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观点
3上一版  下一版4
 
勇当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排头兵
自贸区生态环境管理现状及趋势
“退电还水”,恢复河流生态功能
 
版面导航
 
返回电子报首
下一篇4 2021年7月15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践行初心使命 奋进伟大征程
勇当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排头兵

 

鲁修禄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庄严宣告,我国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正在意气风发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引领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从认识到实践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

更好把握广东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新形势新任务

“十三五”时期,广东省委、省政府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摆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突出位置,带领全省上下以前所未有的决心和力度强力推进治污攻坚,投入力度之大、工作措施之实、环境质量改善效果之好、群众获得感之强前所未有。进入新发展阶段,广东生态环境保护面临更多新形势新要求,必须牢牢把握重大战略机遇期,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广东。

广东生态环境保护取得重大成就。作为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先行地、实验区,广东经济总量连续32年位居全国第一,产业门类齐全,污染源超过60万家,最早经历了长时期大规模、高强度的开发模式对资源环境带来的巨大压力。

“十三五”期间,广东省委、省政府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道路,下好生态环境保护“先手棋”,以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和壮士断腕的气魄持续推动产业、能源、交通结构优化调整,采取断然之策、非常之举全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大气环境质量持续领跑全国,水环境质量实现重大改善。茅洲河、练江、石马河等昔日的“污染典型”变成了“治污典范”,全省生态环境质量创历史最好水平,人民群众获得感显著增强,厚植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绿色底色和质量成色。

全面把握广东生态环境保护重大历史机遇。“十四五”时期,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入了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由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期。

当前,广东省人均GDP已达到中高收入经济体水平,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不断提升,通过不断全面落实新发展理念,广东生态环境质量改善内生动力逐步增强。粤港澳大湾区和深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等国家重大战略深入推进,对优良生态环境品质的需求更加迫切,“一核一带一区”的区域发展格局加快形成,广东将从更高站位、更大格局、更宽视野推动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

准确理解“十四五”广东生态环境保护的主要目标任务。《广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了到2035年美丽广东基本建成的远景目标。“十四五”时期,广东将锚定走在全国前列,创造新的辉煌总目标,以建设美丽广东为具体任务,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以“双区建设”“双城联动”为引领,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以协同推进减污降碳为抓手,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系统推进大气、水、海洋、土壤、农村、固体废物、环境风险等全要素全领域提升,加快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到2025年,广东生态文明建设迈入新境界,生态环境更加优美,城乡人居环境明显改善,粤港澳大湾区生态环境质量保持全国领先,为美丽广东远景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础。

更加有为推动广东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走在全国前列、创造新的辉煌

“十四五”时期,广东将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统筹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推进生态环境保护迈向更高水平,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以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为总抓手,率先建设碳达峰碳中和示范省。温室气体与大气污染物排放具有同根、同源、同过程的特点,推进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是“十四五”广东省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方向。

2010年,广东省正式启动国家低碳省试点工作以来积累了大量实践经验。接下来,广东将加快实施碳排放达峰行动,深入推进产业、能源、交通运输结构调整,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项目盲目发展,加大落后产能淘汰和过剩产能压减力度,统筹推进化石能源压减和清洁能源发展,全面实施煤炭消费总量控制。深入推进碳排放权交易,逐步将市场范围扩大到建材、有色、钢铁等更多行业,开展碳达峰、碳中和试点示范建设,推进低碳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抢占低碳发展高地。要建立健全减污降碳协同机制和战略、规划、政策体系,构建一体谋划、一体部署、一体推进、一体考核的制度机制,将碳排放管控纳入环境影响评价管理,为实现减污降碳协同效应提供支撑保障。

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创新和探索污染防治攻坚战新思路和新举措,集中力量在大气、水、海洋、农村等方面打好一批标志性战役。更加注重强化源头治理、系统治理、整体治理,从生态系统整体性和流域系统性出发,追根溯源、系统治理,加强陆海、城乡、区域统筹,强化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更加注重精准、科学、依法治污,做到问题、时间、区域、对象、措施“五个精准”。

