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观点
3上一版  下一版4
 
“拉尼娜”来了治气攻坚可以松口气吗?
让粗暴干预执法者付出应有代价
陕西省应用普查成果为环境管理提供决策支持
科学高效限塑需要采取综合手段
保护一线执法人员安全需标本兼治
加大力度做好督察“后半篇文章”
 
版面导航
 
返回电子报首
下一篇4 2020年11月24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拉尼娜”来了治气攻坚可以松口气吗?

 

李春元

“拉尼娜”来了会带来冷空气,有人认为大气污染防治可以喘口气了。果真如此吗?答案是否定的。

进入秋冬季以来,关于“拉尼娜”的传闻不少,还有人将其和空气质量挂上了钩。所谓“拉尼娜”,指的是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水表面温度与常年同期相比,大范围变冷,并且强度和持续时间达到一定程度的现象,一般2-7年发生一次。秋冬季气温越低,冷空气活动越频繁,越有利于大风天的形成,越有利于污染物扩散。

秋冬季是形成大气重度污染天数最多、强度最烈、持续时间最长的时段。如果“拉尼娜”能够把整个冬季气温降下一两度,那么对打赢蓝天保卫战一定是有好处的。但进入秋冬季之后所发生的两轮重污染过程,提醒我们保蓝天不要把宝押在“拉尼娜”头上,大气污染防治攻坚不要因为“拉尼娜”来了而松劲。

据媒体报道,10月至11月中旬,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部分城市都因为重污染天气的反复来临,先后启动二级橙色和三级黄色应急响应。即便如此,一些城市仍然出现了中度及以上污染,特别是在11月上中旬的污染过程中,有的城市甚至出现两天日均重污染的情况。

笔者认为,“拉尼娜”来不来,与蓝天保得住保不住没有直接关系,只是受到一定程度的间接影响而已。

笔者浏览网上关于“拉尼娜”的一些动态信息也发现,“拉尼娜”到底来没来,到底对哪个区域降温真正发挥了作用,根本说不清道不明,仅仅是推测而已。因此,笔者认为,地方不能因为“拉尼娜”的到来,就在重污染天气应急管控中产生“松口气”的想法。在实际工作过程中,需要厘清靠什么才能保蓝天。

排除各种干扰,坚守靠实干才能保蓝天的信念。从落实“大气十条”,到蓝天保卫战,近8年的实战经验告诉我们,持续改善空气质量,既不能靠风,也不能靠等,更不能被各种各样传说所迷惑,要始终如一坚定大气污染治理方向不变、力度不减的决心。抓住各项重点减排工程,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一鼓作气干到底。坚决克服各种松懈麻痹思想,时刻保持战斗状态。把秋冬季的污染减排工作,特别是重污染天气应对工作超前谋划好,方案制定好,具体落实好,用人努力求真功,求实效,不能把保蓝天的期望寄托给其他外来因素上。

统筹谋划污染源管控工作,确保持续改善保蓝天。在当前疫情防控常态化特殊背景下,扎实做好“六保”“六稳”和持续做好大气污染治理工作。站位大局,统筹安排。一些地方之所以在今年秋冬季前两轮重污染过程中,出现了意外程度的重度污染,就是与没有预先充分考虑疫情防控保障重点企业、重点工程建设项目排放量会对重污染天气形成影响有直接关系。笔者调查发现,一些城市制定的秋冬季减排清单中,尽管有全社会减排总量的大盘子,但多数没有把上述保障企业在应急响应期间不限产、不停产所形成的污染量考虑进去,也没有安排其他减排项目来替代这些增加量,所以导致排放量增加。当前和今后数月,要确保空气质量持续改善,确保完成秋冬季目标任务,就要尽快弥补好当前的工作漏洞。

精准做好重污染天气应对,用做实重点工作保蓝天。今年以来,各地认真执行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要求。但在实际工作当中,重污染天气应对具体工作不精准、区域统筹防控不科学、执法检查不能一视同仁等问题依然存在。这不仅给精准控污、精准抢争优良天、精准落实环保各项法规带来后患,也给在重污染天气情况下严肃执行应急法规、维护社会公平、最大程度争取全社会对环保工作的支持带来了不良后果,需引起重视。

 
下一篇4  
  


中国环境网 http://www.cenews.com.cn
中国环境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广渠门内大街16号环境大厦1202、1005房间 邮编:100062
订阅电话:010-67102729 | 67102729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