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综合新闻
3上一版  下一版4
 
龙口环评审批跑出新速度
答好治气的“过程卷”和“结果卷”
澄迈开展红树林生态修复
梳理薄弱环节 深入查摆问题
常州“生态环境+电力”大数据应用加快
收官之年 看双流精准帮扶的谋与动
图片新闻
 
版面导航
 
返回电子报首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0年12月3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四百多家企业减污增效,空气质量首超全市同期水平
收官之年 看双流精准帮扶的谋与动

▲ 《棠湖映像》 夏乐光摄于双流棠湖公园
▲ 清澈锦江水 李琰摄
 

双流区作为四川省成都市中心城区和空港开放门户,肩负着创新思路推动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高质量建设国家级临空经济示范区、加快推进中国航空经济之都建设成型成势、为成都市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公园城市贡献力量的特殊使命和时代重任。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双流区坚持按照“政府优服务、企业提能级”的原则,着力改善营商环境,有效推动企业生产发展与环境保护双赢,不断压紧压实企业环保主体责任,为全区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聚焦民生,切实增强民众获得感幸福感

11月23日清晨,初冬的双流棠湖公园薄雾氤氲,蔚蓝的天空中飘着一抹白云,和煦的阳光透过泛黄的银杏树叶照射在红绿相间的花草上,斑斓色彩纵横交织,使得闹市中的这隅绿洲更加幽静耀眼,散发出不同于夏秋的韵味。

“今年的天气比去年还要好,你看这景色好漂亮……”家住文星花园、推着婴儿车正在享受日光浴的市民刘女士笑容可掬,她手搭凉棚望高天,不断指点着身边的红花绿叶,向笔者推介蓝天映衬下的冬日美景。

成都市地处四川盆地腹心,受地理位置和气象条件限制,常年多阴少晴日照低,风和日丽的好天气堪比昙花一现十分难得,不少久居蓉城的市民因此对蓝天白云有着别样的情怀。尤其是上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在深居简出一段时间以后,人们对阳光的渴望更加强烈,思恋之情溢于言表。

“‘十三五’以来,双流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不断改写,连年创下多个历史新高,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给了老百姓更多、更加深刻的直观感受。”言及社会热点话题,双流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喜不自禁。他说,随着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深入推进,辖区环境空气质量改善十分明显,一如歌中所唱:“月升时星星探出夜幕,可以仰望就是幸福”,市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得到进一步增强。

时值年终岁末,在总结回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的得与失,系统谋划来年的新思路新作为的同时,双流区生态环境系统的成效和经验引人关注。

显而易见的是,在全市一盘棋、凝心聚力促发展的大背景下,双流区生态环保工作亦捷报频传,不仅环境空气质量首次全面超过成都市同期水平,创下“十三五”以来最好成绩,而且通过对20家“老大难”企业手把手指导,对408家小微企业一对一开展“义诊”帮扶活动以及对30家家具和再生资源回收行业企业现场“把脉问诊”,制定详细的环保问题清单并提出“量身定制”的解决办法,以点带面推动提标升级,帮助企业实现了减污增效。

借力造势,在持续改善上求创新强保障

为确保“收官之年”取得决定性胜利,双流生态环境局审时度势,认真按照双流区委、区政府和成都市生态环境局统一部署,把“送服务、帮企业”作为帮助企业纾困解难、稳增长促发展的务实行动,力求在为企业解难题、谋实利的同时,不断压紧压实企业环保主体责任,有效提高生态环境监管水平。

毋庸讳言,尽管经过多年的结构调整和产业发展,双流辖区大气、水和土壤污染防治取得了长足进步,但是由于历史原因和客观条件限制,家具、制鞋、再生资源行业在双流可谓点多面广、情况复杂,治理难度相对较大以致饱受诟病。这个“坎”怎么迈,环境与发展如何实现统筹兼顾,这类问题确实很“烧脑”。

“留到最后的肯定都是最难啃的骨头、最难攻克的堡垒,必须拿出我们的真招实招,打好打赢这场污染防治攻坚战。”面对新情况、新问题,双流生态环境局党政“一把手”锁定目标、尽锐出击,一场旷日持久、以创新驱动为基础的精准帮扶行动就此展开。

