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特别报道
3上一版  下一版4
 
泰州:探索创新 不断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
 
版面导航
 
返回电子报首
2021年5月20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泰州:探索创新 不断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
编者按
里下河湿地景观
生物多样性科普宣教活动
生物多样性监测与调查
长江渔业增殖放流活动
普通鵟
鸳鸯
东方白鹳
麋鹿
 

生物多样性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的条件,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是生态安全和粮食安全的保障。生物多样性不仅为人类提供了食品、水、药物、木材等众多生产生活必需品,而且提供固碳释氧、涵养水源、净化环境、保持水土、养分循环等多种调节服务,以及极高的科学研究和休闲娱乐价值。

江苏省泰州市是一个江、淮、海三水汇聚,清、浑、咸三味交融的城市,别称“三水”。泰州湿地分布广泛,大片原生状态的滩涂湿地造就了芦苇摇荡、江豚戏水、水鸟驻足的美景,也孕育了鱼翔浅底、虾蟹满园的丰富物种资源。

近年来,泰州市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体制机制建设和完善、先进技术支撑提供科学决策依据、多渠道多形式推进公众参与等方面不断探索创新,成绩斐然。

完善体制机制拓展保护空间

泰州市组织市域生态保护红线动态优化调整工作,确定了九大类59块生态空间保护区域,总面积1172.88平方公里,占全市国土面积的27.27%,比全省平均值高出4.78个百分点,生态保护空间不断拓展。

在生态空间管控区域功能划分上,泰州市将生物多样性保护作为着重点,划分了高港区胡庄镇古银杏种质资源保护区、靖江香荷芋种质资源保护区、长江靖江段中华绒螯蟹鳜鱼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张桥镇西桥古银杏种质资源保护区、兴化市有机农业产业区等多个优质种质资源保护区,溱湖国家级湿地公园、江苏兴化里下河国家湿地公园(试点)等多个湿地保护区以及姜堰白米省级森林公园、鲍老湖森林公园、泰州市生态公益林等多个林木保护区。

自2018年起,泰州市率先开展了长江入河排放口的排查工作,同步实施97.78公里长江干流岸线的严格管控,陆续开展岸线整治19公里,长江干流岸线生产性利用率从52.2%降至49.3%。在长江生态修复的基础上,以高港春江湿地公园、泰兴沿江生态廊道、靖江牧城公园为节点,全力打造百里大江风光带。在高港春江省级湿地公园,为恢复沿江湿地的旖旎风光,永安洲镇政府先后投资近600万元对约1500亩湿地进行生态修复,完成了约1000亩江堤外滩芦苇荡的补栽种植;在江堤内外滩涂栽种枫香、落羽杉1万株,形成了500亩的水中森林景观。

泰州市不断强化红线意识,坚持把生态空间保护区域监管工作作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在强化管控区域环境保护、严格控制项目建设的同时,大力开展生态修复工程建设和镇村环境综合整治,着力打造珍稀濒危动植物生存的良好生态系统。

以兴化市为例,推进平旺湖、陈堡草荡和徐马荒退圩还湖等一批生态修复工程,开展江苏里下河国家湿地公园建设试点,初步形成了复杂多样、保存完整的湿地生态系统,为野生动植物繁育和生长提供了良好的栖息空间。其中,陈堡草荡退圩还湖工程总投资4.53亿元,按照规划形成堆土区1809亩,恢复自由水面4537亩,是江苏省首个完成退圩还湖的项目。平旺湖退圩还湖一期工程恢复自由水面后,珍稀鸟类凤头䴙䴘成了这里的新成员。

泰州市还以保护修复为抓手,全力打造健康湿地系统。策应里下河生态经济区建设和“健康长江泰州行动”,以里下河地区与长江沿线为重心,以巩固湿地保有量和提升自然湿地保护率为重点,加快推进湿地保护形式建设、管理与质量提升,不断加大功能退化湿地的生态修复力度。

在2020年,泰州市医药高新区投资1500万元建设赵泰支港水质涵养工程。新建赵泰支港、常福中沟两座控制闸和常圩中沟闸站,建设人工湿地,栽植挺水、浮水、沉水等水生植物,将赵泰支港河水引入人工湿地进行生态涵养,提升水质,减少长江水污染负荷。区内两个污水处理厂全面完成生态安全缓冲区建设。

