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攻坚
3上一版  下一版4
 
宁波I/M闭环管理便民又利企
河湖治理“白云模式”是怎样炼成的?
公告送达
无锡市生态环境局履行行政处罚决定催告通知书
无锡市生态环境局履行行政处罚决定催告通知书
 
版面导航
 
返回电子报首
下一篇4 2021年2月23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一站式服务平台助力机动车污染防治
宁波I/M闭环管理便民又利企

图为技术人员利用仪器监测路面行驶机动车的尾气排放情况。黄泽振摄
 

本报记者朱智翔 晏利扬 通讯员王巧玲 王璐

“现在规定虽然严了,但还是很方便,只要在手机屏幕上点几下,很快就能找到既有资质、又近又好的汽车排放治理维修站。”

日前,得知爱车年检尾气排放不合格后,浙江省宁波市的刘先生淡定地拿出手机,点开微信小程序,搜了搜附近的汽车排放治理维修站(M站)。通过在线预约,刘先生很快便将车送去了一家评价较高的M站维修。经维修后,车辆顺利通过了检测站(I站)复检。

一部手机“搞定”汽车尾气排放检测维修,是当前宁波开展机动车排放检验与维护I/M制度试点工作的缩影。不久前,宁波全面推行汽车排放“检验—维修—复检”闭环管理,对所有检测超标车辆进行锁定,要求此类车辆必须前往有资质的M站维修,无M站维修记录不得复检。

截至目前,宁波M站数量扩增至495家,万余辆超标车通过M站维修治理并复检合格,月均维修车辆数和M站数量位居浙江首位。同时,I/M制度试点工作开展以来,全市未发生大规模信访投诉,社会舆情平稳,实现了让刚性措施柔性落地。

■ 扩面提质,健全排放治理网络

“以前汽车尾气检测不合格,车主通常随意找个汽车维修点进行维修。花了钱但维修不到位、花少钱应付检测等机动车尾气检测维修领域的乱象丛生。”宁波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说,不仅机动车尾气污染治理成效大打折扣,而且车主、维修机构、检测机构三者之间的矛盾纠纷也时有发生。

为进一步让机动车尾气污染治理落实到位,宁波市生态环境局和交通运输局联合制定印发了《关于建立宁波市机动车排放检测与维护(I/M)制度实施方案的通知》,明确凡经机动车排放检测机构(I站)或道路监督执法检验排放超标的机动车,需要到具备资质的维护站(M站)进行维修治理,经M站治理维修合格并上传车辆维修信息后,I站凭借维修记录方可对车辆进行复检,合格的车辆才能出具排放检验合格报告。

机动车排放检测与维护(I/M)制度试行初期,宁波尾气检测维修领域的一些问题、短板也逐渐暴露了出来。

“经过调研,主要存在M站数量规模不足、区域分布不合理、品牌车型不齐全、维修能力和服务水平不高等问题。”宁波市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管理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针对这些瓶颈问题,宁波围绕M站“扩面、提质、便民”的总目标,因地制宜,实施了一系列针对性措施。

不仅如此,区域分布不合理、品牌车型不齐全的问题也急需解决。对此,宁波统筹考量全市M站的布局分布,尤其针对北仑、镇海、江北等地重型货车维修需求,动员当地符合条件的大型车辆维修企业纳入M站,确保涉港物流行业稳定,切实做到了各区县市、各品牌车型全覆盖。

扩面是基础,提质更关键。“在不断推进全市M站建设申请的同时,我们还安排了专人加强申请企业资质审查把关,严格检测及维修数据审核,做好异常数据判断处理,并开展I/M制度闭环绩效评估,实现了机动车检测维修量质并举、速效同增。”宁波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说。

■ 着眼便民,打造一站式服务平台

“以前车辆年检一检就是大半天,很焦虑。”说起以前,刚完成爱车检测的毛先生倒起了苦水,“有些地方车辆安全检测和尾气检测是分开的,到哪儿都排队。更担心的是如果检测通不过,不知道要到哪里维修。万一找到不靠谱的维修站,检测维修来来回回跑多趟不说,花了钱却没有修好,真是费钱费时又伤神。”

