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攻坚
3上一版  下一版4
 
信号:医疗污水污染防控从“应急”走向“常态化”
加快补齐短板 守住关键防线
安阳对焦化行业开展帮扶式“免费体检”
重庆构建“天、空、地”一体化智慧环保体系
邵武用心守护一方碧水
 
版面导航
 
返回电子报首
3上一篇 2021年9月7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100%
邵武用心守护一方碧水

 

◆陈伟 黄淑钰 王骥

福建省邵武市位于闽江富屯溪上游,是一座山峦环绕的闽北小城。清澈的富屯溪与古山溪纵横交错穿城而过。20公里长的绕城沿河景观,清新的空气,优美的环境,让这座依山傍水的山城更加富有生机和灵气。

夯实责任,形成齐抓共管格局

近年来,邵武市始终坚持把水生态环境保护放在突出位置,严格落实生态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 ,开展各项整治工作,落实各项措施,切实打好水污染防治攻坚战,用心守护一方青山绿水,还老百姓清水绿岸、鱼翔浅底的景象。

健全完善生态环境协调议事机制,制定出台《邵武市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工作方案》《邵武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环境保护专项行动实施方案》等行动方案。

此外,市委、市政府多次召开会议,调度听取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任务完成情况,持续运用全市生态环境问题集中整治攻坚月平台,全面详细排查影响水环境质量的各类污染源,确保水环境质量稳中有升。建立问题整治工作机制,实施一季度一攻坚,分管领导一周一调度,市政府主要领导每两周督办一次,市委主要领导每月听取一次汇报,形成领导重视、相关协同部门齐抓共管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良好局面。实现境内持续多年水域功能达标率100%;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无黑臭水体;15条小流域水质优于Ⅲ类水质标准。

护好碧水,不断改善水环境质量

大竹溪从洋坑村穿流而过。曾经的大竹溪水环境污染严重,水生态环境恶劣。“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这是多年前当地村民对大竹溪的调侃。近年来,洋坑村通过“综合治理、管护结合、农旅融合”等方式,因地制宜,精准施策,推进小流域综合治理。如今农村生活污水实现全收集、全处理。今日的大竹溪水清了,鱼多了,水质达到了Ⅱ类。

为护好一方碧水,邵武市全面推行市、乡、村三级“河长制”。严厉打击破坏河道违法行为,依法取缔关停违规采砂点,做好河道砂向机制砂转变的有效衔接。强化流域水环境保护,对畜禽养殖及水产养殖行业开展专项检查。开展水资源、水环境承载能力现状评价及养殖水域滩涂规划环评编制,编制重点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

开展鳗鱼养殖场问题整改“回头看”专项行动,建立“三个一”工作调度机制,通过“双随机”抽查、专项检查、环保约谈等方式压实压紧整改督促责任。积极探索治理方式,解决鳗鱼养殖企业尾水超标问题,全市27家鳗鱼养殖场完成排污口规范化建设及流量计的安装,其中26家企业总磷在线监控与邵武生态环境局进行联网。完成可养区内生猪养殖场标准化升级改造,全市规模以上养殖场全部配套粪污处理设施,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100%。

强化城乡生活污水治理。完成金山溪、洪武渠内河整治和城区污水处理厂、第二污水处理厂提标扩容工程建设。全面建成乡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日处理能力达1.37万吨,处理率达92.2%;大力推进“厕所革命”。同时,以污水垃圾治理、内河整治、市政设施完善、景观风貌提升等为重点,系统推进生态景观绿道圈建设,打造古山溪左岸生态城,推进水美城市(一期)古山溪水、堤、路、景和左岸片区开发建设,及“两溪四岸”滨河景观步道闭合成环,提升水生态环境质量。

智慧监管,推进园区绿色发展

在邵武生态环境局各智慧监管平台上,随时可调取查看工业园区内重点涉水企业污水处理工况全过程及岀水情况。

优越的生态环境是邵武发展的底色和优势。围绕绿色发展,邵武全力打造绿色园区,不断提升污水集中处理能力,构建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相互促进的绿色发展格局。

建立工业园区水环境管理档案,推行“一园一档”“一企一档”,实现邵武经济开发区、金塘工业园区与环保平台联网水质在线监控。同时对第一、第二污水处理厂及吴家塘污水处理厂全面扩容提质,不断提高污水处理工艺水平。

持续深化省生态云大数据平台及南平市“金山银山”平台的应用,综合运用在线监控、无人机、大数据分析等技术手段,加大监管力度。金塘园区在线监测、视频监控、工况监控、水质留样设施、雨水口在线、事故应急池、智慧环保项目等环保设施逐步完善。全市第一批44家企业安装了工况监控平台(全过程动态管控系统),率先在南平投入使用,企业末端废水排放在线监测数据、排放口视频监控、水质留样器形成多位一体、互相印证的污染处理全过程动态管控方式。

出台《邵武市金塘工业园区水环境风险防控及环境应急体系建设方案》,作为省内首个化工园区水环境专项风险防控应急体系方案,率先采用“六位一体”管理模式,即“源头管控、污水收集、管网管理、末端处理、风险防控、应急救援体系”+“一体化平台线上管理”,有效实现园区水环境风险防控的全覆盖、无盲区。实行“一口一策”“一企一策”,分类推进入河排放口规范整治,建立起涉水企业精细化管理台账。

 
3上一篇  
  


中国环境网 http://www.cenews.com.cn
中国环境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广渠门内大街16号环境大厦1202、1005房间 邮编:100062
订阅电话:010-67102729 | 67102729

 

关闭