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环球
3上一版  下一版4
 
亚洲象“出走”:与人类的无声交流
在“与海同乐”中守护海洋
超威超导石墨烯电池掀起行业技术进步浪潮
从野生象“出走”看深入推进生态修复
 
版面导航
 
返回电子报首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1年6月8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在“与海同乐”中守护海洋

 

◆黄蕴仪

6月8日是一年一度的世界海洋日。2021年世界海洋日的主题是“生活与生计”(life & livelihoods)。据联合国数据统计,全球约35亿人依赖海洋生活。旅游业作为当今世界产值最大的行业之一,在每年为全球经济贡献达数万亿美元的同时,也支撑了无数沿海居民的生计。

滨海旅游:难以承受之重?

滨海旅游给公众提供了了解和亲近海洋的机会。但在丰富人们生活的同时,一些旅游活动对海洋环境和生物多样性带来的破坏逐步凸显。

海洋垃圾特别是塑料垃圾,是滨海旅游活动带来的一大问题。近年来,一些新兴的滨海旅游活动,如观鲸、休闲渔业等迅速发展,但由于缺乏政策规范和引导,这些活动造成了诸多生态隐患。

尽管当前滨海旅游业存在诸多问题,但如果得到科学的规划和合理的管理,可持续的滨海旅游业仍然有助于促进沿海社区的生计和当地的自然保护,而得到良好保护的区域以优美的景观、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又可以提升旅游吸引力,实现科普教育和休闲娱乐等功能,实现可持续的滨海旅游与海洋保护的双赢。

在海洋保护中,决策者和管理者常常面对的一大挑战便是保护资金来源单一、财政拔款僧多粥少的窘境。在合理的管理和引导下,滨海旅游可以成为创收渠道,吸引各种途径的资金参与保护海洋。例如,桑给巴尔的琼贝岛珊瑚礁公园便通过发展生态旅游,确保了可持续的资金收入,实现保护开支自给自足。

同时,滨海旅游业能缓解海洋保护区与当地经济效益、民众生计之间的关系,通过创造新的就业和营收机会,帮助因设立保护区而需要改变生计来源的海边居民。美国夏威夷座头鲸国家海洋保护区开设的垂钓、航海、观鲸、帆伞运动、潜水等休闲娱乐活动不仅没有影响座头鲸保护工作的正常开展,还通过促进消费带动了当地经济增长。事实证明,保护区旅游业的发展反而带来了更多就业机会。

除了不扔垃圾,我们还可以做什么?

既然“与海同乐”有可能促进海洋保护,那么游客在旅途中具体应该怎么做?

最基本的当然是要在旅行的过程中坚持环保、低碳的生活方式。在海边游玩的过程中,应尽量不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最好自带垃圾袋,以便在缺少公共垃圾桶的地方暂时存放垃圾。

赶海、海钓活动的本意是体验沿海生活、与自然亲近,因此游客在游玩时要注意尊重和爱护海洋环境。游玩时尽量吃当地、吃当季,避免食用处于不可持续状态的鱼鲜。许多环保机构曾发布过可持续海鲜消费的指南,例如相关NGO组织发布的《海洋系温度:可持续海鲜消费指南》、青岛市海洋生态研究会出品的“海鲜明鉴”、世界自然基金会的《海鲜消费指南》等,可以作为参考。拒绝食用保护野生动物和来自非法捕捞的海鲜。

滨海旅游业是否能发挥长期经济潜力、保护“生活与生计”,取决于可持续发展实践能否得到推广,以及海洋生态系统能否得到足够的尊重和爱护。这既需要政府部门的重视、各利益相关方的合理规划、积极尝试,更需要每一名滨海游客的努力。

 
3上一篇  下一篇4  
  


中国环境网 http://www.cenews.com.cn
中国环境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广渠门内大街16号环境大厦1202、1005房间 邮编:100062
订阅电话:010-67102729 | 67102729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