毛先生遇到的问题,成了当时宁波有车家庭颇为头疼的问题之一。为此,宁波在机动车检测维修机构扩面提质的基础上,用数字赋能车辆检测,开发上线了I/M综合服务平台,并与交通运输部汽车维修电子健康档案系统互联互通、双轨并行,与生态环境部门监管平台实时数据交互,实现了同市车检“一件事”改革流程无缝对接,为广大车主及维修企业带来了便利。

“平台上线后,车辆尾气排放检测超标的车主只要登录平台的微信小程序,就能在电子地图上快速获取附近M站的地址定位,查询到M站的备案情况、车主评价、收费标准、质量信誉、通过率等信息,便于车主择优选择信誉度高的M站就近预约修车。维修结束后,车主还可对维修企业进行点评,供其他车主参考。” 宁波市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管理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说,方便的不只有车主,还有车辆维修企业。维修企业工人可以直接在手机上上传车辆维修结算清单、维护工位照片等维修记录,不用写记录单、录入电脑,既节省了人工,又节约了时间成本。

“如今像我这样一次检测尾气超标,维修后再检测,也就不到半天时间,真是方便。”从过去说回现在,毛先生给宁波I/M制度便民举措点起了赞。

除了借助信息化手段之外,宁波还从体制机制创新和检测维修能力水平提升等方面,让机动车检测维修变得更便捷、更高效。

在体制机制创新方面,宁波从实际出发推行尾气轻微超标车辆“容缺处置”机制,对于因预热不足、排气系统有异物等原因导致尾气轻微超标的私家车辆等,不强制要求M站维修治理,可自主调整后参加复检,既方便了车主,又节约了资源。

■ 严格监管,遏制弄虚作假行为

“这辆车好像有点问题,15分钟前尾气检测还是不合格的,15分钟后再检测就合格了。怎么可能这么快!”2020年4月,宁波市生态环境局慈溪分局执法人员在对慈溪市某机动车排放检验机构的排放检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时发现,一辆柴油货车在短短15分钟内尾气检测结果由“不合格”变成了“合格”。

带着疑问,执法人员立即对该车辆检测过程进行了倒查。通过对监控视频的仔细翻看和检测记录的反复比对,执法人员终于找出了真相。原来,车辆在一次尾气检测结果超标存疑后,二次检测时采样管中途脱落,导致未能满足“采样管要插入排气管400mm深度”的规范要求,从而使得部分空气混入排气管,致使排气管中烟度值发生明显下降。

对于这一情况,现场检测人员未规范操作,审核人员也未严格审核,遂使该车辆前后仅仅15分钟尾气检测结果却“天壤之别”。

对此,宁波市生态环境局慈溪分局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对该机动车检验机构作出了罚款十万元的行政处罚,并进行了相应的记分处理,若一定时间内记分分数达到限值,要予以约谈、停站等处理。

“这起案件的查处充分展现了宁波杜绝检测与维修企业弄虚作假行为、保障车主合法权益的力度和手段。而I/M制度实施成败的关键就在于能否杜绝检测与维修企业弄虚作假行为,能否保障车主的合法权益。” 宁波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坦言。

自I/M制度实施以来,宁波上下联动,部门协同,多措并举,严格监管机动车检测维修,全面遏制机动车检测维修中的弄虚作假行为。

宁波市生态环境部门以记分制管理为抓手,采取现场检查、视频抽查、数据倒查等方式对机动车检验机构实施全覆盖检查,2020年度累计开展现场检查153家次,核查检测数据视频超20万辆次,对9家检验机构违规行为进行记分处理,对1家检测机构弄虚作假行为作出行政处罚。

“在严格监管的保驾护航下,I/M闭环制度有序推进,致使宁波机动车排放初检和复检合格率分别同比提高了4.9%和11.2%。” 宁波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宁波将深入推进I/M闭环制度,严厉打击机动车检测维修违法行为,不断强化机动车排放污染治理,持续改善大气环境空气质量。

 
下一篇4  
  


中国环境网 http://www.cenews.com.cn
中国环境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广渠门内大街16号环境大厦1202、1005房间 邮编:100062
订阅电话:010-67102729 | 67102729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