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观点
3上一版  下一版4
 
简化内容 提高环评效率
奋力谱写美丽山西建设新篇章
生态道德建设应立足三重结构
补齐农村中小学环境教育短板
 
版面导航
 
返回电子报首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1年1月5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奋力谱写美丽山西建设新篇章

 

潘贤掌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纲领性文件,为新时代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提供了方向指引和根本遵循。我们必须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深刻理解、准确把握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意义、指导思想、目标原则,结合实际谋划好中长期的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重点工作,加快推进美丽山西建设。

充分认识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意义

生态文明建设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必然选择。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特别是这次新冠肺炎疫情使我们更加深切地认识到,必须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来谋划经济社会发展。我们要深化对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规律性认识,全面加快生态文明建设,推动形成健康文明生产生活方式,从根本上解决生态环境问题,把经济活动、人的行为限制在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能够承受的限度内,守住自然生态安全边界和底线,维护生态系统平衡,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格局。

生态文明建设是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必然选择。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提出美丽中国建设目标。“十四五”时期,我国将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基础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必须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走出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引领中华民族在实现伟大复兴的征程上阔步前行。

生态文明建设是增强民生福祉的必然选择。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发展经济是为了民生,保护生态环境同样也是为了民生。生态环境是关系党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问题,也是关系民生的重大社会问题。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民对优美生态环境的需要已成为这一矛盾的重要方面。我们要积极回应人民群众所想、所盼、所急,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深刻理解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的新战略新部署新要求

“十三五”时期,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严重冲击,党中央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始终保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战略定力,加大污染防治力度,实现了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实践证明,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之所以取得决定性成就,根本在于有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航掌舵和集中统一领导,有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引领。

当前,我国发展环境面临深刻复杂变化,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生态环保任重道远。党中央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提出到二〇三五年“美丽中国建设目标基本实现”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和“十四五”时期“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的新目标新任务。我们要深入学习领会全会作出的一系列重大战略判断和战略部署,深刻认识新发展阶段的新特征新要求,坚持把新发展理念贯穿发展全过程和全领域,推动高质量发展,着力构建新发展格局。

《建议》还从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持续改善环境质量、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全面提高资源利用效率4个方面对加强生态文明建设进行具体安排部署,提出5项必须遵循的原则:一是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夯实生态环境保护政治责任;二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三是坚持新发展理念,协同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与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四是坚持深化改革,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提升生态环境治理效能;五是坚持系统治理,按照生态系统的整体性、系统性及内在规律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我们在推进“十四五”乃至中长期的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中,要严格遵循并认真贯彻落实。

奋力谱写美丽山西建设新篇章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抓牢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战略,抢抓国家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有利机遇,结合山西“十四五”转型目标与“2030年山西转型见成效”、“2035年美丽山西目标基本实现”中长期目标,高标准高质量编制好《山西省“十四五”两山七河一流域生态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生态经济发展规划》和“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专项规划,将五中全会擘画的蓝图变为施工图,引领山西省通过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早日重现“人说山西好风光”的美丽山西。

坚持生态优先,走绿色低碳发展道路。加快完善国土空间规划,落实好主体功能区战略定位,发挥以“三线一单”为核心的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作用,从严把好生态环境准入关,严格限制在汾河河谷地等人居环境敏感区域布局重污染项目。将各类环境要素支撑向战略性新兴产业、特色优势产业倾斜,推动经济发展转型升级。大力发展节能环保产业,引导焦化、钢铁、化工等传统产业绿色转型和升级改造,打造绿色焦化基地。坚持绿色低碳发展理念,加快推进能源结构低碳转型,合理配置能源资源;推进清洁生产改造,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降低碳排放强度;加快推进碳交易市场建设,促进应对气候变化与社会经济发展深度融合。

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保持攻坚力度,延伸深度,拓展广度,更加突出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以京津冀周边4市、汾渭平原4市和太原及周边“1+30”重点区域为主战场,以细颗粒物和臭氧协同控制为主线,进一步优化调整产业、能源、运输、用地结构,突出抓好挥发性有机物和氮氧化物协同治理,提升环境空气质量。协同推进污染治理与碳减排。以黄河、汾河流域为重点带动六河五湖共治,统筹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治理。推进城镇排污管网雨污分流改造,推进工业集聚区废水集中处理,因地制宜推进农村改厕、生活垃圾处理和污水治理,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以土壤安全利用、危险废物强化监管与利用处置为重点,持续实施土壤污染防治。强化生态保护监管体系,坚决守住自然生态安全边界,有效防范和化解生态环境风险。

开展生态修复治理,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坚持污染减排与生态扩容两手发力,统筹推进污染防治与生态环境保护。坚持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以“两山七河一流域”为重点,实施重大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工程和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筑牢华北地区生态安全屏障。对标美丽中国建设标准,开展生态文明建设示范系列创建,持续深入抓好生态省建设试点工作,全力构建支撑高质量发展的生态文明建设格局,打造践行“两山”理论的山西样板。

完善生态文明体制机制,推动生态环境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通过改革创新,完善体制机制,为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持续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一是充分发挥好省市县乡4级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统筹协调作用,进一步夯实河长制、湖长制、林长制责任,压实生态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推动落实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清单和考核评价制度,构建齐抓共管、各负其责的“大环保”格局,打造生态环境保护铁军队伍,为美丽山西建设提供坚强有力的组织保障。二是建立健全生态环境保护制度体系。进一步推动构建源头预防、过程控制、损害赔偿、责任追究的生态环境保护体系,构建党委领导、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现代环境治理体系。进一步严密地方法规和标准体系,完善固定源排污许可、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绿色金融等制度,为美丽山西建设提供坚强有力的制度保障。三是建立健全全民共建共治体系。培育人民群众生态环保意识,鼓励绿色生产和消费,倡导健康饮食习惯和良好生活习惯,严厉打击非法捕杀和交易野生动物的行为。更广泛地动员全社会参与生态文明建设,推动形成人人关心、支持、参与生态环境保护的社会氛围,为建设美丽山西奠定稳固的社会基础、群众基础。

作者系山西省生态环境厅党组书记、厅长

 
3上一篇  下一篇4  
  


中国环境网 http://www.cenews.com.cn
中国环境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广渠门内大街16号环境大厦1202、1005房间 邮编:100062
订阅电话:010-67102729 | 67102729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