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观点
3上一版  下一版4
 
企业披露环境信息为何意义重大?
全社会参与 共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
诸暨开出首张生活垃圾分类罚单
生态环保资金审计情况反映出哪些问题?
在呵护中一路北上的大象,讲述着一个温暖的故事
 
版面导航
 
返回电子报首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1年6月11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生态环保资金审计情况反映出哪些问题?

 

◆刘传义

近日,国家审计署2020年度生态环保资金审计情况显示,在抽查的20个省份中,部分领域高度依赖中央财政,有的地方有的领域生态环保资金甚至被挪用。

不可否认,过去一年由于疫情等原因,一些省份财政非常紧张,压缩开支无可厚非。但是,本该由地方主要承担的区域污染防治财政投入,却过度依赖中央财政,这样的做法实在欠妥。审计显示,2020年全国4854个土壤污染防治项目中,有80%的项目中央投入占比超过90%。

笔者认为,国家层面和地方层面立足生态环境保护实际情况,均加大财政投入,共同努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才是系统观念的体现。如果仅依靠国家有限的财政投入,地方不切实履行本应承担的投入职责或缺少有力的配套措施,财政投入就无法实现应有的效能。

事实上,强化地方财政配套,也是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带动。中央财政扶持后,地方财政紧紧跟随,一方面扩大了资金盘子,钱多自然可以办大事。另一方面,地方的资金配套,并不是简单地投入资金,还带来了拉动产业、行业发展的大好时机,毕竟国家加大投入的领域必定是一段时间内具有巨大发展潜力的。例如,在土壤污染防治领域,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城市化进程进一步加速,这一领域治理的需求会越来越大,将形成广阔的市场。如果只算小账,投入跟不上,就会导致技术突破不了,市场占领不了,人才来不了,导致一步慢、步步慢。

至于挪用资金,则必须严肃处置。审计报告显示,在3138.62亿元的生态环保资金中,有17省的38.17亿元被套取骗取或挤占挪用。虽然从金额上看占比不高,但是涉及的省份却非常多。抽查的20个省份中有17个省份存在类似问题,占比高达85%。这充分说明,仍有一些地方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思想认识不深刻、贯彻不到位。

笔者认为,此类现象亟待引起重视,必须多措并举避免类似情况再度发生,督促地方真正落实投入,实现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国家和地方同频发力。

一方面,在继续加大国家投入的基础上,引导地方稳步加大投入。在这个过程中,也要考虑各地实际,区分中东西部不同省份的发展状况,避免“一刀切”式配套。

另一方面,继续加大国家审计和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力度。通过国家审计发现资金配套使用方面的问题,通过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发现生态环境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两者互相印证,对存在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没有做好资金配套和使用的,抓出典型,严肃问责。

 
3上一篇  下一篇4  
  


中国环境网 http://www.cenews.com.cn
中国环境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广渠门内大街16号环境大厦1202、1005房间 邮编:100062
订阅电话:010-67102729 | 67102729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