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观点
3上一版  下一版4
 
14个典型案例留给企业哪些深思?
制定客观科学的大气质量考核机制
加强恶臭治理 改善人居环境
严厉打击非法采砂
企业可持续发展要向三种行为说不
没有哪座雪山不能翻越
打造危险废物监管的天罗地网
给废旧手机找个好归宿
 
版面导航
 
返回电子报首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1年8月6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企业可持续发展要向三种行为说不

 

◆沃飞

7月22日,浙江省嘉兴市生态环境局秀洲分局在“烟花”台风Ⅳ级应急响应期间,根据群众信访举报,查实某企业在夜间以台风恶劣天气为掩护,将超标污水通过地下暗管直排至京杭大运河内。目前,生态环境部门已依法对企业实施查封,并进行停产整治,案件已启动生态环境、公安、检察院等部门联合侦办程序。

7月以来,由于连续强降雨和台风天气影响,各级生态环境部门持续开展排查环境安全隐患等工作,确保防汛防台期间的环境安全。这家企业没有与社会同心同力同向而行,反以此为契机大肆排污,性质恶劣。这也说明,目前一些企业的环境保护意识欠缺,主体责任感不强,在治污上不下真功夫,反而动起歪脑筋,结果害人又害己。对于这些企业来说,应注意以下三点。

消除自欺欺人的侥幸心理。经常会有企业认为,自己的违法行为隐藏得巧妙,不会被监管部门抓住。就算被发现,还可以想办法摆平。即便明知犯法,也敢以身试法。以嘉兴的这家企业为例,自以为铺设了暗管,又有风雨交加的夜晚掩护,能够神不知鬼不觉地向环境排污。这类企业非法排污行为屡屡得逞,侥幸心理就会不断加重,成为污染环境的累犯、惯犯。殊不知天网恢恢,一切试图挑战法律红线的危险行为,必将自食其果。这类企业应及时认清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不断强化遵守生态环境保护法律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杜绝自作聪明的取巧行为。有的企业将环保看作影响自身发展的不利因素,在治污投入上缺斤少两、以次充好,不该省的钱省了,不该少的设备少了,不该缺的工艺缺了,结果不该有的问题也有了。有的企业在环境管理上跟监管部门玩“猫捉老鼠”“有张有弛”,在风声紧的时候,比如督察、检查期间,自我要求严一些,确保不要撞到“枪口”上。而一旦发现有机可趁,就开始“抖机灵”,如通过人为干扰自动监控采样实现数据达标等。今年5月,生态环境部曝光自动监控弄虚作假查处典型案例,甚至有排污单位向运维单位“虚心”学习如何篡改、伪造监测数据的案件。投机取巧只是一时爽,规规矩矩做好环境保护工作,才是生存和发展的正道。

摒弃自以为是的歪理推脱。有些企业被查出环保问题后,总是一肚子苦水,满口借口和理由。比如,企业治污设施没有运行是工人操作失误,污水处理厂出水超标是因为进水浓度太高,治污效果不好全是负责运维的第三方责任等,总之“不赖我”。事实上,绝大多数环境问题都能从企业自身的思想认识上找到根源。企业作为污染防治主体,必须依法履行环保责任。要自查相关责任是否落实到位,然后再向监管部门提出依法合规的利益诉求。

综上所述,企业要想得到长期持续健康发展,就要消除自欺欺人的侥幸心理,杜绝自作聪明的取巧行为,摒弃自以为是的歪理推脱。企业应该明白这个道理,坚决向这三种行为说不。

 
3上一篇  下一篇4  
  


中国环境网 http://www.cenews.com.cn
中国环境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广渠门内大街16号环境大厦1202、1005房间 邮编:100062
订阅电话:010-67102729 | 67102729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