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环球
3上一版  下一版4
 
气候变化加剧或是主要背后推手
迟来1年的东京奥运会,是绿色奥运吗?
加强中俄生态环境合作 谱写新时代睦邻友好新篇章
为区域可持续发展注入“源头活水”
 
版面导航
 
返回电子报首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1年7月23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加强中俄生态环境合作 谱写新时代睦邻友好新篇章

 

◆朱梦诗

今年7月16日,是《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简称《条约》)签署20周年。《条约》以法律形式确立了中俄“世代友好”的理念。在《条约》的指导下,中俄两国关系行稳致远,在政治、安全、军事、经贸、人文、国际等各领域持续深化合作,成为大国睦邻友好关系的典范。生态环境合作是中俄人文合作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合作成果丰硕。

在跨界河流生态环境保护层面,得益于中俄双方的共同努力,跨界水体水质多年来保持稳定,东北虎、东北豹等珍稀野生物种得到有效保护,环境灾害应急联络机制畅通高效,边境地区生态环境质量稳定改善,边境地区人民生态福祉不断提高,为维护地区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在民间生态环境保护层面,依托中俄友好、和平与发展委员会生态理事会,搭建起专家、学者、企业互学互鉴的合作交流平台,在促进环保经验与技术分享、需求对接、产业合作和项目落地上发挥重要桥梁作用,成为官方合作机制的有益补充。

当前,应对气候变化,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对中俄生态环境合作提出了新要求。作为负责任的大国,中国明确提出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俄罗斯是全球五大温室气体排放国之一, 2019年正式加入《巴黎协定》,在欧盟绿色新政、美国气候外交和自身发展面临转型等因素驱动下,俄罗斯气候政策趋于积极,并对自然资源与生态部进行改组,增设国际合作与气候变化司,愈加重视气候变化领域的国际合作。在百年变局和新冠肺炎疫情相互交织、国际局势错综复杂的大势中,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是中俄进一步释放合作潜力的重要抓手。

中俄是山水相连的友好邻邦,为推动新时代中俄生态环境合作,笔者在此提出以下政策建议:

一是巩固合作成果。要厚植基础,继续落实《关于中俄两国跨界水体水质联合监测谅解的备忘录》《中俄关于建立跨界突发环境事件通报和信息交换机制的备忘录》和《中俄黑龙江流域跨界自然保护区网络建设战略》等文件,在中俄总理定期会晤委员会环保分委会框架下,巩固跨国界水体监测与保护、污染防治和环境灾害应急、跨界自然保护区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等传统领域合作成果,挖掘固体废物处理领域的合作潜力。

二是拓宽合作领域。碳边境调节税将气候变化议题与贸易规则挂钩,构筑关税壁垒,对碳密集出口行业构成严重威胁,高碳企业首当其冲。因此,建议在气候变化议题下,统筹官方和民间两个平台,加强双边合作。在官方合作层面,除传统合作领域外,应视情设置应对气候变化政策法规制定、国际碳交易市场建设、低碳生态城市伙伴关系发展和绿色投融资机制构建等议题;在民间合作层面,可就ESG(环境、社会和治理)评价体系、碳资产管理和节能减排技术等问题互学互鉴。

三是加强国际协调。中俄作为政治大国、能源大国,在推动建立公平合理、合作共赢的全球环境治理体系中将发挥重要作用。两国应践行多边主义,在联合国、上合组织、金砖国家等框架内积极协调立场,争取国际社会支持,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建设清洁美丽世界贡献绿色力量。

作者单位:生态环境部对外合作与交流中心

 
3上一篇  下一篇4  
  


中国环境网 http://www.cenews.com.cn
中国环境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广渠门内大街16号环境大厦1202、1005房间 邮编:100062
订阅电话:010-67102729 | 67102729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