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美丽中国
3上一版  下一版4
 
借全域旅游“东风” 推动产业融合产品创新
“十年禁渔”全面启动长江开始休养生息
陕西奏响生态空间治理“三部曲”
洞头“破堤通海”打造海上花园
图片新闻
 
版面导航
 
返回电子报首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1年1月13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十年禁渔”全面启动长江开始休养生息

 

本报综合报道 长江是我国生物多样性最具典型性的一条生态河流,为了扭转长江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保护母亲河,从2021年1月1日零时起,长江流域重点水域10年禁渔全面启动。

禁渔,因长江的生物完整性指数降到“无鱼”等级。长江“十年禁渔”政策首倡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曹文宣在采访中指出,“通俗的理解,就是渔民按照传统捕捞的方式、工具,已经捕不到鱼了。我们再不保护长江,资源以后就很难恢复了。”

可见长江流域重点水域的生态保护,既关乎未来老百姓的餐桌上是否有鱼可吃,也关乎整个水生态系统的平衡。“禁渔不仅是保护鱼类的举措,而且是关于修复长江生态、保护自然资源的问题,这将关系到可持续发展。”曹文宣说,因此,把保护和修复长江流域生态环境放在压倒性位置,长江“十年禁渔”将是重要举措之一。

而长江禁渔为何需要10年之久?曹文宣表示,长江里最常见的“四大家鱼”青、草、鲢、鳙等鱼类通常需要生长4年才能繁殖,连续禁渔10年,它们将有2至3个世代的繁衍,种群数量才能显著增加。野生鱼类种群的恢复将有利于长江整体生态环境的修复,并为养殖鱼类提供优质的种质资源。

可见,“十年禁渔”对长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修复的意义不言而喻。事实上,长江流域分布有4300多种水生生物,曾经是白鱀豚、长江江豚、白鲟、中华鲟、长江鲟等众多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栖息乐园。前些年,长江水域生态功能不断退化,白鱀豚、白鲟已经功能性灭绝,中华鲟、长江江豚,还有长江鲟等这些特有水生生物濒临灭绝,保护形势十分严峻。

近年来,为拯救这些珍稀濒危水生生物,沿江各省市贯彻落实“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战略部署,在抓紧抓实长江禁捕等工作的同时,先后发布实施中华鲟、长江江豚、长江鲟等拯救行动计划,组建保护联盟,开展了自然栖息地修复、人工迁地繁育、遗传基因保种、生态调度、增殖放流等系列保护措施,给水生生物留出喘息之机,让长江得以休养生息。

“水生生物长期生活在水里,长江水域生态有没有恢复,水生生物最有发言权。” 农业农村部渔业渔政局局长张显良表示,保护长江水生生物、修复长江水域生态环境,是一项涉及面广、系统性强的重大工程,必须多地多部门联合发力、久久为功,方能取得最终胜利。下一步,将围绕长江的流域性、系统性特点,进一步加大统筹协调力度,健全跨地区、跨部门的长效保护机制,编制实施《长江生物多样性保护工程建设方案》,持续抓好长江“十年禁渔”为重点的水生生物保护行动,努力贯彻‘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战略部署,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

农业农村部长江流域渔政监督管理办公室主任马毅则表示,农业农村部将继续会同有关部门和各级地方党委政府,持续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深入打好长江“十年禁渔”持久战,确保禁捕取得扎实成效,推动早日重现水清岸绿、鱼翔浅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美景。

 
3上一篇  下一篇4  
  


中国环境网 http://www.cenews.com.cn
中国环境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广渠门内大街16号环境大厦1202、1005房间 邮编:100062
订阅电话:010-67102729 | 67102729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