提高治污攻坚科学性和有效性,建设一批环境科学研究中心,组织环保科技项目攻关,着力破解空气臭氧、感潮河段溶解氧等“卡脖子”问题。

全面强化生态环境法治保障,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更加注重补短板强弱项,推动污染防治攻坚战在关键领域、关键指标上实现新突破。针对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海洋环境保护、农村污染治理等基础较薄弱领域,要集中力量攻坚克难,加快补齐短板弱项。在水、大气等传统领域,要向纵深拓展治污攻坚,推动实现PM2.5和臭氧浓度协同下降,水环境质量和水生态功能同步提升。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优先解决老百姓身边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当前,广东省“楼企相邻”、“楼路相近”、建筑施工噪声、娱乐业噪声和餐饮油烟“环境扰民”等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环境信访热点问题仍居高不下,必须下大气力解决好。要健全生态环境领域突出环境信访矛盾化解机制,建立热点环境信访问题源头防范、过程化解、末端监管的工作制度。加强信息公开、公众参与和科普宣传,打造优质“亲邻”“惠邻”项目,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对优美生态环境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强化创新驱动和示范引领,共建国际一流美丽湾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一开始就要把生态保护放在优先位置。”今年4月,生态环境部与广东省政府签署共建国际一流美丽湾区合作框架协议,以建设国际一流美丽湾区、全球绿色城市群样板区为目标,充分激发“双区”建设的辐射引领效应。要抓住粤港澳大湾区和深圳先行示范区建设的重大战略机遇,强化示范引领,全力打造大气污染防治先行区、水生态环境治理修复样板区、美丽海湾、绿色低碳发展区、土壤污染治理示范区和“无废”试验区。深化生态环境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加强与港澳合作,率先探索与国际接轨的生态环境管理体系和具有粤港澳大湾区特色的生态文明建设路径,为世界级湾区绿色低碳发展贡献中国智慧、提供广东方案。

统筹发展与安全,牢牢守住生态环境安全底线。生态环境安全关乎国家安全和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广东省制造业规模大、门类多,生产过程中的环境风险源量大面广,保安全、守底线的压力大。“十四五”要进一步强化底线思维,系统构建全过程、多层级生态环境风险防范体系,加快提升应急能力。逐步建立环境风险分级分类管理体系,完善环境安全例会和例检,定期开展企事业环境风险隐患排查专项整治。深化跨省跨部门环境应急联动,加快建立省内跨市流域上下游水污染应急联防联控机制,强化东江、西江、北江、韩江等流域饮用水源环境风险评估,推动建设必要的应急防控工程。以化工企业及化工园区、全省危险化学品运输道路为重点,强化环境风险评估和完善环境风险防范措施。建立健全应急管理队伍、专家支撑队伍、救援处置队伍和物资装备体系。

坚持激励与约束并举,加快构建具有广东特色的现代环境治理体系。生态环境治理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综合运用行政、市场、法治、科技等多种手段。

随着生态环境保护向纵深推进,绿色金融、财税等经济政策的激励作用越发重要。接下来,要完善以法律为基准、以绿色发展为导向的行政、市场政策体系和法律保障,优化完善生态环境保护地方性法规,更多发挥绿色金融、排放权交易、生态补偿、推动生态价值实现机制等市场激励作用,完善推动价格、财税、投资等正向激励政策。要大力推进生态环境基础能力建设,充分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赋能生态环境保护,全方位加强生态环境监测预警、信息感知、执法监管、管控调度、环境应急、科技支撑能力建设,为生态环境统一监管提供有力支撑。

作者系民进广东省委员会主委,广东省生态环境厅厅长

 
下一篇4  
  


中国环境网 http://www.cenews.com.cn
中国环境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广渠门内大街16号环境大厦1202、1005房间 邮编:100062
订阅电话:010-67102729 | 67102729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