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美丽中国
3上一版  下一版4
 
濒危物种新物种接连“现身”
云南提升茶产业绿色发展含金量
各学科需共同助力物种保护
纳家山的绿色担当
图片新闻
 
版面导航
 
返回电子报首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1年6月2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纳家山的绿色担当

 

◆夏连琪 刘红

在青海省西宁市纳家山,众多志愿者挥锹铲土,种树浇水,一派热火朝天的劳动景象。一棵棵树苗迎风挺立,新增的这片“碳中和林”为纳家山增添了一抹新绿。

作为西宁南北山绿化工程中的一部分,纳家山绿化区是青海省一代代生态环保人坚持不懈创造的奇迹。如今,这里总面积2740多亩,拥有各类苗木近1000万株,绿化覆盖率达95%以上,曾经荒凉的南北两山变得绿树成荫,成为西宁的生态屏障。

一代代环保人以山为“家”,荒山造林创造奇迹

曾经的纳家山,沟壑纵横,岩石裸露,盐碱泛出。晴天里,尘土滚滚,遇上刮风的日子,便黄土飞扬。雨天里,浑浊的山洪由此而下,水土流失十分严重。

1991年,纳家山被划分为当时的青海省环保局的承包区,自此一代代环保人在这里扎根创业,默默奉献,纳家山成了环保人的又一个“家”。退休老干部周永玲回忆,“我们以山为家,数十年如一日绿化荒山,将昔日的‘土山头’,妆扮成今天亮丽的风景线。看到曾经的荒山如今郁郁葱葱,我感到既骄傲又光荣。”

在没有路、缺乏水、不通电,仅有架子车、铁锹和水桶的艰苦条件下,青海省一代代环保人以山为家,山顶没有房子,他们就住帐篷,没有电灯,就用煤油灯,没有路,就靠步行和自行车。靠着人力和架子车,把树苗和水运到山上,数十年如一日地绿化荒山,决心将纳家山打造成一个生态环境建设的样板区。

当年,荒山造林主要的困难之一是缺水,在资金紧张的情况下,绿化区投入大量资金在山底修建泵站,铺设管道,引水上山。

据绿化区负责人杨帆介绍,为了加大水利灌溉设施建设力度,绿化区铺设地下管道4080米,安装喷灌设施148套,合计喷灌面积达160亩。在灌溉方式上实现了穴灌、喷灌和漫灌相结合,有效节约了灌溉成本。为有效保护泵站安全,绿化区泵站安装了光电感应水位报警器,实施24小时打水,确保绿化区灌溉工作顺利完成。

路通了,水通了,电通了,纳家山的绿化就有了可靠的保障。而每一棵茁壮成长的树又会悄悄改变着小气候,每一亩森林可比无林地多蓄水20立方米。

种下树后,绿化区还实施了裸露山体与水土流失生态修复示范工程和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利用研究项目,进行了高原珍稀物种引种实验和大型花灌木嫁接快速培育技术实验。杨帆介绍,“河北杨、红柳,沙棘的硬枝扦插技术以及自繁花灌木种子播种育苗等试验项目都取得了好效果。”

丰富绿化格局,呵护林木成长,保护生态系统

现在,用“郁郁葱葱”来形容纳家山一点也不为过。能在几十年内形成这样规模的林区绝非易事。

为了让林区的绿化格局层次丰富,品种多样,纳家山绿化区在育林方式上进行了多种尝试,针对不同的林分状况和地类条件,将人工更新、低效林改造、封山育林、中幼林抚育等有机结合起来。同时,在物种选择上力求多样,努力打造乔木、灌木、地被植物相结合的多层次、多品种的绿化格局。这样,才形成了今天错落有致,层林尽秀的美景。

每到植树季节,纳家山到处都是热火朝天的植树造林场面。为了提升林木成活率,“我们在挖坑、栽植、灌溉和管理上都有一套严格的标准”,杨帆分享道,“如果你哄了树苗,那么树苗就会哄你。所以打枝、打药、灌溉、除草,一样活也不能漏掉,不能马虎。”

针对林木病虫害发生的严峻形势,绿化区还邀请西宁市植物检疫站的技术人员到绿化区进行指导,掌握林业病虫害发生的规律,制定了科学的林业病虫害防治方案,全面遏制了绿化区云山小卷蛾的暴发,有效地提高了绿化区苗木的保存率。

为做好青海省西宁市南北山生态复合林建设工作及西宁市南北两山生态治理试验研究,绿化区从东北引进樟子松树种,进行低海拔到高海拔,林区土质到贫瘠土质的引种试验,通过多年的精心抚育,如今樟子松已适应当地土质和气候环境,进入生长期。

“最揪心的事情便是防火。”杨帆指着醒目的标牌告诉记者。在秋季,纳家山的草长得很茂盛,到了冬季会变成很大的威胁,需要将黄草割去。每逢防火高风险时段,守候在纳家山的环保人就再也闲不住,他们要盯着每一个风险点。夜深的时候,他们还会提着手电筒去巡山。

纳家山绿化区管理人员精心呵护着林木的成长。他们根据树种的生物学特征和生态学特征,注重栽植技术和后期的抚育管护。提倡让造林技术标准化,从选地、育苗到整地、灌溉、造林、抚育等森林培育的各方面,严把质量关。按照绿化操作规范,对苗木质量、规格、施工程序以及修剪养护等进行全过程监督。他们还摸索出利用秋季雨水丰沛的有利时机平整土地,防止水土流失的有效方法。每年秋季,绿化区提前开始挖树穴,既为春季造林工作争取了时间,又有利于苗木的成活与生长。

杨帆介绍,纳家山绿化区在多层次论证的基础上,已经制定了十年的建设规划,总体目标是绿化区能够形成良好的生态系统,向生态修复和生态重建的高度迈进,努力成为青海省环保、科研、宣传、教育的重要平台,为建设秀丽西宁古城增添色彩。

 
3上一篇  下一篇4  
  


中国环境网 http://www.cenews.com.cn
中国环境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广渠门内大街16号环境大厦1202、1005房间 邮编:100062
订阅电话:010-67102729 | 67102729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