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版:攻坚战报-广西篇
3上一版  下一版4
 
以“走在前”精神奋斗出闪亮成绩单
 
版面导航
 
返回电子报首
2021年1月21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以“走在前”精神奋斗出闪亮成绩单
广西生态环境展现“党旗红”“生态绿”“常态蓝”画卷
广西蓝 韦善康 摄
执法支队人员对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进行日常巡查
近年来,广西在土壤污染防治上持续发力,保障粮食安全
2019年广西生态环境监测人员大比武
“帮企减污”系列活动培训班授课现场
广西红树林 苏博 摄
“红馆”,即党员教育馆,馆内拥有8个专题共600多个视频影像,2018年2月建成至今,已有290批次、近7000名党员干部到馆内开展学习教育活动。
图为广西壮族自治区环境监察总队(现更名为广西壮族自治区生态环境厅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局)在“红馆”开展主题党日活动。
 

“走在前”是“责任重于泰山”的历史担当。为巩固和扩大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2014年,广西壮族自治区生态环境厅以更高标准、更高要求继续深入践行教育实践活动的要求,率先在全国生态环境系统提出学习《决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走在前、班子建设走在前、改进作风走在前、服务基层走在前的“走在前”机关核心文化。

首先,狠抓制度建设。广西生态环境厅做到常讲党性建班子,常用党规带队伍,常抓党建干事业,常正党风保廉洁。在建强各级领导班子上,建立队伍建设与业务建设双融双促“六项制度”;在加强厅领导干部自身建设上,提出了厅党组成员“五项要求”;在推进干部队伍思想作风和廉政建设上,提出了“四常、四同、四干、四珍惜”制度要求,规范了机关工作、业务、服务秩序,使得机关和直属单位干有标尺、行有章法、学有样板。激励干部职工献身生态环境事业,发扬广西环保人“咬着牙干、握着拳干、硬着头皮干、顶着压力干”的四干精神,打造“党委政府信任、人民群众满意、污染企业惧怕”的为民务实清廉部门,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氛围。

经过多年淬炼,广西生态环境厅“走在前”机关核心文化与时俱进,内容升级为从严治党走在前、从严治厅走在前、从严履职走在前、从严廉政走在前、从严塑风走在前,不断激励党员干部创新争优,为生态环境保护提供精神动力。

1月6日深夜12点多,“滴滴……”广西生态环境厅大气处处长宋红军的手机显示“广西大气工作交流微信群”上,大气预报员在深夜里发来了工作信息。与深夜的万籁俱静不同,这个群仍然信息不断,14个市的大气工作骨干们还在讨论着守护蓝天白云的做法和效果。目前,广西已建成秸秆视频在线监控点位608个,监控覆盖面积7636平方公里,并首创了“秸秆焚烧预报指数”,科学指导各地开展限烧区有组织焚烧管理,变被动“救火”为主动合理焚烧处理,满足农业生产和环境质量要求。自2018年以来,广西已连续三年实现全区环境空气质量达标,2020年,全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达到97.7%,同比提高2.9个百分点;PM2.5平均浓度达到26微克每立方米,同比下降16.1%,首次实现全区14个市设区城市全面达标,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和PM2.5创有监测数据记录以来最优水平,广西和14个设区市超额完成“十三五”目标任务,实现了让空气质量“走在前”的目标。

广西水资源总量排名全国第三,水资源利用和保护不仅事关全区人民的饮水安全和经济发展,还关系到下游粤港澳的用水数量和质量。“十三五”期间,广西坚持“保好水、治差水、护饮水”原则,自治区党委、政府将“四江”流域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列为全区13项重大事项和重点工作之一,抽调骨干力量组成“专业查污”工作队,脚步遍布“四江”沿岸,利用无人机、无人船等先进技术装备开展地毯式排查,全面摸清污染“病灶”,对症下药、多管齐下、多方发力,点、线、面协调同进,形成上下一体、系统整治的合力,以钉钉子精神解决水环境突出问题,流域水质持续改善。玉林市创新畜禽养殖污染治理模式解决了跨省区流域环境治理难题,成为2018年国务院第五次大督察发现的130项(广西4项)典型经验做法之一,九洲江污染治理成为跨省区流域环境治理典范。2020年,全区52个国家地表水考核断面水质优良(达到或优于Ⅲ类)比例100%,全国排名前列;7个入海河流断面和37个地级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全部达到国家考核目标要求;70段黑臭水体消除比例100%;400个市级和722个县级水源地环境问题全部按国家要求整治完成,“十三五”碧水保卫战圆满收官,实现了广西水环境质量始终在全国“走在前”的目标。

