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版:攻坚战报-四川篇
3上一版  下一版4
 
蓝天变多了 “气质”变优了
 
版面导航
 
返回电子报首
2021年1月21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蓝天变多了 “气质”变优了

 

◆王小玲

清晨的绵阳,万物复苏。在涪江边上,中国科技城马拉松俱乐部的队员们像以往每个清晨一样,奔跑在绿色环绕的三江湖湿地公园。6年间,他们在奔跑中见证了绵阳大气环境的变化。

同样感觉空气改变的,还有成都市民陈柳西。“在成都生活了10多年,可以明显感觉到蓝天变多了,气质变优了,污染减少了。”据统计,成都市中心城区遥望雪山从2015年的16次增加到2020年的75次。

近年来,四川紧紧围绕打赢蓝天保卫战,抓关键、补短板、强弱项,持续改善环境空气质量。2020年,全省空气质量优良天数率为90.8%,同比2015年升高5.6个百分点。未达标地级及以上城市PM2.5平均浓度为35微克/立方米,同比2015年下降28.6%。提前15天完成国家下达的“十三五”目标,空气质量达标城市增加至14个。

大力削减排污总量

抢抓每一个蓝天

“以前的电解铝项目都是用火力发电,需要大量燃烧煤,我们看中了广元丰富的水资源,将动力改成了水电。”广元市林丰铝业总经理郭庆峰说,项目转型升级,总投资23亿元,在川渝地区首家实现净化脱硫超低排放。

郭庆峰算了一笔账,项目全部达产后,年用电量34亿度,可以减少使用标煤42万吨/年,减少碳排放92万吨/年,二氧化硫排放减少90%,达到3000吨/年,粉尘减少降低了80%。

广元绿色水电铝材一体化项目是四川产业结构调整的缩影。

四川省生态环境厅总工程师赵乐晨介绍,四川将大气污染防治列为全省环保“一号工程”,相继修订了《四川省大气污染防治法实施办法》和《四川省环境空气质量激励约束考核办法》,出台打赢蓝天保卫战、柴油货车污染治理攻坚战、挥发性有机物综合治理等一系列实施方案,划定了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执行大气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四川大气环境质量的改善,是以时保天、以天保月、以月保年,一微克一微克抠出来的,也是一小时一小时保、一个点一个点控,一座城一座城守下来的。”

为减缓污染物累积,四川从源头上入手,加快调整产业和能源结构,以工业源、移动源、城市面源为重点,全力削减污染排放总量。

在优化产业结构调整上,全省累积压减粗钢产能497万吨、炼铁产能227万吨,淘汰退出水泥产能186万吨、平板玻璃产能275.53万重量箱,压减水泥产能400万吨,淘汰落后产能企业982家,累积排查整治“散乱污”企业3.3万家。

同时,在完成火电超低排放改造的基础上,四川完成火电超低排放改造690万千瓦、水泥行业深度治理33家45条生产线,淘汰燃煤小锅炉547台,全面启动钢铁行业超低排放改造。

值得一提的是,厅长带队主动与发改、经信、交通和气象等省直部门座谈,就涉及产业、能源、交通等结构调整深入研究,出台了水泥行业错峰生产、交通运输领域大气污染防治、建筑工地扬尘控制标准等系列政策标准文件。

在加快能源结构优化上,2019年全省水电装机累计达7689万千瓦、风电297万千瓦、光伏189万千瓦,全省清洁能源消费占比达53.7%,煤炭消费总量减少到6000万吨,煤炭消费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下降到28.3%,比2015年降低8.37个百分点。

厅领导带队“一对一”帮扶

集中攻克雾霾和臭氧

冬季,雾霾防控是重头戏。1月11日一大早,王前程就从成都出发,一路前往他的冬季大气污染防治攻坚帮扶城市——内江。

在四川省煤焦化集团有限公司、隆昌市金林陶瓷有限公司等10余个重点企业,王前程和帮扶人员一行现场帮扶指导了有关企业的氮氧化物管控、在线监测设备运维、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执行等方面。

检查后,王前程与内江市副市长曹斌交换意见,要求继续督促企业切实履行好生态环境助推责任,引导企业加快推进超低排放改造,提升污染防治水平。

早在2020年12月中旬,针对冬季气象不利条件,四川省政府召开冬季大气污染防治攻坚专题会,四川省生态环境厅也从全省抽调环境管理、监测、执法、科研等骨干力量,由6位厅领导带队,赴12个重点城市分4轮开展为期两个月的冬季攻坚帮扶。截至1月15日,6个帮扶组共检查点位1116个,发现问题点位864、占比77%,涉嫌环境违法点位116个、占比13%。

而这一举措,主要借鉴了夏季臭氧帮扶经验。“2020年夏季,四川出现臭氧连片污染,涉及多个市州。”四川省生态环境厅大气环境管理处处长李德俊说,大气问题既有共性问题,也有个性因素。

2020年夏季3个月,四川省生态环境厅5位厅领导带队对10个重点城市开展臭氧污染防控攻坚驻点帮扶指导。“不仅送政策、送方案、送技术,还到企业开展现场培训和专项执法。”

各地因地制宜想出了不少“妙招”。自贡市建立大气攻坚微信群,每小时发布空气质量预报并实时调度行业企业错峰;乐山市主动邀请省内外高校及科研单位专家开展现场指导;眉山市对全市792家VOCs污染源逐一开展监督帮扶;绵阳市对空气质量排名靠后的县区政府领导和重点企业负责人实施约谈等。

