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专版
3上一版  下一版4
 
采矿愚公移山 再造绿水青山 赢得金山银山
 
版面导航
 
返回电子报首
2021年9月6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采矿愚公移山 再造绿水青山 赢得金山银山
——准能集团开创“采-复-农-园”绿色协同发展模式
图为2017年建成投用的准能集团露天印象展览馆,应用现代展厅技术对露天矿工艺设备、矿区生态治理成效、未来发展方向等进行科普展示。
图为准能集团排土场“万亩草场千头良种肉牛繁育及育肥基地”。
图为廊榭亭台、花木掩映装扮的准格尔国家矿山公园。
准能集团矿区复垦绿化工作紧跟生产持续推进。
 

国能准能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准能集团”)是国家能源集团子公司,地处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蒙、晋、陕交界处,是集煤炭开采、坑口发电及煤炭循环经济产业于一体的大型综合能源企业。准能集团以煤炭产业为龙头板块,拥有年生产能力3400万吨的黑岱沟露天煤矿和3500万吨的哈尔乌素露天煤矿及配套选煤厂,装机容量为960MW的煤矸石发电厂,年产4000吨的粉煤灰提取氧化铝工业化中试工厂以及配套供水、供电、通讯等辅助设施。

准能集团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大力弘扬愚公移山精神,坚持生态建设与生产同规划、同部署、同实施,叩石垦壤,填沟造绿;坚定不移打造绿水青山,从建矿至今,持续开展生态建设科研攻关,创新集成水土流失控制技术体系、生态重构技术体系、标准化作业流程三大技术体系,实现地貌重塑、土壤重构、植被重建、景观重现、生物多样性重组与保护,将沟壑纵横的“鸡爪子”山改造成万亩良田;矢志不渝缔造金山银山,经过多年探索实践,集成、发展了“生态+光伏、生态+农业、生态+牧业、生态+林果、生态+旅游、生态+棕地利用”等多元产业,创新形成了“采—复—农—园”绿色协同发展模式,实现了资源效益、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多方共赢,为煤炭企业高质量绿色发展贡献了可复制、可推广、可持续的全新发展模板。

■ 筑牢“绿色发展”之基

协同推进煤炭开采与生态保护,实现采复一体化

准格尔矿区位于内蒙古南部的鄂尔多斯高原,属典型黄土高原地貌,重度缺水、植被稀疏、生态脆弱,是全国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为实现煤田开发与生态建设协同发展,准能集团严格按照相关规范进行排土作业、土地重构,水土保持和生态重建,有效解决了水土流失问题,形成了特大型露天煤矿绿色开采经济发展专业的理论和技术,为露天矿复垦绿化及向现代生态农牧业产业延伸奠定了基础。

形成精细化排土覆土作业流程。准能集团随着采矿进度分期制定生态建设规划,与生产工作协同推进,做到了边开采、边复垦。为减轻开采作业对原始土体结构的影响, 最大限度恢复生态系统,在排弃剥离物时,根据植被恢复要求,注重合理规范排土,形成“表土堆放—岩石剥离排弃—下层黄土覆盖—表土覆盖—土地平整—土地生态复垦”的科学作业流程,保证排土场的地质结构稳定,覆土厚度大于两米,为后续的生态重建创造了条件。

实施矿区水土保持工程。准能集团严格按照“预防为主、保护优先、全面规划、综合治理、因地制宜、突出重点、科学管理、注重效益”原则,首先根据矿区的地形地貌和水文特征,构建以整体包围、分层拦阻泥沙为主的宏观防御体系,在矿区周边上游布设拦洪坝,在矿区周边下游布设拦渣坝,整个矿区共建拦洪拦渣坝46座,切实发挥了保持水土功能。对于单体排土场,实施“以蓄代排”,将排土场平台整体形态排弃为中间低、四周高,向内反坡、向内汇水,最大限度提高雨水资源利用效率,降低水蚀模数。同时,采用综合防治技术,包括分散径流水蚀控制、坡面水土流失生态综合防护和人工防、排水系统构建等技术,有效控制水土流失。

开展黄土高原地区植被恢复生态治理专项研究。1991年,准能集团在建矿之初就与原内蒙古自治区环境科学研究所联合开展科技攻关,筛选出适宜种植的植物近百种,建立了灌草型、乔草型、乔灌型和乔灌草型四种较为科学的生态结构模式,形成不同种类、不同组合类型的生物群落,增加矿区物种的多样性和生态的多样化。同时,集团积极探索实践复垦土地快速熟化、改良的技术路线,采用先锋植物、粉煤灰和绿肥等进行土壤改良,提高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根据实践经验,形成了《露天煤矿生态恢复草灌乔模式建设技术规程》《露天煤矿生态恢复灌草型模式建设技术规程》《露天煤矿生态恢复灌木建设技术规程》《露天煤矿生态恢复牧草复垦技术规程》《露天煤矿生态恢复作物复垦技术规程》等一系列科研成果,总结并制定了《准能集团公司绿化复垦管理办法》《准能集团公司园林绿化标准化作业流程》,从技术到现场实现了规范管理,确保了生态建设质量。

