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观点
3上一版  下一版4
 
奋力开创“十四五”陕西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新局面
不断拓宽有机产品价值多元化实现路径
大力发展生态文明教育
完善政策体系 推进碳达峰碳中和
从供需两侧着手,激发绿色发展内生动力
 
版面导航
 
返回电子报首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1年7月26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不断拓宽有机产品价值多元化实现路径

 

◆张纪兵 王玮

探索有机产品价值实现的多元化路径,是强化以经济手段保护生态环境的实践创新,也是在生态环境领域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途径。

据统计,2015-2019年,我国有机耕地面积整体占比不到2%,有机产品销售量占有机产品生产量的9.5%-18.5%,有机产品的销售额占有机产品产值的35%-45%,有机产品市场份额0.8%。目前,欧盟有机耕地面积整体占比约为8.5%。根据欧盟2021年最新发布的《欧盟有机产业发展行动计划》,至2030年欧盟有机耕地面积占比将达到25%以上。此外,2019年美国有机产品市场零售额达到447亿欧元,德国120亿欧元,法国113亿欧元。丹麦和瑞士是世界上有机产品市场份额最高的国家,均达到12.1%。

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有机产品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建立有机产品价值实现的多元化路径工作任重道远。

建立有机产品价值实现的产业化路径

把增加优质有机产品供给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应以国家有机食品生产基地创建为契机,建设一批国家有机食品生产基地,促进区域有机特色农产品的规模供给。因地制宜在山区增加果树种植,大力发展林下经济。以有机“保水渔业”为抓手,大力发展淡水湖泊、水库及海洋牧场等非投饵型有机渔业基地,打造一批具有典型示范效应的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有机渔业产业基地。重点扶持“种养加”一体融合发展,形成秸秆与畜牧粪便做沼气、沼气池渣滓做种植肥料的生态循环有机农业。大力发展蔬菜、粮谷、植物油、水果、坚果、棉麻、茶叶等特色农产品深加工产业。

建立有机产品价值实现的生态补偿路径

充分发挥政策支撑引领作用,因地制宜将有机产业发展补偿纳入生态补偿政策体系。探索长江经济带中下游省市及以县域为基本单元的省内流域上下游横向有机产业生态补偿政策。建立健全生态补偿机制体系,制定科学合理的生态补偿方案和标准,提高财政生态补偿的资金配置效率。借鉴发达国家成熟的生态补偿市场化发展模式,结合我国有机产业发展特点,在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基础上,调动生产企业、科研机构、社会公众等主体参与积极性,创新发展有机园区共建、产业转移、项目支援、人才培训等补偿形式,实现有机产业生态补偿资源优化配置。依法依规统筹生态领域转移支付资金,设立市场化产业发展基金,支持源头保护、有机产品等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工程建设。鼓励国有融资担保机构为符合条件的有机产品经营开发主体提供融资担保服务。同时还应完善有机产业生态补偿的监督机制,加强政府部门环境执法力度,建立公众参与的监督制度,形成系统化多元化的生态补偿监督环境。

建立有机产品价值实现的区域性有机互认准则输出路径

中国、东盟、澜沧江——湄公河区域和上合组织有机产业发展态势良好,区域内国家有机农产品与资源差异性明显,市场需求有较强的互补性,存在对认证、认可、检测等多双边互认技术的需求,但在有机产品贸易便利化方面仍然存在通而不畅的问题。

为此,我国有必要主动作为,扩大在该区域的国际影响力,加强有机产品互认准则输出。在政府和非政府双边、多边互认层次上,研究制定双边、多边互认准则,建立区域国际标准体系,并在试点区域国家间推广示范和应用,从而积极促进我国有机产品进出口,为促进有机产品贸易便利化提供技术支撑。

建立有机产品价值实现的市场化路径

加大政府采购有机产品力度,引导政府、公共服务部门和学校食堂使用适当比例的有机食材,鼓励民营企业为员工派发“有机食品券”。打造区域性有机产品消费品牌,积极开设电商平台有机产品专区,推动线上线下渠道深度融合。研究制定有机产品经营开发主体支持政策,营造公平的市场环境,扶持小微有机企业和新型经营主体发展。鼓励各地成立有机产业协会,共享资本、商贸、资讯等资源。应用区块链技术增加有机产品产业链的透明度,增强有机产品可追溯性,同时严厉打击造假行为,强化有机产品信任度。发展有机生态旅游新业态,推进有机产业与旅游、文化、体育、康养等多产业深度融合发展。

作者单位: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3上一篇  下一篇4  
  


中国环境网 http://www.cenews.com.cn
中国环境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广渠门内大街16号环境大厦1202、1005房间 邮编:100062
订阅电话:010-67102729 | 67102729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