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观点
3上一版  下一版4
 
深入开展土壤污染防治行动的建议
合川精准高效治污推动高质量发展
在海南自贸港建设过程中践行好“两山”理论
统筹地上地下,完善水生态环境管控制度
 
版面导航
 
返回电子报首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1年2月5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在海南自贸港建设过程中践行好“两山”理论

 

◆叶庆亮 杨礼富

建设海南自贸港是重大国家战略,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举措。绿水青山,碧海蓝天,是海南发展的最大本钱。生态文明建设事关海南长远发展。“两山”理论为解决海南当前面临的环境问题提供了科学的行动指南,也为正确处理自贸港建设过程中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提供了重要的方法论原则,更为海南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强大的思想遵循。因此,在自贸港建设全过程中,要坚定不移地践行好“两山”理论,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全力推进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

把制度建设摆在突出位置。保护生态环境必须依靠制度、依靠法制。要着重加强生态环保领域制度集成创新,加快完善生态环保体制机制建设,用制度为自贸港生态文明建设保驾护航,增强自我发现问题和自动纠错能力。要做好顶层设计,完善环保法律体系,构建具有海南特色、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同时,生态环境保护的执行与落实,关键在领导干部,要构建好以绿色发展为导向的评价考核体系,健全绿色政绩考核评价制度,强化生态文明绩效评价考核和责任追究,并作为干部奖惩和提拔的核心依据,从根本上推进海南自贸港生态文明领域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

集中整治环境突出问题。近年来,海南的生态文明建设不断深化,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提升,但成效并不稳固,污染问题时有反弹。因此,要在更加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基础上,集聚优势,补齐欠账,集中整治环境突出问题,制定操作性更强的环境治理计划,形成协调性更优的生态保护联动机制,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作出自贸港应有的表率。具体来说,就是要在继续大力开展生态环境六大专项整治、清洁能源岛、“禁塑”等生态环保专项工作的同时,突出抓好农村环境问题综合整治,如深化厕所革命、构建污水垃圾科学治理体系、建成人居环境整治长效机制等。

加大生态保护与修复力度。多年来,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城镇化进程不断加速,海南生态空间遭受持续威胁和深度挤压,生态破坏事件时有发生,地产开发、农业开垦等不断向生态领域蔓延,强行割裂生态的整体性和连通性,生物多样性减少的趋势未能得到有效遏制。因此,要建立可持续生态保护补偿机制,保护好山水田园自然景观,按照系统修复、整体保护、综合治理的思路,科学布局,点线面结合,实施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修复工程,构建好全岛空间生态安全格局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网,全面提升海南生态系统整体质量及其稳定性,为美丽自贸港建设打下坚实的生态基础。

加倍重视海岸线治理保护。海岸线是海洋经济的生命线、黄金线,不但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和资源价值,更是重要的国家战略资源。高质量建设自贸港,尤其要重视海岸线生态保护,加快推进完善陆海统筹机制,严禁海岸带粗放低效利用和碎片化圈围开发。要重点遏制工程项目侵占、房产开发扩张、近海养殖滥挖等,及时清除白色垃圾、烂尾项目、废弃渔船等,坚决杜绝二次甚至多次污染,严防海岸带水质恶化、生物多样性锐减、原生植被破坏和生态系统崩塌等,确保环岛海岸带鸟禽等动物的活动、迁徙及繁衍生息。

擦亮绿色发展生态底色。要筑牢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生态底色。推动生态产业化,在保护中培育生态产业,全力推进休闲农业、观光农业、文创农业等新业态发展,将生态环境优势转化为生态经济优势。推进产业生态化,大力构建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产业结构和生产方式,催生绿色产业为主的经济社会发展新增长点。推行绿色生态文化,以绿色循环低碳发展为方向,着力构建绿色文化价值体系,从绿色文化培育、生态文化创新等入手,全面谋划,全线发力,将海南自贸港绿色发展生态底色擦得更亮。

让人民群众成为自贸港建设中“两山”理论的践行主体。人民群众是生态文明建设最广泛的参与主体,更是自贸港建设的推动者和受益者。推进海南生态文明建设,关键在于激发全体居民的主体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要加强普及全岛群众的生态环保意识,促进全岛生产生活方式绿色化,使每位居民都清醒意识到环境保护对海南自贸港建设的极端重要性。这不仅需要由政府主导的自上而下的持续推动发力,更需要由人民群众参与的自下而上的积极主动践行,合力开创生态环保全民行动的新局面,齐心协力将建成美好自贸港高质量落到实处。要加大宣传教育,营造浓厚的生态文化氛围。常态化开展宣传和教育,坚持从娃娃抓起,充分利用课堂教学、社会实践、价值引领等方式,普及生态文明法律规范和科学知识。将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根植人心。倡导绿色生活和绿色消费,增强全民节约意识、环保意识和生态意识,培养居民生态道德和行为习惯,在全岛树立崇尚绿水青山的社会新风尚。引导公众广泛参与和积极监督,维护公众环境权益。充分发挥各类社团、民间组织及志愿者的示范引领作用。

作者单位: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科技信息研究所

 
3上一篇  下一篇4  
  


中国环境网 http://www.cenews.com.cn
中国环境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广渠门内大街16号环境大厦1202、1005房间 邮编:100062
订阅电话:010-67102729 | 67102729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