土壤环境质量关系百姓民生福祉,关系国土生态安全。广西深入推进净土保卫战,2020年累计推进农用地安全利用工作面积达到889.05万亩,重点重金属污染物排放量与2013年相比减排比例达到15.19%,提前完成“十三五”国家考核目标任务,解决一批土壤(重金属)污染历史源问题并取得明显成效,广西农用地土壤详查工作质量及进度均走在全国前列,河

池市国家级土壤污染综合防治先行区建设取得典型经验,柳州市启动土壤污染防治基金试点探索。广西是全国第3个全面完成土壤分析测试数据上报工作的省份,质控合格率均符合国家要求,初步采样调查采样地块污染捕获率达95%,位于全国前列,实现了土壤环境质量持续改善“走在前”的目标。

“十三五”期间,广西生态环境监测能力建设搭建了卫星遥感应用中心,建立自然保护区“空天地一体化”监测监管系统,开发生态野外核查系统,实现了遥感监测、核查验证以及生态保护督查督办联动机制。生态遥感监测覆盖自治区—市—县三级,实现了以县域、市域为单元的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截至2020年11月,左右江流域革命老区(百色、崇左、南宁)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和修复试点工程已完成投资77.78亿元。广西区域空间生态环境评价“三线一单”报告顺利通过生态环境部技术审核。广西全面加强红树林保护修复工作,现有红树林面积9330.34公顷,红树林总面积位居全国第二。截至2020年10月底,北仑河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类从成立初记录的145种增至287种,种类数量增加近一倍,其中8种鸟类为2019年以来新发现种,表明红树林已成为候鸟迁徙的安全通道及栖息地。2017年以来,共有9个县市荣获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称号,3个县区被命名为“两山”教育基地,广西的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创建数量在全国排名第12,西部第三。2020年12月22日,广西崇左白头叶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广西壮族自治区辐射环境监督管理站和南宁市三峰能源有限公司入选第七批国家环保科普基地。至此,广西已获批7个“国家环保科普基地”,国家生态环境科普基地数量全国排名第四,生态文明建设持续走在前。

近年来,广西生态环境厅共有30多项工作在广西和全国“走在前”。蓝天白云、水清岸绿、鸟语花香,这是广西八桂大地生态环境画卷,也是广西生态环保铁军的工作成效。

梁雅丽 昌苗苗

数 读

大气环境质量

2020年全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达到97.7%,同比提高2.9个百分点

PM2.5平均浓度达到26微克每立方米,同比下降16.1%

水环境质量

2020年,全区52个国家地表水考核断面水质优良(达到或优于Ⅲ类)比例100%

7个入海河流断面和37个地级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全部达到国家考核目标要求

400个市级和722个县级水源地环境问题全部按国家要求整治完成

土壤环境质量

2020年累计推进农用地安全利用工作面积达到889.05万亩

重点重金属污染物排放量与2013年相比减排比例达到15.19%

自然生态环境

广西现有红树林面积9330.34公顷,红树林总面积位居全国第二

截至2020年10月底,北仑河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类从成立初记录的145种增至287种,种类数量增加近一倍,其中8种鸟类为2019年以来新发现种

 
 
  


中国环境网 http://www.cenews.com.cn
中国环境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广渠门内大街16号环境大厦1202、1005房间 邮编:100062
订阅电话:010-67102729 | 67102729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