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观点
3上一版  下一版4
 
应对气候变化与生态环境协同治理吹响集结号
补齐短板,提高海洋环境保护执法效能
进水超标不是排放超标的挡箭牌
数字监管
问题曝光之后才解决背后是不作为
加强技术合作助力绿色“一带一路”建设
精准识别逃避监管的违法行为
 
版面导航
 
返回电子报首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1年1月27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问题曝光之后才解决背后是不作为

 

◆徐立文

日前,某省电视问政节目曝光了该省某市城区雨水管网入河口存在暗管排放红色污水且气味刺鼻的问题。该市生态环境部门负责人承认,在两年多时间内多次接到群众举报,也曾组织过排查,但由于涉及区域过大,问题复杂,一直没能找到原因。问题曝光后,当地党委政府组织多个部门联合行动,仅用了几天时间就查清了问题根源。

未曝光时解决不了,曝光后快速解决,这一方面反映出一些地方有关部门存在慢作为不作为的嫌疑,对一些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生态环境问题,仍然存在重视不够、推进不力等现象。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在一些复杂问题面前,生态环境部门面临单打独斗、监管乏力的困境。环境治理是一个系统工程,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应坚持系统思维,凝聚各方力量。

地方党委政府要当好指挥员。《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办法》中明确规定,地方各级党委政府对本地区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负总责。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地方党委政府不能当“甩手掌柜”,而应靠前指挥,亲力亲为,统筹协调市场、行政、法治、科技等多种资源和各方力量,多措并举,综合施策,系统治理,切实解决好生态环境难点、堵点、痛点问题。同时,负有生态环境监管责任的各有关部门,要增强大局意识,坚决摒弃“污染防治是生态环境一个部门的事”这一错误观念,共同把好事办好。

生态环境部门要当好先锋队。当前的生态环境问题有许多难啃的“硬骨头”,更需要生态环境部门发挥职能优势,精准施治。地方生态环境部门要大力发扬铁军精神,冲锋在前,攻坚克难。同时,新形势下要更加注重工作的方式方法,对企业要坚持严管与厚爱相结合,对生态环境轻微违法行为,可以学习借鉴《山东省生态环境行政处罚裁量基准》文件中对轻微违法行为免予处罚的有关规定,为企业松绑减压。对屡教不改、情节严重的,要从严从重处罚,切实做到帮扶有温度,惩罚有力度。

企业要当好主力军。企业环境违法行为一旦被查处,不但会受到生态环境等部门的处罚,还会被纳入环境信用评价范围,直接影响企业信贷等行为。企业作为污染治理的主体,要强化环境保护意识,克服侥幸心理,算好经济账、环保账和长远账,坚决杜绝损害环境的行为。

群众要当好监督员。人民群众是生态环境违法行为最直接的观察员和最称职的监督员。不少生态环境问题都是靠热心群众推动得以解决。日前,山东省颁布相关文件,通过奖励举报鼓励公众参与环境管理,强化社会监督,这种做法值得推广。

 
3上一篇  下一篇4  
  


中国环境网 http://www.cenews.com.cn
中国环境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广渠门内大街16号环境大厦1202、1005房间 邮编:100062
订阅电话:010-67102729 | 67102729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