海陵区累计投入2400多万元打造了一个九岛环湖的人工景区,9座岛屿围绕人工湖连成一片。同时实施富民河排灌闸站和九岛环湖生态补水泵站的建设,将九龙污水处理厂的尾水调入九岛环湖,作为景观、绿化用水,同时利用景区内种植的水生植物的降解能力,进一步生态降解削减水中氮、磷等污染物的浓度后再进入新通扬运河,减轻地表水的污染负荷,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相统一。

未来,泰州市将探索建立适合市场经济的生物物种资源保护与持续利用政策体系,开展对生态红线与生态空间管控区的“天地双眼”强效监管,对生物物种资源进行有效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实现生物物种资源的持久保护和可持续利用双赢。建立市场监督体系,规范市场行为,引导生物物种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推动建立联动机制,明确部门分工和责任,形成职责明确、分工合理、配合协调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组织管理体系。

先进技术支撑助力科学决策

泰州市高度重视生物多样性保护,积极履行《生物多样性公约》,认真贯彻执行《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2011-2030年)》《江苏省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 2013-2030年)》等政策法规文件,并根据实际情况,实施《泰州市生物多样性保护实施方案》,编制《泰州市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加强对生态系统多样性和生物物种资源丰富性的保护。

利用卫星遥感监测等先进技术,结合“健康长江泰州行动”生态排查和“绿盾2020”自然保护地强化监督等一系列专项工作,泰州市对各级各类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等区域进行检查,掌握生态保护空间区域内开发建设情况,认真做好问题整改工作。同时进一步整合农业、水利、生态环境、自然资源等部门现有的生态监测监察资源,依据生态红线区域范围和保护要求,完善监测点位与监察内容,着力构建全市生态安全监测监察体系。开展区域内大气环境质量、水环境质量、土壤环境质量和生物多样性监测监察,为生物多样性保护监管提供科学决策依据。

为落实生态空间保护区域管控,针对不同级别、类型的生态空间保护区域实行分级分类保护措施,泰州市建成了生态红线地理信息系统,实现实时定位、边界查询、距离和面积测定等功能,进一步提升生态空间管控区监管工作的信息化水平,从而间接保护生态安全和生物多样性。靖江市建立了江苏省首个生态红线监管平台,针对生态保护红线区域监管需求,整合和集成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卫星遥感数据等各种数据资源,构建生态红线信息系统数据库。并以此为基础,开发了靖江市生态红线区域管理信息系统,可以实现生态红线区域范围及管控要求查询、重点污染源信息查询、工程项目统计与动态更新等主要功能。

泰州市拥有独特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境内水网密布、江河交错,为动植物提供了良好生长栖息环境和丰富食物来源。针对濒危野生动植物保护需求,泰州市生态环境部门会同自然资源与规划部门,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以各区市人民政府负责、有关部门督导的形式开展13个自然保护地8520处疑似点位的初步核查工作。还采取人工干预的方式,强化动植物的保护工作,在永安洲镇建立河豚繁育基地,强化拯救繁育,加快围网养殖清理工作,恢复湿地生态系统。据不完全统计,全市现有野生动物225种,其中兽类13种、鸟类125种、两栖类9种、爬行类15种,包括麋鹿、白鹳、鸳鸯、隼、鸮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泰州市推动实施兴化里下河国家湿地公园建设,加快兴化市西北湖荡湿地保护区内网围养殖的清理工作,定期治理外来水生杂草,恢复湿地植被,修复湿地生态系统。兴化现有芦苇、菖蒲、莲等湿地水生植物70多种,属于国家一级、二级保护的东方白鹳、丹顶鹤、白天鹅等湿地野生动物160多种。溱湖湿地已逐步成为多种野生动物的栖息地,现有各种植物153种、野生动物97种,每年都有30多种近10万只候鸟在溱湖栖息。对靖江马洲岛湿地、泰兴天星洲湿地、高港沿江湿地生态红线保护进行科学规划,保护自然湿地和生物多样性。靖江马洲岛水产养殖面积已达5000亩,建成长江靖江段中华绒螯蟹鳜鱼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先后有16种水产品通过了农业部有机水产品认证。

