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文化
3上一版  下一版4
 
二十年过去了,我们为什么还怀念他?
未曾忘却的苇岸
文学,是他心里捧出的阳光
 
版面导航
 
返回电子报首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1年3月3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二十年过去了,我们为什么还怀念他?

 

◆本报记者王琳琳

叶赛宁说:在大地上我们只过一生。

这一生,如果放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只是短短的瞬间。然而,就是这样的瞬间,有人光彩夺目,有人明灭闪烁,甚至有人黯淡无光。

苇岸的一生,无疑是光明的。

他是纯正的自然主义者,是大地的儿子,是游吟诗人,是“二十世纪最后一位圣徒”。他使很多人意识到:我们人活着,不单单是为自己、亲人、别人活着,还为万物活着,也正因为此,人才有了重量,同时发出光芒。

因为早逝,苇岸留下的作品不算太多,但其人格力量和文字魅力,在他离去二十多年后,仍然广受好评与追念,并且随着时间的推进,其影响愈来愈深远而广泛。

他有一颗与万物荣辱与共的心

苇岸,原名马建国,出生并成长于北京市昌平区北小营村,一个被他称为“华北大平原开始的地方”。它的西部和北部是波浪起伏的环形远山,即壮美的燕山山脉外缘。每天日落时分,苇岸都幻想跑到山顶上,看看太阳最后降在了什么地方。

这个大平原的开端,给了他全部的童年和少年,也给了他一生都清澈澄明的善良与热爱。

苇岸热爱并敬畏大自然。在他看来,自然界中的万物是同存共荣而缺一不可的,因而“大地上的事情”都值得人们悉心关注。

他观察和赞美太阳、月亮、大地、小麦和自然中最可爱的生灵:蜜蜂、蚂蚁、喜鹊、其他飞鸟、林木以及鸟巢;他仔细敏感地捕捉着大自然季节的转换,在他的概念里,时间是同播种、劳动、繁殖联系在一起的。

“只要你天性能够感受,只要你尚有一颗未因年龄增长而泯灭承受启示的心,你就应当经常到大自然中走走。”苇岸说。

行走于大自然中的苇岸,怀揣着无比虔诚的心,他是大地忠实的倾听者、悲悯的观察者和智慧的思考者。

他记述清晨,“第一束阳光,满载谷粒的色泽和婴儿的清新,照到蜂场上。大地生气勃勃,到处闪亮。”他写早春,“三月是远行者上路的日子,他们从三月出发,就像语言从表达出发,歌从欢乐出发……”他描写秋天,“太阳的光芒普照原野,依然热烈。大地明亮,它敞着门,为一切健康的生命。”

苇岸热爱万物。在《我的邻居胡蜂》一文中,他详细记录了胡蜂的活动,还有极其悲壮的告别场景。“它们为我留下的巢,像是一只籽粒脱尽的向日葵盘或一顶农民的褪色草帽,端庄地高悬在那里。”在苇岸看来,这是它的家徽,是神对他的奖励。

为了写作《一九九八 廿四节气》,苇岸深入田野查看天气情况和地理变化,测量气温和风力,观察农作物的生长态势以及草木虫鱼的变化。在他的视野中,“整个田野很像一座太阳照看下的幼儿园”,而麻雀则是鸟类中的“平民”,是人类“卑微的邻居”,并且还发现“麻雀在日出前和日出后的叫声不同……”

编辑一平说:“人该有怎样的虔敬、高贵的心灵,才能由如此平凡、细微中,看到如此的美好,捧献出如此珍贵的言语,真挚、晶澈得如孩子的欢乐、泪水?”