显然,这一仗打得并不轻松。据相关负责人介绍,帮扶工作主要通过指导和帮助企业导入环保先进理念和先进技术,优化管理方式和手段,建立内部环境保护长效机制,提升企业环保主体责任意识和管理能力水平,积极有效解决部分工业企业在中央、省市环保督察中暴露出的环境管理不规范问题,助力全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我们通过深入分析研究,厘清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紧紧抓住主要矛盾和问题的主要方面,首先从2019年环境信用评价警示企业和不良企业、近3年受到环保处罚的企业以及近3年管理不规范被下达行政命令的企业中,筛选出30家企业作为帮扶对象,力求准确掌握企业面临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并且采用‘一厂一策’的方式切实解决。”这位负责人说。

与此同时,为了把帮扶工作做细做透,双流区生态环境部门迅速确定各镇(街道)、园区管委会和企业联络员名单,集中开展业务培训并编制行业环保能力提升项目清单,引入第三方环保管家,对确定的30家企业逐一“问诊”,定制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全面开展个性化的专业技术服务。

科学治污,为高质量发展夯基础增后劲

制鞋行业挥发性有机物(VOCs)污染精细化管控试点服务,是双流生态环境局精准帮扶的“重头戏”。

为了摸清家底、做到有的放矢,按照相关工作安排,生态环境部门通过公开招标委托专业公司组建VOCs调查专家团队,挨门逐户对辖区20家涉气重点企业,从企业性质、产品种类、工艺流程、原材料消耗,到环保审批手续、“三同时”管理、污染物排放达标情况等等,仔仔细细摸了个遍,为昔日的治污“老大难”开出了一份份根除顽疾的良方。

在双流蛟龙工业港园区,有几家相对集中的制鞋企业虽说规模不大,生产工艺也算不上复杂,但就其VOCs甚至粉尘、噪声来说,在此之前却被业内视为带有一定普遍性的治理难点,进而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

针对这一情况,生态环境部门通过组织专家问诊、现场研判,尽心尽力持续加大一对一服务力度,千方百计帮助企业找准问题,‘一厂一策’对症治疗,为企业减污增效提供了有效路径,有力地推动了全域大气环境质量的持续改善。

在组织力量深入企业精准帮扶的同时,广泛构建点面结合的大气质量管控体系已成为双流区治污攻坚的又一大亮点。

据了解,双流区布设有国标六参数(PM2.5、PM10、SO2、NOx、CO、O3)监测子站12个、小型空气站72个、VOCs实时监测站6座,不仅在全省率先实现镇街大气国标站、小型站、特征污染物监测站全覆盖,为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擦亮了监测之“眼”,而且在全市率先应用3D气溶胶雷达平扫、走航车监测技术,实现了对污染源的快速发现和精准打击。

“我们在全省率先实施‘自行申报+集中考核’的大气污染防治考核机制,构建了部门镇街协同、上下联动的污染防控机制。”用相关负责人的话来说,就是针对不同的监测结果和气象扩散条件,实行大气污染防治“一镇一策”,实施不同污染因子的重点控制和“全天候”管理。据其介绍,仅今年就已累计巡查点位6253个(次),对发现的611个问题及时进行了督促处理;开展走航22次,雷达扫描43天,发现突出问题86个,现已全部完成整改;抽检非道路移动机械3883次,路检柴油车尾气1173台(次),无异常情况发生。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邀请省市专家,对全区672家涉气工业企业编制重污染应急“一厂一策”,彻底改变过去空气质量保障“警报一响,全面停产”的状况外,腾出的环境容量对于建设项目的顺利落地同样发挥了重要的促进作用,实现了空气质量改善与企业正常生产兼顾、生态环保与社会发展双赢。 辜迅

 
3上一篇  下一篇4  
  


中国环境网 http://www.cenews.com.cn
中国环境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广渠门内大街16号环境大厦1202、1005房间 邮编:100062
订阅电话:010-67102729 | 67102729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