泰州市长江干流退捕渔船数量全省最多,原有134本刀鱼特许捕捞证、34本成蟹特许捕捞证,两证持证量均居全省首位。长江禁捕退捕工作启动实施以来,虽然面临巨大困难,但是泰州市按照“禁得住、退得出、稳得住、管得好”的总要求迎难而上,扎实推进渔船渔民退捕和禁捕执法监管,退捕持证渔船621艘、退捕渔民1801人。2020年10月,在全省率先完成渔船渔民退捕、退捕渔民转产转业、退捕渔民养老保险参保3个百分百目标。2020年高质量考核“重点水域禁捕退捕绩效水平”指标排名位列全省第一。

未来,泰州市将重点开发保护与持续利用生物物种资源的各类技术,积极推广应用成熟的研究成果和技术,促进科学研究成果的交流和社会共享。探索生态系统和物种资源的监测标准体系,推进生物多样性监测工作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努力构建全市生物多样性监测网络体系和监测信息共享机制。加强专业人才队伍的建设,引进生物多样性保护所需的各类高科技人才。加强技术培训,培养一支懂业务、善协调、会管理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建设专业队伍。

多渠道多形式推进公众参与

泰州市还通过多渠道多形式的宣传,鼓励公众广泛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

此前,围绕5月22日“国际生物多样性日”开展丰富多彩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宣传活动,科普生物多样性保护相关知识,提升公众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识和水平。重点包括以下内容:组织靖江第一高级中学、城北实验学校等学校师生,走进沿江音乐花海湿地公园,开展保护生物多样性涂色活动,宣传生物多样性保护;组织环保讲师团讲师吴寿泽走进刘国钧中学等多个学校进行主题讲座,开展野生动物保护宣传教育;举办“生态水乡印象兴化”摄影展开展仪式和生物多样性科普宣传活动;在相关园区、镇(街道)、社区等地通过显示屏展示、宣传海报张贴、横幅悬挂等传统方式宣传生物多样性知识,利用手机客户端、论坛、公众号等新媒体方式呼吁全社会共同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

2020年度,泰州市开展增殖放流活动14次,放流规模达到2924个单位数量,主要放流长春鳊、细鳞斜颌鮰、长吻鮠、胭脂鱼等。放流使用的资金不仅包括中央、省、市级财政资金,还有社会团体和企业单位资金。放流范围包括长江干流、内河湖泊河荡、市内禁渔区,涵盖了全市市本级和所有市(区)。

未来,泰州市将建立并逐步完善动员、引导、支持公众参与生物物种资源保护的有效机制,强化社会监督机制,完善群众监督举报制度。充分发挥新闻媒介的舆论监督作用,对生物多样性保护先进事例进行报道和表扬,对有悖保护要求的行为公开曝光。建立利益相关方共同参与的生物多样性保护伙伴关系,调动社会各方力量,以多种方式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加强基层机构的宣传教育设施建设,建立基层宣传教育专业队伍,加强对青少年和基层群众的宣传教育。

泰州市在生态补偿方面也做出了积极探索。以泰兴市为例,出台相关文件明确责任管理部门,制定监督管理考核办法和生态补偿政策,还通过市财政设立生态公益基金5000万元,以社会资助资金和环保公益诉讼赔偿金等形式做大基金盘子;出台《泰兴市生态环保公益基金管理实施意见(试行)》,设立市生态环保公益基金,统筹各类生态环保类资金1.904亿元,用于生态管控区域内的环境保护、生态修复和生态补偿。从2017年开始,在充分使用好省级生态补偿资金的基础上,泰兴市充分发挥引导资金的杠杆作用,加大地方财政投入力度,配套资金1000万元,单独用于宣堡镇古银杏森林公园核心区的生物多样性保护补偿。

未来,泰州市将在此基础上,探索制定有利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产业、财政、投资和环保等配套政策,探索建立资源综合利用、统筹协调机制,拓展资金投入渠道,加快形成多元化的投入机制。

李苑

 
 
  


中国环境网 http://www.cenews.com.cn
中国环境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广渠门内大街16号环境大厦1202、1005房间 邮编:100062
订阅电话:010-67102729 | 67102729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