在苇岸的自述《一个人的道路》中,苇岸写下这样一句话,“在中国文学里,人们可以看到一切:聪明、智慧、美景、意境、技艺、个人恩怨、明哲保身等等,唯独不见一个作家应有的与万物荣辱与共的灵魂。”

“与万物荣辱与共的灵魂。”多么振聋发聩的声音。

他的思考、写作和文字,使一贯被忽视、被蹂躏、被索取的土地被引向光明,被言说和倾听。在那个时代,这对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是新鲜的,对我们的文化传统来说也是新鲜的。

他有一个谦卑简朴纯粹的灵魂

“我希望我是一个眼里无历史,心中无怨恨的人。每天,无论我遇见了谁,我都把他看作刚刚来到这个世界的人。”

相信无论是谁,读到这样一句话,都会感到内心的震动。

这必须是一个拥有“天真如同婴儿般目光”的人才能说出的话语,更难能可贵的是,苇岸这样说了,也是这样做的。

为朋友,他待人诚恳,乐于助人。作家宁肯曾经偏离写作道路、从商很多年,和苇岸认识后,苇岸经常在各种场合叫上他,诗歌朗诵会、朋友画展、诗歌酒吧、朋友聚会等,帮助他结识了很多写作圈的朋友,也让他坚定了写作的信念。一代先驱诗人食指长期住在沙河精神病院,住在昌平的苇岸因此认为自己负有某种当然的责任,定期去看他,聊天,带去食品、书报,请他到外面餐馆吃一顿,改善一下伙食,坚持了好多年。

为信念,他身体力行,知行合一。苇岸是素食主义者。一直过着所求有度,简单生活,尽可能地减少消费,以蔬菜、水果、谷物为主食的生活,甚至严格到连鸡蛋都不吃。但是在性好酒肉的友人面前,他不强调自己因为自然的信仰所坚持的素食,反而说自己食素是源于体质和遗传,以免在强调自己信仰的同时,无意间有了贬损友人的含义。

有原则。作家兴安曾在上世纪90年代和苇岸、黑大春一起共同编辑了新生代文学的第一套丛书《蔚蓝色天空的黄金》。兴安负责小说卷,黑大春负责诗歌卷,苇岸负责散文卷。回想起编书时的情形,兴安说:“他在选择篇章的时候立场非常坚定,以散文家中好的作品作为尺度来编这本书。”作家周晓枫的散文作品在入选之列。但是苇岸直言不讳地告诉她,“如果编15个有你,编10个,你写得还稚嫩。”周晓枫说,说这话的时候,苇岸显得特别诚恳。

重守诺。苇岸待人接物处处为对方着想,答应过的事情时时记挂在心。在一次散文研讨会上,苇岸碰到时任百花文艺出版社编辑的作家谢大光,十分投缘。但因为时间短暂,未能深入交流。后来,苇岸写了一封情真意切的信给谢大光,表达歉意的同时,也表示想写一封关于百花社对散文建设的贡献和意义,以及他所认为的还应出哪些域外作家散文集的建议。在经过认真思考以及落笔的半年之后,苇岸寄来了一封充满建设性意见的书信体文章《散文的荣光》。后来,谢大光得知,那时苇岸身体已有不适,但他坚持完成了自己的承诺。

苇岸在一个作家最具创造力的年龄——三十九岁去世了。

作家张守仁沉痛地感到了一种丧失:中国失去了一位懂得劳动和爱情的善良的公民,中国散文界失去了一位富予独创性的有为的作家。

但时至今日,很多人还是常常想起他,想起他的音容笑貌,想起他的笑和话语,不仅因为文字,更因为他的诚恳、温暖、善良以及他的谦卑、清苦和忧郁。

“苇岸的遗产,有些是精神性的,有些则延伸到日常生活层面,其中包括友情。”作家周新京说。

“苇岸的存在,给中国文学的一个最直接而明白的启示是,作家必须首先是一个优秀的人。”作家林贤治说。

“常常怀念他,想起他,会促使我们自己变得更好一些,更善一些,更诚实一些,多一点爱心,多一点责任,多一点约束,多一点节制。让我们大家都像他那样,为他人的幸福而祈祷;像他那样,为我们这个星球的现在和未来而自觉简朴、节省资源、造福后代……”作家张守仁说。

无论为人还是做文,苇岸都是一个尺度,是人们的精神向导。

 
3上一篇  下一篇4  
  


中国环境网 http://www.cenews.com.cn
中国环境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广渠门内大街16号环境大厦1202、1005房间 邮编:100062
订阅电话:010-67102729 | 67102729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