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观点
3上一版  下一版4
 
村两委是践行“两山”理论的重要推动者
关于区域办如何当好突击队的几点思考
创新环境政策,更好服务“十四五”国民经济绿色发展大格局
 
版面导航
 
返回电子报首
下一篇4 2020年12月28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村两委是践行“两山”理论的重要推动者

 

◆曹树青

乡村是绿水青山资源的集聚地,乡村发展又亟须金山银山支持,乡村可以而且应该成为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关键载体。村支部、村委会(以下简称村两委)是乡村各项事务的领导者和组织者,也必将是践行“两山”理论的重要推动者。

与地方政府部门相比,村两委可以充分发挥内部常态化管理作用,组织协调村集体各方利益,决策集体事务,这种管理具有利益协调性、信息对称性和较强的政策执行力。为推动践行“两山”理论,笔者认为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依据资源禀赋,确定发展路子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践行“两山”理论,首先要做好生态环保宣传,让绿色发展理念入脑入心。通过宣传“两山”理论,增强村民生态环境意识,使村民从内心接受保护生态防治污染的绿色发展理念,也能为“两山”理论在乡村的实践获得民意基础和内生动力。比如,安徽省池州市肖坑村两委一班人,在2006年获悉浙江丽水等浙西山区在绿水青山间走出了绿色发展路子,村支书便带队考察浙西山区,一路取经。回村后,坚定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召集村民,宣传并确立了“以绿水青山为本,走生态环保之路”的乡村发展之路。

思想认识到位后,就要依据资源禀赋,确定发展路子。“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揭示了资源禀赋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决定性影响。在生态优质区域、主体功能区的限制和禁止开发区域,要充分发挥当地的绿色资源优势。安徽霍山县的茶叶、石斛、酒文化等,金寨县的红色文化、板栗、天麻等,黄山市的徽文化资源等,都是当地依托优质生态资源发展特色产业的有益探索。

肖坑村地处皖南山区,村域52平方公里,森林占比96.4%,人均耕地仅有0.3亩。20世纪80年代,村民为生计所迫,砍伐山林,买卖野生动物,开垦湿地荒野,终日劳作方得温饱。但与此同时,山秃了,水浑了,动物也消失了。可见,这种发展是吃子孙饭,不是长久之计。

在“两山”理论的指引下,村两委望山思金,希望通过满山的野茶带领村民脱贫致富,于是找来制茶师傅办起茶厂,按照“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大力发展和扶持茶产业,最终成为市里闻名遐迩的品牌。在相关部门的支持下,全村茶园发展至5000余亩,茶叶加工企业26家,年生产茶叶14万斤,茶叶年销售额达5000万元,2018年人均年收入达17500元。

依据环境容量,确定发展规模和经济结构

依托自然资源发展生态产业,同样会面临无序发展、恶性发展、膨胀发展,最终导致资源浪费、生态破坏和污染损害的问题。例如曾经因虫草资源风靡市场,导致当地山地被地毯式挖掘;因矿石资源需求大,导致当地山体被断崖式采挖。究其原因,都是开发者没有做好事前规划,没有评估当地资源承载力和划定生态红线。为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需要村两委的组织领导和调控。

肖坑村茶产业如日中天的时候,村民纷纷“开疆扩土”种茶树,偷伐树木圈茶园。村两委及时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发现这种发展有违生态初心,开始了艰难的“游说管控”历程。村两委召开村民大会,制定村规民约和茶业发展规划,禁止偷伐树木和擅自开荒种茶,要求茶叶发展严格限制在现有规模内,不得超出当地的生态环境容量。

同时,充分发掘肖坑村的绿色资源——肖坑大峡谷、生态无污染美食、老山自然保护区天然氧吧,以及当地红色文化资源黄西工委驻地等,发展旅游业。囿于山区土地少、环境容量小,村两委拒绝大资本进村大规模开发旅游餐饮和住宿业,而是依靠本地村民的现有住宅发展农家乐和乡村旅游,极大保护了当地的生态环境。

依据生态环保要求,提升发展质量

产业发展速度、规模、方式不能突破资源环境承载力,就需要在发展质量上作文章,提升生态产品价值。

肖坑村两委严格限制茶叶发展规模后,少数村民为了提高收入,打起了增产增收的主意,竞相施用化肥农药,产量上来了,土地却污染了,茶叶品质也下降了,长此以往,会造成劣币驱良币的局面。村两委和村民算了施肥用药的利弊得失并取得共识:在肖坑村全面禁止施用农药化肥和除草剂,在源头上禁止农药化肥进村,村内各组之间相互监督,凡有违规者,按照村规民约处罚,对监督举报者奖励。肖坑人坚持走绿色发展路子,以质量发展代替数量增长,重视茶叶等农产品的有机认证。截至目前,茶叶的有机认证率高达85%,价格上来了,虽然产量没有增加,但是收入增加了,也让村民尝到了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的甜头。

巩固生态底子,促进可持续发展

基层村镇是国家治理体系的神经末梢,最贴近社情,最了解民意,最亲近绿水青山,保护和利用绿水青山的重要抓手就在基层村镇及两委。肖坑大峡谷里布满了千姿百态的大小河石,近年来房地产业高速发展,很多房产商高价收购这些河石作园林风景,导致价格飙升。此时如果放任不管,再美的绿水青山在强大的利益诱惑面前也会灰飞烟灭。在肖坑村两委干部的带领下,村民深刻认识到这些河石就是绿水青山的骨骼和灵魂,坚决禁止采挖出售,村干部以身作则,组织村民巡逻并相互监督,谨防盗挖偷卖。

同时,为保护村里的一弯“绿水”,肖坑村严格禁止工业项目进村,配合“五清一改”活动,清理固体废弃物、废旧猪栏、旱厕、臭水沟渠、垃圾等,推动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垃圾定期收集,既保障了茶叶等农产品有机绿色无污染,又能确保全村水质免受面源污染。只有保护好生态底子,村民才能世代都庇荫于绿水青山,换来源源不断的金山银山。

作者单位:安徽省社会科学院法学所

 
下一篇4  
  


中国环境网 http://www.cenews.com.cn
中国环境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广渠门内大街16号环境大厦1202、1005房间 邮编:100062
订阅电话:010-67102729 | 67102729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