帮扶期间,全省出动人员2622人次,统一调配移动走航车和便携式监测设备,开展VOCs走航388次,累积走航时长804小时,对重点行业开展连续监测,每日发布臭氧污染形势预报,收集地方工作动态,推送臭氧污染防控专报,指导各市开展臭氧攻坚。

“这次帮扶,为四川省臭氧防控特别是VOCs治理摸排了家底,找准了短板,接下来要进一步完善VOCs治理清单,推动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再上新台阶。”赵乐晨说,相关专家通过对高排放疑似企业进行行业统计分类,发现四川省高浓度出现次数较多的,主要集中在表面涂装、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家具制造、印刷和包装、橡胶和塑料制

品制造、加油站等6个行业,为今后精准治污指明了方向。

从数据上看,成效显著。全省臭氧平均浓度142.7微克每立方米,较帮扶前(2020年1月~6月)下降3.8微克每立方米;以臭氧为首要污染物的超标天数较帮扶前(2020年1月~6月)减少5.2天。全省优良天数率为90.7%,同比上升两个百分点,较帮扶前(2020年1月~6月)上升3个百分点。

此外,为积极应对污染天气,夯实应急减排基础,四川多次修订完善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实施重点行业绩效分级,完善应急减排清单,1.9万家企业纳入管控,编制重点企业“一厂一策”方案1168家,把涉及民生保障、绩效考核达到绿色的纳入豁免范围,避免“一刀切”。

组建“智囊团”

以科技创新还美丽蓝天

在此次攻坚帮扶中,有多种“黑科技”亮相。无人机,走航监测车、红外热成像仪、手持快速检测仪等装备陆续“上岗”。

环境监测走航车就是一个重要角色。“车的顶部安装有检测雷达,相当于走航车的耳朵和眼睛;车内则装着它的大脑,工作人员在车里通过电脑,就可以获取实时监测数据,一有数据出现异常,马上就可把违规企业抓个正着。”李德俊说。

赵乐晨认为,蓝天保卫战是一场硬仗、苦仗。在大数据时代,实施精准治污和科学管控,是打赢这场战的基础。针对盆地地形和不利气象条件,四川加强智慧大气信息化建设,整合经信、住建、交通、气象等管理部门,火电、钢铁、水泥、玻璃等重点行业数据,建成西南空气质量预测预报中心。

“3天~7天空气质量预测准确率超过90%。”李德俊说,通过充分运行人工智能,整合大数据平台分析,建成了“四川省空气质量调控综合决策系统”。

川渝两地一衣带水、山水相连,大气环境相互影响。在“唱响”成渝双城经济圈的基础上,两地生态环境部门召开大气污染防治联席会,签订《深化川渝两地大气污染联合防治协议》,协议的内容之一,就是明确双方积极争取大气污染防治中央资金、项目和科研支持,深入开展大气污染形成机理、传输规律及控制对策科研攻关,针对共性问题联合出台政策措施、技术规范和指导性文件,加快环境空气质量改善。

于是,四川的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有了院士专家团队的坚持。联合重庆市推进“成渝地区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技术与集成示范”重大科技专项,联合北京大学等11家国家级科研机构,开展成都平原臭氧联合观测。建立成都院士(专家)工作站,这是全国首个政府主导的大气科研平台,通过张远航、贺克斌、柴发合3名知名院士(专家)加盟,成都市有望迈入全国城市大气科研第一梯队。

此外,四川还加快大气监测网络建设,全省累计建成大气质量监测国控站94个、省控站158个、区域传输通道站19个、空气质量网格化微站2750个、超级站6个,移动走航车35辆。

数 读

大气环境质量

2020年,四川省空气质量优良天数率为90.8%,同比2015年升高5.6个百分点

未达标地级及以上城市PM2.5平均浓度为35微克/立方米,同比2015年下降28.6%

提前15天完成国家下达的“十三五”目标,空气质量达标城市增加至14个

四川省累积压减粗钢产能497万吨、炼铁产能227万吨

淘汰退出水泥产能186万吨、平板玻璃产能275.53万重量箱,压减水泥产能400万吨

淘汰落后产能企业982家,累积排查整治“散乱污”企业3.3万家

完成火电超低排放改造690万千瓦,淘汰燃煤小锅炉547台

水电装机累计达7689万千瓦、风电297万千瓦、光伏189万千瓦,清洁能源消费占比达53.7%

煤炭消费总量减少到6000万吨,煤炭消费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下降到28.3%,比2015年降低8.37个百分点

出动人员2622人次,统一调配移动走航车和便携式监测设备,开展VOCs走航388次,累积走航时长804小时,对重点行业开展连续监测

四川省累计建成大气质量监测国控站94个、省控站158个、区域传输通道站19个、空气质量网格化微站2750个、超级站6个,移动走航车35辆

四川省生态环境厅领导带队开展帮扶攻坚,截至1月15日,6个帮扶组共检查点位1116个,发现问题点位864、占比77%,涉嫌环境违法点位116个、占比13%

 
 
  


中国环境网 http://www.cenews.com.cn
中国环境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广渠门内大街16号环境大厦1202、1005房间 邮编:100062
订阅电话:010-67102729 | 67102729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