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知行
3上一版  下一版4
 
奇思妙想贡献绿色智慧
四川搭建学习平台 探索实践路径
昔日学子今何在 绿色之路共前行
近5年公众环境意识持续提升
“大同蓝”下的“绿风景”
用镜头记录大自然的回音
图片新闻
 
版面导航
 
返回电子报首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1年9月1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昔日学子今何在 绿色之路共前行

 

清华大学中国绿色创新夏季学院项目(SICGI)已举办6期,累计开设200余场讲座,培养了204名绿色创新者,完成了55个绿色创新方案报告。自2020年以来,SICGI线上课程绿色创新理论与实践学习人数超过两万人。

青年学子以此获得全新的跨学科视角和实践机会。

石兰香在2017 年参加SICGI项目时,正在北京师范大学攻读环境工程专业硕士。在SICGI学习期间,她去吉林乡村开展关于农村废弃物优化治理的研究。

“SICGI旅程绝对称得上是我的高光时刻。”石兰香回忆说,她用两个月的时间走进基层,在实地调查研究中发现问题、找准需求、优化方案,以团队的力量解决问题。

“SICGI帮我找到一条将知识化为行动的方式,这种贴近基层、走近问题的思路,一直影响着我后续的工作。”不久前,石兰香刚刚结束3年大学生“村官”工作,她的日常工作涉及乡村治理、乡村环境问题等。

青年学子以此更加明确未来的职业发展道路。

2017 年参与项目时,张浩然是一名化学工业专业的大学生。细数起 SICGI 的影响,他直言“太香了”: “SICGI 不仅仅是短期学习和实践,更多的是帮我明确未来感兴趣的领域和要专注的职业路径。”毕业后,张浩然加入青年应对气候变化网络环境公益组织,带领中国的青年代表团队多次参加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

目前,他正在瑞典攻读可再生能源系统专业硕士。谈及个人未来发展方向,张浩然笑着说:“肯定是在绿色领域。”

2016年的学员张汾,原计划走科研道路。但SICGI打开了她的视野,让她意识到科研并非投身环保的唯一路径。如今,她在生物多样性保护领域扎了根,通过自然教育,推动海滨城市的人们认识海洋生物,保护海洋生境。

2018年的学员黄国超并非环境相关专业出身,但在SICGI的影响下,他已投身于环保事业,专注于环境评估等领域的工作。

在青年学子心中,SICGI项目还种下了绿色的种子,他们接触绿色、认可绿色、传播绿色。2016年学员张宇婷坦言,“越来越喜欢以‘环境人’自居,觉得这是一份荣耀与责任。”同期学员杨丽正在北京 2022 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组织委员会工作,当年研究外卖餐盒循环问题的她如今很少点外卖了……

改变就在点滴之间。“也许6年还不足以让我们观察到学员们的清晰变化,也许学员们将来也未必从事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但SICGI无疑让不同专业背景的学员看到当下的生态环境问题,在寻找解决方案的过程中,感受政府、学者、NGO等各方的努力,这是非常有意义的。”自然之友执行理事张伯驹说。

正如SICGI 项目主任、清华大学文科资深教授、苏世民书院院长薛澜在第六届中国绿色创新竞赛上对学员们的寄语:“期待你们坚持绿色梦想,进一步研究落实绿色创新方案,用每个人的力量去为社会和国家做出贡献,不忘初心,始终行走在绿色创新者的征途上。”

 
3上一篇  下一篇4  
  


中国环境网 http://www.cenews.com.cn
中国环境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广渠门内大街16号环境大厦1202、1005房间 邮编:100062
订阅电话:010-67102729 | 67102729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