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观点
3上一版  下一版4
 
用刑法严惩环评文件造假者
统一“度量衡”,实现产品生态价值,打造鄂州样本
野生动物入“保”提级后的因应之策
正面清单管理要确保正面效果
筑牢乡村生态屏障
加强环评全过程管理 斩断弄虚作假链条
 
版面导航
 
返回电子报首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1年3月5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筑牢乡村生态屏障

 

◆姜文来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日前发布,这是21世纪以来第18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文件要求,把乡村建设摆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位置,全面推进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充分发挥农业产品供给、生态屏障、文化传承等功能,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笔者认为,这对做好农村生态保护工作具有指导意义。

在打赢脱贫攻坚战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的重要任务,而生态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资金、技术、工程、人才等方面偏向城市生态建设和保护,乡村生态建设和保护工作相对薄弱。在推进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乡村生态保护只能加强不能削弱,不仅要为乡村振兴奠定基础,更要为美丽中国建设做出贡献。笔者建议,筑牢乡村生态屏障,应在以下几个方面扎实做好工作。

正确处理好生态与乡村产业的关系。随着乡村建设不断深入,乡村产业将向前迈进一大步。乡村产业的发展既为生态保护提供了机遇,同时也提出了严峻挑战。乡村产业发展绝不能走过去粗放发展的老路,必须走既保护生态又发展产业的新路子,这是新征程的必然要求,也是产业可持续发展的自身需要。走绿色发展之路,是处理好生态和乡村产业关系的有效路径。

构建农村生产生活绿色体系,促进农业生产和生活方式绿色转型。农业生产应充分考虑生态环境承载力,对于超载的地区,可通过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等方式,使其逐步回到生态环境承载力范围之内;对没有超载的地区,应以承载力限定生产规模。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广泛推行绿色技术,如节水、节地、节肥、节药技术等,减少资源投入。在生活方式上,逐步建立绿色消费体系,提高自觉保护生态的意识。

紧抓乡村生态屏障的“牛鼻子”。统筹布局生态、农业、城镇等功能空间,科学划定各类空间管控边界,划出乡村生态保护红线,严格遵守生态红线,用“长牙齿”的措施确保生态红线守得住、守得好。既提出硬措施,也要有相应的软措施来配套。比如,通过草原禁牧轮牧休牧和完善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稳步恢复草原生态环境,构建草原生态保护新格局。

 
3上一篇  下一篇4  
  


中国环境网 http://www.cenews.com.cn
中国环境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广渠门内大街16号环境大厦1202、1005房间 邮编:100062
订阅电话:010-67102729 | 67102729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