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观点
3上一版  下一版4
 
“应急保险箱”是怎么打造出来的?
让百姓记忆中的 美丽河湖回到现实
构建“四域四治”的立体生态治理体系
漫画
省级环保督察要紧扣高质量发展
精准治污改善环境空气质量的经验启示
深圳出台绿色金融条例昭示了什么?
 
版面导航
 
返回电子报首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0年11月20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构建“四域四治”的立体生态治理体系

 

◆贺高祥 李爽 文传浩

11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面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指出,要加强生态环境系统保护修复。

目前,尽管生态文明已深入人心,但区域性发展不均衡、不充分、不协调问题依然十分突出,无序开发、过度开发、资源利用率不高等情况仍然存在,重度污染事件时有发生。为此,笔者认为应构建“四域四治”的立体生态治理体系,注重整体推进,在重点突破的同时,加强综合治理系统性和整体性,以防止发生畸重畸轻、顾此失彼等问题。

政域“自治”。即在点上,以行政区划为基本单元,坚决打赢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以县域为基础,根据辖区内生态环境要素、生态环境敏感性和生态功能区主要任务,分析生态环境保护面临的主要问题和风险隐患,制定明确任务清单。聚焦以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为重点难点的环境问题,科学制定污染防治攻坚方案,做到定向施策、精准发力、狠抓落实,切实提高人民群众对环境保护的满意度和幸福感。

流域“同治”。即在线上,以大江大河干流支流为主线,系统推进岸线生态修复。岸线生态修复,不是种花种草的简单美化,更不是边坡硬化、修建广场的面子工程,而是在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基础上,实现生态功能的修复,特别是对滨岸动植物栖息地的生态功能修复。考虑水环境、水生态、水资源、水安全、水文化等多方面的有机联系,通盘考虑、全面谋划、提前布局、防治结合,最终形成上下游同步、干支流同频、左右岸同向的综合治理局面。

跨域“联治”,即在面上,以连片山地丘陵等自然分水岭为载体,全面实施生物多样性和水土流失等跨流域生态问题治理。以长江、黄河、澜沧江、珠江等为代表,我国的大江大河多发源于山地丘陵地带。这些山地丘陵以其复杂的地势走向、地形地貌成为不同水域的自然分水岭,山地生态环境的变迁对河流的影响举足轻重。应根据山地生态系统所处空间位置及其间(无机环境)物质、能量运动特点,突出生物多样性主体功能区和生态屏障区需求,实施跨域协作、山水联治,统筹协调山地农林牧副渔及生物多样性和矿产资源的综合治理,解决跨流域过渡带的灰色空间生态问题治理。

全域“共治”。即在体上,以山水林田湖草为载体,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全域生态大系统。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要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开展生态文明建设。按照系统工程的思路,切实抓好全域内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实现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的和谐统一。综合运用经济、技术和行政等多种手段,加强对山水林田湖草的保护与修复,预防和保护自然环境,不断增强生命共同体的协同力和共生力。

构建“四域四治”的立体生态治理体系,是一个由点线面体构成、层层递进的系统,需要打破地域、政域和领域的界限,强化顶层设计和责任担当,坚持有序推进,把新发展理念贯穿生态治理全过程,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3上一篇  下一篇4  
  


中国环境网 http://www.cenews.com.cn
中国环境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广渠门内大街16号环境大厦1202、1005房间 邮编:100062
订阅电话:010-67102729 | 67102729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