强的城市建成区土壤环境质量监测布点方法。“它能够指导城市建成区开展土壤环境监测工作,客观反映城市建成区的土壤环境质量。”胡丹心表示。

 
下一篇4  
  


中国环境网 http://www.cenews.com.cn
中国环境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广渠门内大街16号环境大厦1202、1005房间 邮编:100062
订阅电话:010-67102729 | 67102729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