截至2020年,准能矿区种植各种乔、灌木约6920万株,地被植物21.43平方公里,自有土地形成森林面积666万平方米以上,植被覆盖率由原始地表的25%提高到了80%以上,先后获得“全国部门造林绿化400佳单位”“全国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示范区”等荣誉称号。

■ 开启“绿色产业”之门

全面发展绿色经济,实现生态资源产业化

为深入推动绿色经济向纵深发展,准能集团从2012年起着力探索生态农牧业发展之路,初期的主要思路是充分利用丰富的土地,在矿区土地复垦绿化的基础上,发展集设施农业、小杂粮种植,经济林栽培、生态养殖于一体的以农林牧为发展方向的现代生态农业。

2017年,准能集团创新发展开发经营模式,投资两亿元,与准格尔旗人民政府联合成立了准格尔旗矿区生态建设发展有限责任公司,专营准格尔露天矿区农牧业项目,稳步推进复垦区生态农牧业和生态旅游业建设,打造成以“绿色农牧业+矿区工业旅游”为特点的现代绿色矿区。目前,已建成“万亩草场千头良种肉牛繁育及育肥基地”,存栏优质肉牛2000多头,牧草基地10000多亩,开发饲料及小杂粮种植基地3000多亩,建成采摘日光温室20栋、野营观光蒙古包20座、自行车观光道10公里,种植观赏花卉100多亩。

准格尔地区年蒸发量2100mm,平均降雨量408mm,干旱少雨,是植物生长主要制约因素,但同时因日照充足,太阳能资源开发潜力较大。发展“生态+光伏”产业可有效提高土地利用效率,降低蒸发量与降雨量比率,改善植被生长环境,实现“一地多用、相辅相成”。准能集团紧紧围绕“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制定了“1217”发展规划,即“一个主体、两翼一网、七个准能”,其中“一翼”即绿色生态经济,采用“上光下农”“上光下牧”的“光伏+”模式,将光伏发电与农业种植、畜牧业相结合;“一网”即开展智能微电网建设,构建“源网荷储”一体化和多能互补发展模式,此举能够有效提高矿区内部能源的利用与循环效率,显著提升可再生能源开发消纳水平。目前,准能集团100MWp光伏发电项目预计今年开工,计划在“十四五”期间规划建设500MWp光伏发电项目,建成后可解决矿区每年5亿度生产用电的直供,让“绿色矿山”多一片“蓝色的海洋”。

新能源的开发利用充分提高土地利用率,有效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助力企业早日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双提升。

■ 创新“绿色品牌”之路

着力建设国家矿山公园,打造矿区绿色工业旅游新高地

准能集团建矿以来,矿区保存了大量的矿山生产遗迹和地质遗迹,集团先后累计投入两亿元,经过进一步完善和提标改造,基本具备生态、矿业遗迹、科普旅游等功能。2017年12月27日,准格尔国家矿山公园获批,为推动区域绿色发展又增加了一个“国字号”的品牌。

基于扎实的矿区生态保护和复垦绿化工作,经过多年持续不断的生态建设投入,准能集团矿区生态修复示范区成功实现“青山环企、绿树融企、繁花簇企”,呈现“风吹草低见牛羊”“日落湖畔赏夕阳”的美景,在祖国北疆建成了“中国最美矿山”,连续两年纳入准格尔旗那达慕旅游文化节。准能集团良好的生态文明建设成果,引起各级政府、社会各界广泛关注,中央电视台、新华网、人民网等20多家主流媒体进行了专题报道,并先后承办了内蒙古自治区绿色矿山现场会和国家能源集团露天煤矿生态环境建设现场会。自然资源、能源、林草、水利等国家和地方相关部门以及同行企业、社会团体走访调研、参观交流活动成为常态。

2021年,准能矿区被纳入准格尔旗旅游开发规划范畴,形成了“准能集团+国家矿山公园+准旗文旅集团”文旅联合体,搭建起了准格尔旗工业旅游合作平台,截至目前,累计接待游客3万余人次。按照准能集团“1217”发展规划,将把准能矿区打造成集科普教育、休闲体验、生态观光于一体的呼包鄂工业旅游高地,“十四五”期间吸引游客100万人,到2050年吸引游客600万人。

三十载初心如磐,准能集团深刻践行“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伟大号召,发扬“你能、我能、大家能,准能”的企业文化精神,开创“采—复—农—园”协同发展模式,收获矿山绿如染,高原变良田,牛羊遍地走、瓜果香满园,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立足新阶段,准能集团积极探索实践“造绿储金、点绿成金、守绿换金、添绿增金、以绿探金”多元转化方式,充分发掘矿山绿色资源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向着建设生态文明的美丽矿山目标笃定前进。

 
 
  


中国环境网 http://www.cenews.com.cn
中国环境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广渠门内大街16号环境大厦1202、1005房间 邮编:100062
订阅电话:010-67102729 | 67102729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